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辜振甫的融冰之旅所融有限
      
          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10月19日结束了他在中国大陆历时6 天的“融冰之
      旅”。
      
          从高处冷眼旁观,辜振甫这趟来去都热闹非凡的融冰之旅,其实所融有限,双
      方进行了多次汪道涵与辜振甫的会晤,其中有“餐晤”,有“平剧晤”,有“茶晤”,
      也有正式的两次“晤谈”。辜振甫在北京见到了江泽民、钱其琛和国台办主任陈云
      林。按台湾当局过去常持的标准:“见到了所想见的人,谈了所要谈的事情”这种
      概念,辜振甫此行的确“有了收获”,台湾当局对辜振甫的融冰之旅也给予高度肯
      定。连台湾的反对党民进党人士都认为,从台湾的立场来说,辜振甫已完成了一趟
      “以台湾为优先”的大陆之旅。
      
          台湾朝野,连媒体在内,对辜振甫的大陆行既炒得热烘烘,又认为此行有收获,
      都基于台湾政治文化中好“虚名”的一面。在两岸关系上,台湾朝野爱和大陆“比
      大”,这次辜振甫在大陆晤见了一些大陆台面上的高官,宣扬了台湾一向主张的
      “以民主、自由、均富统一中国”;辜振甫从上海到北京的三次记者会上,都强调
      “只有中国大陆民主化,才有统一的可能”。海基会副董事长许惠在10月18日的记
      者会上甚至极高调地表示:“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
      
          因此,对台湾而言,辜振甫此行既见到了所想见的人,又说了要说的话,其融
      冰之旅当然是成功的。
      
          从中国大陆的立场来看,虽然在10月18日江泽民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名义接见
      辜振甫一行后,隔天的大陆媒体曾大幅报道,但是,对于辜振甫的其他行程报道,
      大陆的媒体一直低调处理。一位大陆国台办官员也学台湾民众的语气告诉笔者:
      “我们以平常心看待辜振甫的参访。”据这位官员说:“我们其实透过台湾媒体的
      报道,很强烈的表达了我们一向坚定的立场。”
      
          换言之,中国大陆方面也认为,他们也趁台湾媒体全程热闹、争先恐后的报道
      中,向台湾民众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一个中国”的立场中国大陆是决不会动摇
      的。10月14日,汪、辜第一场会晤时,辜振甫以“波茨坦宣言”为基础向大陆重申
      台湾的“中华民国一直存在”的立场后,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即在会场一楼举行的
      记者会中,以罕见的严厉口气指责台湾阻碍“三通”,重申“一个中国”立场,这
      种严辞当时让往访的辜振甫一行人及台湾朝野吓了一跳,认为唐树备如此严厉态度
      “有失待客之道”。其实,大陆当局是趁此向台湾表明:“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
      大陆绝不手软”,这是台湾方面所应深入体会的“弦外之音”。
      
          表面上,辜振甫和汪道涵结束了第一轮“会晤”之后,双方已达成四点共识:
      一、两岸决定进行多方面的对话,包括政治、经济层面的议题都可以谈;二、决定
      增加各层级的人员交流;三、对两岸来往时所产生的问题以个案方式处理;四、邀
      请汪道涵在适当时机访问台湾。
      
          事实上,这四点“共识”也都是“虚”的,因为共识中并没有指出实施四点共
      识的时间表及落实方案。以“汪道涵访台”为例,台湾已不止一次邀请汪道涵访台,
      每次汪道涵都“欣然接受”,但每次也都表示“会在适当时机访台”。因此,汪、
      辜两人的这第四点共识等于“白说”。其次,关于以个案方式处理两岸目前因交流
      而产生的问题,也等于“白说”,因为海协会与海基会从1996年中断正式交流后,
      其实每天都透过文传及特定管道处理双方交流的“个案”问题,不曾中断。
      
