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二:以终为始(一)
      
          ——自我领导的原则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
      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
      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身外之物和内在力量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阅读本章时,请找个僻静不受干扰的角落,抛开一切杂念,敞开心扉,跟着我
      作一段心灵之旅。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之后,居然发
      现亲朋友好齐集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
      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 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
      怀念的事吗? 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 你是个令人怀念的
      同事或伙伴吗? 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请大致记下你的感受,这
      有助于了解本章的重点——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以终为始”的意思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
      终期许。从上述的实验中,可以发掘人们心底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间接触及影响
      圈的核心部分。从此时此刻起,一举一动,一切价值标准,都必须以人生的最终愿
      景为依归;也就是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来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把人
      生使命谨记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迈进,不敢有丝毫违背。
      
          确认使命也意味着,着手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对目前所
      处的状况了解得更透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岐途,白费工夫。
      
          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却不知
      所为何来,到头来仍然发现追求成功的阶梯搭错了墙,为时已晚。因此,人们也许
      很忙碌,却不见得有意义。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
      上自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下至平头小民、凡夫俗子,无人不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或
      更高的事业地位与声誉,可是名利往往蒙蔽良知,成功每每须付出昂贵的代价。因
      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盖棺论定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标。从这个角度
      看,名利、成就等等不免显得微不足道。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丧礼上有人问死者的朋友:“他留下多少遗产? ”对方答
      :“他什么也没带走。”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
      智的即第一次的创造(mental /first creation)和实际的即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实现。正因如此,认定使
      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而绘出设计图之
      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
      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
      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创办企业也是同样道理。要想经营成功,必须先确定产品或服务可达到的营运
      目标,然后综合资金、研究发展、生产作业、行销、人事、厂房设备等方面资源,
      朝愿景努力前进。许多企业都败在事先规划不周,以致资金不足,或对市场认识不
      清。
      
      
      
          教养子女也要有使命。想调教出既懂事又有责任感的子女,日常与子女相处时,
      就得谨守这个使命,不可做出相违背的举动。
      
          先构思而后行动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
      ;上台演讲,应先预备讲稿;做衣服,要先设计款式。明白这个道理,把订定使命
      看得与行为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渐扩大。
      
          不过,“使命”不见得都是有意识的产物。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只知遵循家
      庭、社会或环境所赋予的使命前进。这类使命多半出于个人主观好恶,不符合客观
      原则。它之所以被接受,乃由于有些人依赖心过重,深怕不顺从别人的要求便会失
      去爱,因而必须靠别人来肯定自我价值。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的体现
      
          “以终为始”是以自我领导的原则为基础的,但领导(leadership)不同于管理
      (management)。管理的层次低于领导,我们将在第三个习惯那一章讨论。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则是确
      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管理是在成功的阶梯上努力往上爬, 领导则指出所爬阶梯是
      否靠在正确的墙上。
      
          要理解两者间的这一区别不难。想象一下,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
      们是生产者,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管理者在他们后面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
      作进程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嚷道:“不是
      这块丛林! ”
      
          而忙碌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常常怎么回答呢? “别说了,我们正干得有声有色呢。”
      
          作为个人和企业,常常是埋头砍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那块丛林。
      
          尤其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有效的领导比以往更显得重要。我们需要方针,
      需要指引。面对纷扰不已的世事,谁也难以预料未来的发展,这时惟有依靠自己的
      判断行事。而使命——也就是心中的罗盘——能使你判断正确。
      
          成功——甚至可说求生存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努
      力是否得法。因此对各行各业而言,领导都重于管理。
      
          企业方面,市场瞬息万变,领导者必须不断密切注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
      者的购买习惯和购买心理,以使企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工业方面也是这样。领导者若不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再好也不能使
      他们免于破产。缺乏有效领导的高效率管理,有人称之为“就像在泰坦尼克号轮船
      上拉开躺椅”。无论管理多么成功,都不能弥补领导的失败。不过领导的确是很难
      的,因为我们常常陷于管理的圈子难以自拔。
      
          记得在西雅图,我曾为一家石油公司主持为期1 年的主管进修课程。在最后一
      堂课上,该公司总裁跟我谈到他个人的上课心得:
      
          史蒂芬,你在第二个月指出领导与管理的不同之后,我立即检讨了自己的角色,
      结果发现我根本不曾领导。每天忙着应付管理问题,已令人焦头烂额。于是我决定
      退出管理工作,留给别人去负责,我希望好好为公司确定大方向。
      
          这实在不容易啊! 要放手不管眼前急迫的公务,牺牲唾手可得的成就,令我十
      分痛苦。苦思如何领导公司,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如何掌握先机,以及深入分析一
      些问题,更让我头痛不已。手下的管理人员也适应不良,他们无法再把难题推给我
      解决,日子比以前难过。
      
          不过我决心坚持到底,因为我认定自己必须做个领导者。现在我已确实做到,
      整个公司也彷佛脱胎换骨。如今,我们更能因应环境的变化,公司营业额加倍,利
      润也增长了3 倍。我真正发挥了领导力。
      
          在家庭中,为人父母者难免也会落入类似的管理陷阱,只重规矩、效率与控制,
      忽略了管教的目的、方向与亲情。至于个人的生活,可能就更缺乏主导了。终日汲
      汲营营,却像无头苍蝇般漫无目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