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台湾的另一场“误会”
      
          台湾访问团会见汪道涵之后发表声明,指出汪曾说“一个中国并不等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之类的话,令台湾方面存有很大的幻想,过后北京方面不仅澄清没有改
      变“一个中国”的立场,也证明了台湾解读错了汪的谈话。
      
          台湾的新同盟会长、新党籍的“国民大会”代表,在蒋经国时代曾任退辅会主
      委,自己曾经担任过陆军中将的许历农,最近率领新同盟会5 名成员访问大陆。
      
          11月17日,许历农等人会晤过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之后,立即以新同盟会名
      义对外发布新闻稿称,根据此新闻稿称,汪道涵告诉他们:“一个中国并不等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也不等于中华民国,而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统一的中国。”
      
          中国采取一贯立场
      
          自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的2758号决议案排除台湾,接纳中国,
      到今年11月17日,中国和波兰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这26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外的立
      场一直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的代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
      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与中国建交的“三个公报”
      即以此为基础。因此,新同盟会发出的汪道涵这段话,对台湾不啻平地一声雷,连
      美国政府都立即查证是否属实。
      
          到了11月18日,中国当局先透过香港亲中媒体以“中国中央权威部门官员”的
      话说:“海外传媒对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有关台湾问题的谈话报道并不确切,中国对
      台政策并无变化。”
      
          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更以官方立场表示:“我们对台湾问题的政
      策是十分明确的,就是江泽民主席的八项建议,并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尽管许历农在本月20日返台时强调,他们转述汪道涵的谈话并无错误。
      但是,很明显的,正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拉宾所言:“如果没有来自中国官方其他
      人士的反应,我想我们只能把汪先生的话视为他自己的建议。”
      
          于是,一场“中国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波终于变成一场“茶杯里的风波”。
      
          但是,此风波的内情其实并不简单,表面上好像是汪道涵说错话,台湾方面则
      似乎会错意,真的以为大陆的对台政策有所改变,其实并非如此。
      
          当年邓小平的谈话
      
          据笔者所知,汪道涵这番话并非他自己发明,而是其来有据。1987年间,已故
      的邓小平为了号召台湾和中国展开谈判,曾经在一次对内的文件中表示:“既然在
      一个中国原则下,只要双方坐下来,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国号、国歌、国旗在内,
      都可以谈,甚至于统一之后,也可以不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号,可以用双方同意
      的国号。”
      
          因此,许历农等人在其新闻稿中虽然也引用了汪道涵在那句“一个中国并不等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话之前所提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既然在一个中国原
      则之下,什么都可以谈’,但此段文字传到台湾时,台湾的媒体、朝野人士只看后
      半段,忽略了前面那句话,乃形成这场“茶杯里的风波”。
      
          如果仔细分析中国政府的对台态度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方面所坚持的
      “一个中国”政策绝无松动的可能。而且,由于国力、版图、人口差距悬殊,中国
      当然不会视台湾为“对等”的政治实体,当然视之为中国的一个省,一个特别区,
      邓小平所说的:“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其实是当时号召台湾与
      中国大陆谈判的一种阶段性策略,至于目前两岸在“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
      号召之下,台湾是否真能与大陆谈判“国旗”、“国号”、“国歌”的问题,由于
      大气候已改变,台湾与大陆“什么都可以谈”的筹码,恐怕已不存在。至少,这些
      筹码的分量已大大的减轻。
      
          台湾对大陆了解肤浅
      
      
      
          了解了这种背景与内情,我们可以发现,台湾朝野对大陆的了解实在肤浅之极。
      譬如,包括台湾主管大陆事务的“陆委会”主委张京育、海基会理事长辜振甫在内
      的官员对汪道涵上述“说法”都表示肯定,辜振甫甚至于表示:“汪道涵的想法比
      较务实”。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台湾方面对大陆的“一个中国政策”仍存幻想,仍
      以为大陆会用“一个中国”之外的条件去和台湾谈判,台湾当局仍不了解,汪道涵
      所说的“一个中国不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预设条件的,其实台湾朝野只要看
      汪道涵回答许历农所问的:“李登辉总统能否以总统名义赴大陆”这个问题时,汪
      道涵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能”,便能知道,在两岸的谈判中,台湾不可能走出
      “一个中国”之外的空间。
      
          在1992年,两岸为召开首次汪辜会谈时,为促成双方的历史性谈判,中国大陆
      曾以类似“什么都可以谈”的策略,和台湾达成协议即:“一个中国的内涵各自陈
      述”,只要不违背此原则,双方可各自拥有“说法”。但是,据北京官员告诉笔者,
      大陆对此立场和协议已有所纠正。因为大陆方面发现,台湾当局的许多陈述譬如:
      “中华民国在台湾”等已超越了“一个中国”的范畴。而且,中国政府认为,李登
      辉的独立意识十分明显,若任其“各自陈述”,将会“离题太远”。
      
          据台北一名国民党官员告诉笔者,新同盟会转述的汪道涵谈话到台湾时,国民
      党内部立即召开会议研判。会中曾有人提议不妨顺水推舟,即使是“假戏”,也要
      “真做”,因为汪道涵身份、地位不同,若认定他的话是“真的”,台湾正式予以
      “欢迎”,可能在此问题上取得主动。
      
          但是据这名官员说,上述建议后来未被接纳。因为,国民党内部认为应等待几
      天,看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反应再作决定,以免被“二手传播”所误导。因此台湾当
      局在11月17日放话:“如果大陆的确有诚意,应该正式来函说明。”希望得到大陆
      官方的证实。
      
          因此,台湾当局对于上述“误传”虽然曾心中暗喜,却也冷静的等待了两天。
      这场乌龙也就留在两岸官员的脑海中了。
      
          (写于1997年11月24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