          10月18日,辜振甫在会晤江泽民时,曾婉转地以试探性口气向江泽民提议两岸
      高层领导人可在亚太经合论坛高峰会议上碰面,但江泽民未予作答,事后,中国大
      陆官员对此建议则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
      
          就整个参访结果分析,台湾与大陆双方对辜振甫这趟大陆行有着迥然不同的基
      本设计:
      
          大陆方面想尽各种方式,要使辜振甫的访问维持在大陆官方所定的基调:“参
      访”。换句话说,所有活动都以“非正式”的形式安排,譬如汪、辜两人见面时以
      “会客”方式进行,两人隔着茶几左右入座,而不是以开会方式隔会议桌对坐。甚
      至于10月16日两会人员聚集一堂时也都采分组而坐,喝茶聊天的方式,避开“开会”
      气氛。
      
      
      
          此外,在所有“会晤”及其他“茶晤”、“餐晤”,甚至于“看戏晤”的场合,
      都有辜振甫夫人严倬云在座,连辜振甫和江泽民、钱其琛、陈云林等人晤面,也都
      有严倬云在场,这种刻意的安排纯粹要表明中国大陆视辜振甫此行为“纯粹参访”
      的立场。在江泽民接见辜振甫夫妇的形式上,大陆方面一直要以“家宴”的方式,
      只款待辜振甫夫妇,但是,台湾方面怕因此引起在野党人士批评,部分“台独”人
      士甚至可能会指责辜振甫在这种“私会”中可能有“卖台”行为,因此力争要有其
      他人参与会见,以便释嫌。直到10月17日,大陆才松口加上其他3 名团员。
      
          据大陆官员告诉笔者:“我们总算了解了台湾政治人物互相不信任的程度。”
      
          在台湾方面,辜振甫和台湾当局自然知道,光凭这么一次参访,不可能解决问
      题。因此,辜振甫的这趟大陆行,与其说是要去融冰(台湾先是自称“破冰”,后
      来才由辜振甫改为“融冰”),不如说是要向岛内民众进行一次对内的政治表演,
      在此表演性质的戏码中,台湾的底线是:一、要营造此行已具“正式”晤谈性质的
      形象;二、要迎合台湾民众的口味,制造出和大陆“平起平坐”、“针锋相对”的
      气氛。因此,在这种“秀场”气氛浓厚的策略安排下,海基会对于随团记者的安排
      与照顾可以说巨细不遗,周到细心,因为记者们提供了访问团表演的舞台。
      
          在历次的记者会中,辜振甫一行透过台湾媒体表达了台湾的立场,其态度之强
      硬与“坦白”的程度,远超过辜振甫一行人会晤江泽民、钱其琛和汪道涵等人时谈
      话的态度。
      
          以辜振甫会晤江泽民时的谈话内容为例,在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江泽民个人
      谈了一个多小时,辜振甫以他缓慢的说话习惯在其余20多分钟里,很难尖锐表达台
      湾立场。在和钱其琛的晤谈中,语锋尖锐的倒是钱其琛,会晤中未出现针锋相对场
      面。因此,辜振甫和许惠返台时表示,这是双方多年“最坦白”的一次交往,虽然
      有部分程度属实,但并未如民进党人士所愿,在中国大陆官员面前张牙舞爪一番。
      辜振甫一行到大陆去,尽管要对台湾民众、政客和媒体“做秀”,但还是相当有节
      制。
      
          因此,经过了6 天敲锣打鼓的大陆行之后,两岸关系又回到原地,即辜振甫在
      10月19日深夜回台时所称,又回到1995年双方未冰冻来往之前的状况。就台湾而言,
      把1995年迄今的封冻关系化解,已属难得。就大陆来说,“见面总比不见好”,因
      此,也视辜振甫这趟行程是“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不过,从“融冰”的角度去看,辜振甫此行的确使两岸之间的一些冰冻状况有
      所融解,但所融的冰可能不多。
      
          (写于1998年10月22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