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关注历史、研究历史的目的何在?西方史学家一直推崇公元前两世纪时的古罗
      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话:“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
      使我们特别注意到将来。”  而考古学证明,至少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商代,中国
      人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时的史官们不仅要记录发生了的事件,还要预测将要发生
      的事件。他们选择龟甲来刻写卜辞,因为龟具有长久的寿命,见证过历史的沧桑,
      所以能够暗示未来的吉凶。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也是文明延续性最强的民族国家,
      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个民族强烈的历史意识,使他们一旦遇到重要的选择,便首先去
      翻阅史书。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某个王朝一旦出现衰亡的征兆,上天和民众马上
      会抛弃它,将它变成新兴王朝的历史收藏,以供取资。《吕氏春秋? 先识览》中记
      载夏桀迷惑暴乱,太史令终古便出奔投商。而当商纣王迷惑暴乱之际,内史向挚也
      “载其图法,出亡之周”。中国历朝历代的史官似乎有着一种自觉的意识:让历史
      永远服务于未来。  什么是重大事件?古代史书中记录的重大事件大多是政治事件,
      政治事件中最大的又莫过于改朝换代,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兴亡”。而中国人讨论
      “亡”似乎更有甚于“兴”。古代中国在战国秦汉之际发生过最为重大的转折。此
      前的夏、商、周三代都是享国超过五六百年甚至达八百年的氏族王国,但这样的国
      家毕竟是联盟式的松散政体。而经过战国秦汉的历史实践过程完成、确立的郡县制
      国家,才是统一的领土国家和全民国家。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这样的国家体制如从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2 年起算,至清帝逊位的1911年,延续了2133年。其间
      有过二十多个统一或分裂;汉族或少数民族的王朝,但都奉行了郡县制度,因此我
      们不妨将他们视作一个中华帝国的不同届次的政府。只是这些政府的任期与更换方
      式与近现代国家不同而已。而他们开辟的国土、抟成的民族,创造的文化、锻造的
      性格大都被近现代的中国人继承了下来。
      
      
      
          汉、唐、宋、明是中华帝国任期最长的四大王朝,这些国祚久长,创造过盛世
      的王朝,其衰亡更加具有历史意味。我们发现。尽管它们的灭亡各有原因,但有两
      个方面是相同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其一是这四个王朝的灭亡形式囊括了
      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两种形式:来自内部的分裂与来自外部的入侵。汉、唐亡于内
      ;宋、明亡于外。当然,他们的灭亡都是内忧加外患,销磨积弊多年,才导致一个
      最终解决的方式。其二是这四个王朝由于制度的优越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没
      有一个王朝是毁于一旦的。他们的代替者或是受其抚育的臣民,或是受其影响的地
      方民族政权。这些代替者无一不以他们的继任者自居,进行政治改革并修撰前任王
      朝的国史。这一点,与夏、商、周、秦、汉之间的推翻暴政,解民于水火式的革命
      很不一样。因此,汉、唐、宋、明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是最为丰富的,而留给我们
      的历史教训也是最为深刻的。它们是历史遗产最富有的王朝。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套讨论兴亡的丛书只是历史通俗读物而不是学术著作,是
      三个大学文史专业教师不务正业的少作,代表着他们当时肤浅的文字趣味与历史见
      识,这次再版作了少许的修订。他们的目的只是用现代散文话语营构一个历史阅读
      场景,其中只有情节、人物、议论而不是规律、分析和理论。但他们相信,在这个
      全球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会有更多的国人想要了解我们的过去,关注
      我们的未来。正如法国史学家吕西安? 费弗尔所言:“我们的任务是要创造历史,
      因为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惟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如
      果这套文字通俗但又不是戏说的丛书能够感发人们对国史的兴趣,便满足了他们再
      版的心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