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这年六月,天子以讨平张角之功,封张让等十二名中常侍为列侯。诏征左车骑
      将军皇甫嵩还京师,收回将军印绶,削其食邑中的民户六千,原因是连战无功。这
      令朝野大惑不解。
      
          只有皇甫将军心中明白,张角平定后,班师回朝,他经过赵忠在冀州的庄园,
      觉得奢侈过分,回来后上书天子,要求予以没收。于是赵忠给了自己眼下的报复。
      
          皇甫将军回到府中,老友、汉阳人阎忠来见,对他说:“难得而易失者,时也
      ;时至而不回头者,机也。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机而发。今将军遇难得之运,蹈
      易转之机,却临机不发,将如何保持您的大名呢? ”
      
          皇甫将军听了,如坠云雾,不解其意。
      
          阎忠又说:“天道无亲,并不一定保佑谁,而是看天下百姓的意志来选择天子。
      今将军建不赏之功,威震本朝,风驰海外,虽汤武革命,也不及将军。可将军有此
      声名,却侍奉着庸主,现在已经夺印削户,这样下去能保全身家性命吗? ”
      
          皇甫将军听明白了,老朋友劝自己做的是改朝换代的大事业。可皇甫将军的修
      养太好,他无法跨出这惊心动魄的一大步。他装作没听懂:“夙夜在公,心不忘忠。
      何故不安? ”
      
          阎忠仍很耐心地向他陈述形势:“将军之言不完全对。当初韩信为报答高皇帝
      的小恩小惠,放弃了时机,等到利剑临喉,悔之晚矣。当今天子昏昧无能,将军只
      要振臂一呼,不要说是天下英雄,就是女子儿童,也知道响应。何况现今中官日日
      进献谗言,如不早图,祸即临身。上天早已抛弃大汉,顺天应人,除了将军,还有
      何人? ”
      
          皇甫将军听着听着,害怕了起来。忙用手势制止住老朋友:“乱世的谋略,不
      可用于太平安定的世道。创业的大功,也不是我这样的庸才所能做到。能安天下,
      就不当乱天下。我只求保持好的名声,死且不朽。老兄的话,到此为止吧! ”
      
          阎忠沉默了好一会儿,长揖而别。从此不知去向。
      
          皇甫将军一连几天都在思考阎忠的话。自己说能安天下,但天下还能安吗? 天
      下不再能安了,这里的原因,除了天子、中官胡作非为,除了民众的叛乱永无止息,
      除了大汉已丧尽民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自
      己提出的平定黄巾的四大战略中,有鼓励地方官吏和士族豪强们招募军队这一条,
      加之朝廷为讨平黄巾而招募的精勇,现在都掌握在将军们手中。这些人的身边,难
      道就没有阎忠这样的人吗? 难道能够保证他们也像自己一样,作出拒绝吗? 圣人说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老子亦云:“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今兵端已启,
      就不可罢休了。
      
      
      
          他告诫自己,如果天下大乱,一定要保持名节,但也要达观顺变,因为大汉确
      实该亡了。
      
          七月,京师周围发生了相当严重的蝗灾。飞蝗遮天蔽日而过,所经田亩颗粒全
      无。接着又是一场冰雹,京师笼罩在恐慌和凋零的气氛之中。
      
          十月,临晋侯杨赐薨。天子素服,三日不朝。赐东园棺木,诏令帝国军乐队和
      羽林骑士鼓吹护驾,公卿百官送葬,谥文烈侯,以其子、侍中杨彪袭爵。
      
          杨赐,是天子一生中最后一位老师。尽管天子将他和陈蕃、蔡邕看成一类人物,
      无甚好感,但天子毕竟是三十出头的人了,黄巾之乱,又使天子多少有了些辨别是
      非的能力,他看到朝堂之上,老臣渐去,不禁有些失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