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ays:不是购物,而是“购”课
      
          说起在哈佛最难的事,我觉得不是考试,而是选课。
      
          在哈佛,我读的是肯尼迪学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KSG)一年期
      的公共管理硕士(MPA )课程。肯尼迪学院的学生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教育背景和工
      作背景。比如,在我们那届同学中就有议员、政府高官、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影电
      视导演、新闻记者、外交官、律师、医生、央行官员,甚至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队
      员、国际刑警等。总之各类人都有,年龄也都不等,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50多岁,
      大多数人都有了一个硕士学位,有的甚至有博士学位。肯尼迪学院的性质以及学生
      的来源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每学年仅在肯尼迪学院就有300 多门课程可以
      选择,此外作为肯尼迪学院的学生还可以到哈佛别的院系去选课,比如说商学院、
      法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文理学院的经济系、政府系等;也可以到哈佛
      以外的麻省理工学院、Fletcher法律和外交学院去选课。正是这种选课的自由,使
      选课也变成了一种负担,让新生们无从下手。选课绝对是一门艺术,不仅要看上课、
      考试的时间是否冲突,还要结合学生自己的背景、基础和今后的长远目标去选。其
      中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背景、能力和人生的目标来重新评价并设计自己,然后围
      绕着自己设定的目标来选课——试想,要在开学后的短短几天来计划自己今后的一
      生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我记得刚开学的那些日子是我在哈佛最痛苦的日子,
      我甚至觉得还是国内好,那个时候所有课程都是学校事先安排好的,学生根本就不
      用动什么脑筋,直接上课就可以了。但在哈佛,所有的决定都要由自己来做,也就
      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不过学校也对选课做一些指导,首先是帮助学生澄清人生和学习的目标。我依
      然清楚地记得在注册报到后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情形,座位上坐满了兴奋的同学,黑
      压压的一片、人声鼎沸,不过最让我吃惊的是教室四周的黑板上写满了人为什么活
      着和应该怎样活着的名人名言——原来哈佛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到教室
      以后,每个学生都要到讲台上领一个本子和一个漂亮的纸夹子,然后随便找个座位
      坐下。MPA 项目的负责人在简短地致辞以后便要我们拿出刚发的本子,让我们写下
      近期目标、5 年目标和整个人生的目标。夹子里的东西更是有趣,有一些人生格言,
      也有一些关于哈佛和人生方面的短文,例如有一个著名的探险家列出的在一生中要
      做的127 件事,还有童话故事《爱丽斯漫游仙境》中的对话。有些格言真是非常好,
      当沮丧或倦怠的时候绝对能催人奋进。后来,我也常反思为什么哈佛那么看重一个
      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的目标,其实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就相对简单了,如果一个连生
      活目标都没有的人是绝对没有学习动力的,更谈不上成大事,也就是说不可能在毕
      业以后有所作为或成就。正过来看自然也很具体,一个人如果能明确地知道他毕业
      以后想做什么,他就会围绕着他的目标去选课,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哈佛也实行指导老师(Advisor )制,每个学生在一开学时就被指派一
      个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通常都是教授, 他们会根据学生的能力、背景和目标等,指
      导学生选课。而且,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签字,学生自己选的课是无效的。在选课
      以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去找指导老师谈话。
      
          最后就是shopping了。我记得当我在注册的时候,看到整个学期的日程安排,
      上面说前两天是shopping days,我觉得哈佛真好,还给我们两天时间去购物。后来
      我才知道shopping是去shopping课,也就是去听各门课的老师介绍课程的要求、安
      排等等,当然也是去看自己是否喜欢那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是否能适应老师的口音
      什么的。两天的shopping days 实在是太忙了,比一般的逛街购物累多了,因为要
      尽可能听更多的课,才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简而言之,选课绝对是门艺术,不仅要确立目标,还要懂得“运筹学”,因为
      并不是想上的课就一定能上成的,还要保证所选的课在上课时间、答疑时间和考试
      时间上不冲突;还要保证两门相连的课在地点上不能离得太远,否则就会迟到;此
      外对于一些热门的课,还要看能不能排上队,比如说一门课只录取40个人,但有100
      人报名,这个时候就要看运气了。选课也是痛苦的,因为哈佛好的、有用的课实在
      是太多了,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须放弃一些自己很喜欢的课,集
      中精力上与自己目标最相关的课。
      
          当然,不同的项目对课程要求和设置均不相同。其中,一年的MPA 要求申请者
      有7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两年的MPA 要求有4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MPA/ID和MPP 项
      目不要求有工作经历,本科毕业的学生就可以申请。在选课方面,一年的MPA 项目
      比其他的几个项目相对要自由的多,只需修满8 个学分,一般地一门课一个学分,
      因此一般要上8 门课,其中三门是必修课,从战略管理, 政治与领导才能和政策分
      析三个方面各选一门,其余的5 门课都是选修课,随便选什么都可以。不过,必修
      课也可视为“狭义”的选修课,因为每一方面都有数十门课可以选择。由于选课的
      自由度比较大,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主题或专
      业,给人一种什么都学了又什么都没学会的感觉,这在选课方面是最失败的。因此
      选课要由人生或职业目标去统领,比如说你今后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就可以围绕着
      如何成为一个领导者去选课,在这方面的课有谈判、演讲、交流的艺术等等。就我
      自己来讲,我希望自己毕业以后能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成为一个“技术官僚”,
      所以我选的课都集中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当时我选修了9 门课,大致可分三类。第
      一类是经济学基础课:共4 门,有数量分析和实证方法I
      
          ( 作者  金玫)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