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美国第一个经济顾问委员会是由凯泽林维持下来的,但他并不是专业经济学家
      而是律师出身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真正参与决策还有一个与总统和政界磨合的过程。
      
          两手都硬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中还是“一手硬一手软”的多。有的擅长理论研究,对实务兴趣不大,
      如哈耶克;有的擅长实务,对理论缺乏建树,如格林斯潘。经济学是要认识世界并
      改善世界的,特别需要两手都硬的经济学家——既有理论造诣又擅长把理论运用于
      实际。艾森豪威尔时代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阿瑟·伯恩斯(Arthur F.Burns)正是这
      样一位两手都硬的经济学家。 
      
          伯恩斯是经济周期理论专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约翰·贝茨·克拉克经济学讲
      座荣誉教授。他自从1930年起就在著名经济学家米契尔创立的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
      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经济周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相关经济政策的研究。他1934
      年出版的《1870年以来美国的生产趋势》指出了各产业生产率的减速趋势,以及新
      产业出现对总产量增长的有利影响。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
      1946年他与米契尔合写了《衡量经济周期》。这本书在确立经济周期阶段的测量技
      术方面有许多创新,并在周期特点和引起周期的各种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上有
      许多新见解。民经济研究局今天仍然是确定美国经济周期阶段和经济预测方面的权
      威( 尽管它是一个民间机构)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一直把这个机构提供的分析资料
      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这个机构所用的确定经济周期阶段的方法基本是当年米契尔
      和伯恩斯奠定的。伯恩斯无疑是一位经济学大师级人物。
      
          伯恩斯参政是从担任艾森豪威尔的经济顾问开始的。在杜鲁门时代经济顾问委
      员会的作用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在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国会主张撤消这个组织,众
      议院拨款委员会只同意为一个经济顾问提供资金。艾森豪威尔对是否需要这样一个
      委员会也举棋不定,而且更倾向于不要这个组织。他选择了伯恩斯这个当时在经济
      学界极富盛名而又与本届政府没有政治联系的专家担任经济顾问。伯恩斯认为总统
      需要经济专家的专业咨询,而且,一个组织总比一个人好。他劝说总统保留经济顾
      问委员会,并得到同意。这样,伯恩斯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由伯恩斯提议
      任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尼尔·雅各比(Neil H.Jacoby) 和为政府服务
      的经济学家沃尔特·斯图尔特(Walter W.Stewart)为委员。从此以后,经济顾问委
      员会就是由总统任命主席,主席挑选委员。 
      
          伯恩斯在经济周期理论与政策研究中的造诣为他参与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但
      要把这些理论运用于政策实践中关键还在于如何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并影响总统。
      这就需要务实的能力与政治手腕。许多经济学家缺乏务实能力还在于后一方面的不
      足。
      
          作为一名经济周期理论专家,伯恩斯认为,经济中繁荣与衰退交替的周期性波
      动是正常的,而且,繁荣的时期与强度大于衰退,经济总体上在前进。反周期政策
      的目的是实现稳定,防止过度繁荣与衰退,而不是人为地刺激繁荣或消除衰退,但
      在经济衰退较为严重时政府还应该有所作为。
      
          伯恩斯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有这种认识,而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见解
      变为实际经济政策。艾森豪威尔对伯恩斯是信任的,他也赞同委员会回到非政治角
      色的主张。但伯恩斯与艾森豪威尔的另一位主要经济顾问、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
      的见解存在分歧,而且,艾森豪威尔与汉弗莱的私交更好。伯恩斯要实现自己的主
      张就要说服艾森豪威尔。伯恩斯利用一切机会用尽量通俗的方式向这位军人出身缺
      乏经济学背景的总统谈经济周期问题。他的意见逐渐得到总统认同。1953年政府成
      立包括美联储和各有关部门组成的经济增长和稳定顾问委员会,伯恩斯被任命为主
      席。这个委员会有“小经济内阁”之称,对制定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伯恩
      斯以专家的眼光分析经济走势,预测衰退的到来或繁荣的出现,得到艾森豪威尔的
      称赞。这位总统以军人习惯的口气说:“阿瑟,如果在战场上你将是多么好的参谋
      长啊! ”总统的支持使伯恩斯在与汉弗莱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政策主张得以实施。
      
          在伯恩斯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时期内,政策基调是稳定的,经济增长是
      温和的,在他担任主席的最后一年还把刚上任时联邦政府的71亿美元赤字变为61亿
      美元盈余。在1953年到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时也采用了扩大财政支出等刺激经济的
      措施,并有所成功。伯恩斯作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积极作用受到肯定。他的成
      功远胜于他的前任诺斯或凯泽林。这也为伯恩斯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1969~1970
      年伯恩斯任尼克松总统的顾问,1970~1978 年任美联储主席,1981~1985 年又任美
      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在从政的经济学家中,伯恩斯是最成功的一位,而且从政后并
      未放弃学术事业,仍在1969年出版了《变化中世界的经济周期》,在1978年出版了
      《一个经济政策制定者的反思》。
      
          一手硬的经济学家并不难找,两手都硬的经济学家才难得。这是伯恩斯至今仍
      为经济学界称道的原因。
      
          萨缪尔森没当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拉封丹寓言中的布利丹毛驴痛苦地在两捆干草中选择吃哪一捆,经济学家则要
      在从政和学术研究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选择也与布利丹毛驴的选择一样痛苦,但还
      不至于像这头驴那样最终做不出选择而饿死。
      
          从政,参加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风光得很,又可以把自己的经济思想用于经
      邦济世,但要放弃作为学者的独立精神。从事学术研究,可以研究自己有兴趣的问
      题,活得有滋有味,但很寂寞,难得大红大紫。许多经济学家选择了从政,但萨缪
      尔森在痛苦的思考之后还是放弃了从政的机会,仍然在MIT 当他的学者。
      
