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三大支柱
      
          公共管理专业最早于上世纪30年代在哈佛公共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肯尼迪学院)
      首创,旨在为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培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发展至今已在全美
      大多数院校中开设,成为与MBA 和法学硕士并列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三大支柱。
      
          全球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课程虽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内涵却大同小异。
      例如在肯尼迪学院,有三大系列课程是必修的,分别是领导能力、政府与非营利管
      理以及政策分析能力。
      
          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有了新的
      趋势,即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了商业管理的概念和理论。传统
      的公共管理硕士(MPA )与传统的工商管理硕士(MBA )越来越不可分。具体到课
      程设置上,公共管理学院增加了许多商业管理课程,如公司理财、财务与预算管理
      等等。同时,商学院也增加了政府管理和公民社会组织运作等非传统课程。不但如
      此,两院还有属于边缘领域的课程,如政府与企业关系、非营利与市场关系等。可
      以预期的是,未来公共管理硕士(MPA )与工商管理硕士(MBA )的发展必将在各
      自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走向趋同,而这也正符合社会三元化发展的方向,企业、政府、
      非营利趋向于合作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引入市场概念在公共管理硕士(MPA )中不为鲜
      见,如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引入了商业管理中的三元发展概念,即事业目标、机构能
      力与外力支持的互动模式。
      
          值得庆幸的是,当我回国之际听到了国内公共管理硕士(MPA )启动的消息,
      也看到了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 )招考的火热场面,这无疑是国内公共管理领域
      发展的一件幸事。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公共管理硕士(MPA )似乎有走偏
      之嫌。看看公共管理硕士(MPA )招生的广告和宣传,公共管理硕士(MPA )等于
      仕途之说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今年招考各大院校公共管理硕士(MPA )的考生绝大
      多数是政府工作人员或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招考规定更是将政府工作人员的
      比例抬到80%以上。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在于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高
      级管理层,形成中国未来的职业化和精英化政府。弊端亦显而易见,阻碍了社会三
      大部门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尚无成形的非营利部门的情况下,可能使其
      发展遇到更多困难。
      
          综观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就肯尼迪学院为例,生源除来自政府与
      非营利部门外,还有不少来自于商业部门。而在政府与非营利机构的生源比例来看,
      比差不大。而且,很多学生是同时有三个部门工作的经历的。在本届中国大陆的学
      生中,6 人来自政府机构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一个来自国有大企业(建总行)、
      一人来自联合国机构、我是非营利组织的代表,还有一人来自私企(零点调查公司),
      比差显而易见。
      
          ( 作者  甘东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