第三十九章  陈伯达“政治危机”的日子里
      
          陈伯达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搬出中南海的,他的新家安在了新建胡同。
      但他本人因为忙于中央文革小组的事务,经常住在钓鱼台的15号楼。
      
          就在1966年、1967年的那些日子,陈伯达经常于半夜三更,突然跑到北京的
      一些学校,或到一些文化单位去,看大字报或观察运动的情况。他还有个习惯,
      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北京的郊区去散步。
      
          每当这种时候,他事先从不通知警卫部门派车跟随,也许是因为他认为这纯
      粹是个人行为,不是公务,不应该劳动警卫人员吧。但是一旦出现首长外出了,
      却没有卫士跟随的情况,对警卫部门来说这就属于重要失误。所以我们不敢稍有
      松懈,特别是在了解到陈伯达这一“毛病”后,更注意观察,一见陈伯达的车子
      动了,警卫随车马上就得跟上。
      
          而只要陈伯达发现有警卫随车,他就会停下车,跑来对跟随的警卫人员说:
      “我是个小小老百姓,你们没有必要这样搞。”弄得负责陈伯达随车警卫任务的
      人员感到十分头痛。
      
          我对此也觉得很不好办,职责在身,不随卫一旦出了什么意外,谁也担不起
      这个责任。可每在履行职责时遭陈伯达一番责备抱怨,也真不是滋味。没办法,
      我只好一次次把这一情况向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领导汇报,询问对策。
      
          不久,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给我来电话,说关
      于陈伯达的随车警卫问题,他已报告了汪东兴同志。汪东兴说还是要跟,但方法
      上可以多加注意。
      
          “如果陈伯达再表示反对,可以跟他说这是公安部决定的,是汪东兴同志决
      定的,我们是具体执行者。现在阶级斗争很尖锐,很复杂,我们要对你的安全负
      责,这也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如果陈伯达让你们上他的车,可以上一个人,其他
      人跟在后面远一点。”
      
          但是不管怎么跟陈伯达解释,他始终对派车随卫一事喋喋不休。1968年5 月
      31日下午,我又听到处里的一位同志汇报说:他在随卫陈伯达从大会堂回钓鱼台
      的途中,陈伯达对他一个劲地说:“你们前面搞了一个,后面又搞了一个。以前
      你们搞了一个车,我就受不了,现在你们不仅有了小的,又搞了一个‘大卡车’,
      你们这样做还不如把我枪毙了好。”一直嘟囔到钓鱼台还没有说完。
      
          后来,汪东兴到陈伯达的住处,他又对汪东兴说:“你们这样搞,对我的精
      神负担很大。有人说我这个人很傻,我就是这样。”给陈伯达派车随卫的事,就
      这样疖疖癞癞,一直到开了九届二中全会,陈伯达垮了台才算结束。
      
          陈伯达为什么这么强烈地反对警卫人员的随车护卫呢,后来看了一些书籍,
      从一些相关人员的回忆中,发现其中有一个情况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当陈伯达几
      度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在“文革小组”又屡遭江青排斥之后,他渐渐向林彪靠拢。
      
          1967年2 月,毛主席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严厉批评了陈伯达;江青则
      在“文革小组”会上一再挑眼,以致两人怒目高喊:“我看不起你!”在2 月中
      旬怀仁堂的几次碰头会上,叶剑英、谭震林、陈毅等,对陈伯达群起而攻。那阵
      子,陈伯达颓丧得自杀的念头都有了,还找出了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的丈夫拉法
      格是自杀的,列宁曾写文章纪念他,作为共产主义者也可以自杀的例证。
      
          在那段“政治危机”的日子里,惟独林彪说了一句:“陈伯达是好人,一个
      书生掌握这么大的局面不容易呀!”使陈伯达分外感动。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悄
      悄往毛家湾林家大院走动。
      
          据林彪的一位秘书回忆,陈伯达去毛家湾的次数很少,但他疑心重,而且显
      然不希望人知道他和林彪搭上了线,所以每次去之前,要开着车子先在北京兜兜
      圈子,在兜一阵子后才拐向毛家湾。他一再拒绝警卫车跟随,以上的因素是不能
      排除的。
      
          因为陈伯达等在北京活动随卫的事,归我们负责了,有时这些人到外地,随
      卫之事也委派给我们。
      
      
        ----------
        中文阅读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