          萨缪尔森不仅理论造诣深,而且也是一位热衷于经济政策的学者。20世纪50年
      代艾森豪威尔当政时,萨缪尔森多次作为经济学家出现在国会的各委员会中。他多
      次言辞尖锐地批评艾森豪威尔的经济班子。他认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经济管得太
      多、太严,在与通货膨胀斗争的名下丧失了潜在GDP 增长的可能性。萨缪尔森指责
      伯恩斯在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期间,经济政策的特征是残暴的试验。他在国会听
      证会上呼吁放松经济管制,以使“我们的经济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和增长。”他认为,
      只要政策得当,“一个社会能实现充分就业,同时能有一个它所需要的资本形成率,
      并能实现所有这些指标与所期望的收入分配状态之间的和谐共存。”简言之,萨缪
      尔森认为,经济是可以搞好的,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失误使这种可能没有变为
      可能。
      
      
      
          1961年上任的肯尼迪总统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学过经济学,读的就是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当年登陆美国的第一个据点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长期受
      凯恩斯主义影响,肯尼迪是在这种传统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凯恩斯主义在美
      国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相当崇敬。肯尼迪以振兴美国经济为己任,萨缪尔森对艾森
      豪威尔政府经济政策的批评正合他的心意。因此,肯尼迪在竞选总统时要求萨缪尔
      森领导一个经济班子帮他出谋划策。萨缪尔森对此颇为积极,接受委任后就向肯尼
      迪的竞选班子提交了一本题为《1961年美国经济前景与政策》的书。这本书以凯恩
      斯主义为基调,主张政府刺激经济发展。他强调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尤其是增加
      对外军援和教育支出,此外,在经济运行缓慢时也可以适当减税。这些意见受到肯
      尼迪的重视,并作为他竞选总统的经济纲领。
      
          肯尼迪依靠“振兴美国经济”的口号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最年轻的总统,而
      他的经济观点都是从萨缪尔森那里“贩卖”来的。所以,肯尼迪就任总统后就决定
      聘请萨缪尔森出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以弟子的身份给萨缪尔森打电话,恳请
      他出任这一职务。
      
          萨缪尔森面临着布利丹毛驴的选择。萨缪尔森是以纯经济理论起家的,他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经济分析的基础》对提高现代经济分析水平起到了里程
      碑式的作用。但作为凯恩斯主义者,他还不是一个纯象牙之塔的学者。他深切关心
      现实经济问题,对有关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的讨论充满热情。他的论文中有相当一
      部分是分析这些问题的。他还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上
      发表了许多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与政策的专栏文章。他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经济政策的
      批评和为肯尼迪竞选出谋划策表明他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
      
          作为一个关心现实并主张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家,担任对决定
      政策有重要作用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当然对萨缪尔森有极大吸引力。而且,肯
      尼迪对他的尊重和经济政策观点的一致,可以保证以后双方合作愉快。但是,萨缪
      尔森在经过两周的反复思考之后,还是谢绝了肯尼迪的邀请。
      
          萨缪尔森深知,如果他出任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就要放弃学者
      的独立精神和宁静的学者生活。杜鲁门时代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诺斯也是一名著
      名学者,他没有能放弃学者的独立精神和客观立场,实际上即使担任经济顾问委员
      会主席也无法发挥其作用。从学者向政治家的转变并不容易。萨缪尔森要想成功也
      必须放弃学者的本性。更何况当这个委员会主席琐碎的事务和活动必然很多,这要
      耗去大量从事研究的时间。萨缪尔森还是愿意留在风光宜人的查尔斯河畔,在MIT 
      这个充满学术自由的环境中教书和研究。他说:“如果我能写一国的经济学教科书,
      我就不管谁制定该国的法律,或者谁起草高深的条约。”这是他重学术甚于从政的
      心态的表露。
      
          而且,在萨缪尔森看来,他不当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仍可以对政策保持自由评
      论的权力,可以批评也可以支持。他的观点对政府决策仍会有重要影响。所以,尽
      管他未去当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但仍然关心现实经济。肯尼迪就职日,萨缪尔森
      又交给政府一篇题为《1962年的经济政策》的文章,为经济不振担忧,主张加大财
      政刺激力度,甚至不惜出现财政赤字。这些建议以后都被肯尼迪政府采纳了。
      
          现在看来,萨缪尔森当时的这个选择对他来说是合适的。其实要改善世界,未
      必一定从政,作为一位旁观的专家也许作用更大。
      
          真正的凯恩斯主义者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就传入了美国。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学的主流。但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当政时,凯恩斯主义刺激经
      济的政策并未被真正采用。真正主张用凯恩斯主义那一套来制定经济政策的,是肯
      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
      
          1961年肯尼迪当总统时才44岁。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决心振兴美国经
      济,可惜他不了解经济学。尽管他在哈佛大学学过经济学,但仍要向阿瑟·奥肯请
      教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这样ABC 问题。他最早想请萨缪尔森担任经济顾问委
      员会主席,遭谢绝后,他转向了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尔特·海勒(Walter W.Heller)。
      肯尼迪是在1960年10月经民主党参议员胡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 介绍认
      识海勒的。海勒主张政府采用积极的经济政策的主张给肯尼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见后,海勒又写了更为详细的政策建议,并在肯尼迪当选后到东部与肯尼迪进行
      了深谈。肯尼迪决定聘请海勒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根据海勒的建议,任命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 和威廉学院经济学教授克米特·
      戈登(Kermit Gordon) 为委员。在这个委员会的策划下肯尼迪政府真正用凯恩斯主
      义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