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窗口听涛:出口=“自由”
      
          强烈的出口意识和占据国际市场的观念把韩国从汉江推向了太平洋,韩国政府
      和企业打起了陆海空协同的歼灭战,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
      
          韩国的经济特区主要有两类:出口工业区和出口自由贸易区,其核心就是出口。
      1964  年9 月,韩国政府颁布了《出口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法》,根据保税加工贸易
      所规定的条件,在交通运输方便的沿海地区大量建立出口工业区。
      
          韩国的出口工业区有以下特点。
      
          第一,数量大。
      
          从建设法颁布之日起截止到1987  年6 月,在韩国不到10  万平方公里的国上
      上共诞生了40  个出口工业区,区内进驻企业3700  余家,40  个工业区的出口额
      约占韩国制造业出口总额的50%左右。
      
          第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韩国的每一个工业区就是一个工业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产品基本按区生产经营,
      不存在地区间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诸侯经济”模式。例如,浦项是钢铁
      出口基地,钢铁出口占全国的60%左右;昌源工业区是综合机械产品的出口基地,
      区内有企业120 多家,雇员100 万人,投资额逾百亿美元,全区机械产品的生产量
      和出口量占全国的50%以上;温山工业区是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基地,1979  年温
      山铜冶炼厂的年产铜量为8 万吨,占全国铜产量的57%;丽川工业区是化工产品的
      出口基地,1979  年该区的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乙烯为标准)为35  万吨,
      占全国生产能力的70%。
      
          第三,规模大,竞争力强。
      
          韩国政府和企业界认识到,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因而韩国的出口工业区主要是大企业的聚集地,垄断性强,竞争力高。
      
          例如,蔚山工业区内依靠日本设备和技术建设起来的拥有100 万吨位造船能力
      的造船厂,建成后却成为日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国标投标中,多次以比日本厂
      商低得多的价格与买方达成交易。目前,韩国在世界造船业中的地位仅次于日本。
      1987  年,韩国得到的造船订单为149 艘,总吨位416 万吨,占当年世界造船市场
      份额的30.2%。
      
          在大力建设出口工业区的同时,韩国政府又于1970  年1 月颁布了《出口自由
      区设置法》,在出口自由区内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保障投资环境,产品全部出口,
      吸引外商投资建厂。韩国先后建立了马山和里里两个出口自由贸易区。在这两个自
      由区内,政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财政拨款兴建公共设施、没有标准厂
      房、仓库供投资者租用,金融、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
      凰”,出口自由贸易区在短短五年的发展进程中,就吸引近1 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
      资。
      
          韩国出口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基于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以出口带动企业发展和经
      济腾飞;二是引进外资的同时,能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本国的制
      度创新。从出口自由贸易区的经营实质看,两个目标都基本达到。首先,两大出口
      自由区在1970  年建区时的出口额仅有1.5 亿美元,1975年就增至11  亿美元,到
      1985  年进一步提高到59.6  亿美元,成为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但
      是,出口自由贸易区更为深远的意义并不在于此。
      
      
      
          韩国把自由区更多地当作制度创新的窗口,在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的企业家、
      普通职工都在这一窗口中看到了世界的运行现状,学到了从经营管理到国际惯例、
      从规模生产到技术工艺的一系列新东西。正如韩国产业研究院的一位高级研究人员
      所指出的,出口自由区所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可以看作是韩国对外学习所缴的学费,
      而真正受惠的是韩国本身。
      
          我们从韩国出口工业区和出口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产
      业发展还是自由贸易,都离不开“出口”二字。即使在马山出口自由区,政策优惠
      也是有一个基本前提的,即产品必须百分之百外销,所以,“自由”不是无条件的。
      韩国政府此举即在于告诉内外厂商:要想获得自由,那么就请出口。
      
          窗口已经打开,汉江的滚滚波涛汇入了浩瀚的太平洋。也许,面对海洋宽广无
      垠的胸怀,汉江会感到自己的渺小;然而,经历了近百年苦难的朝鲜人深深地意识
      到,只有融入这个世界,才能不被世界抛弃,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世界,
      而结果呢,是世界选择了韩国。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