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1)
      
          当苏联为拯救自己做最后的努力时,米哈伊尔? 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未成年。苏
      联领导阶层甘冒风险,也要找到一条走出经济停滞的出路。它们允许适度地进行资
      本主义尝试。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意想不到的驱动变革的
      能量。
      
          试验先在青年人的组织——共青团展开。霍多尔科多夫斯基是他所在的大
      学的共青团副书记。实行改革的那几年,紧闭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新的机遇层出不
      穷,霍多尔科夫斯   
      
          基迅速采取行动。他坚定不移、不知疲倦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他拥有惊人、
      老练的洞察苏维埃制度漏洞和裂缝的能力。难道这个身材高大、黑发、留胡子、嗓
      音柔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身后还有其他的力量支撑?我从朋友们和同事那儿听说
      的事实暗示出,不止一个共产党的领导曾拍着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肩膀说,“你将是
      我们试验性的资本家,孩子。”更明确地说,他有许多高层的庇护者,包括克格勃
      在内。他们抬举他,霍多尔科夫斯基也不负众望——通过艰苦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
      奋斗。“在改革开始阶段,所有冒险和投机的成功,都有高层官员的扶持或者与高
      层人士有密切的联系。”霍多尔科多夫斯基在1991年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成功不
      是靠钱,是靠你有没有后台。那时,你必须得到政治保护。”霍多尔科夫斯基比那
      些职业党政人员更有雄心和更加无情,他也比那些帮助他、有实权的克格勃领导们
      更精明。他们可没想让他在新世界中走那么远。
      
          在新企业家辈出的时代,年轻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为第一个具有巨大权力的人
      物,一个有开拓精神的金融家。如果苏联发生重大变革,他就不可能成功。最初和
      最重要的是,苏维埃社会主义令人痛苦的制度缺陷导致年轻人的觉醒。这样就掀起
      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巨变,即共产党决定让年轻人尝试搞资本主义。霍多尔科夫斯基
      抓住了这个机会。
      
          理想破灭的年轻一代被才华横溢的“时光机器”——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摇滚乐
      队抓住了。在摇滚音乐会上,他们的一首流行歌曲获得满堂喝彩,歌中唱的是,一
      艘船被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驾驶着,它在风暴中迷失了方向。这首歌曲很明显的暗示
      意义。最后,船在风暴中损坏,船长消失了,旅客们把船驶向了新大陆。这首歌曲
      最后唱到,“我们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幸存下来,船长却已被人们遗忘。”
      
          歌词强有力地暗喻了影响深远的犬儒主义,描述了年轻人对苏联领导的鄙视心
      里,对党、对所有的官方令人厌烦的宣传机构的矛盾心情。他们渴望得到包括牛仔
      服在内的日用消费品,这是现行体制无法提供的,他们听摇滚音乐表示反叛,因为
      摇滚乐是苏联政府禁止的。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的转录的、质量不高的磁带,那成了
      他们珍贵的财产。
      
          年轻人的反叛行动是缓慢的,但它是推动变革的强大洪流。在早几年前,经常
      以嘲讽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摇滚歌词反映出对这个体制的消极对抗。在80年代早
      期,阿列克谢? 尤沙克是列宁格勒“飞行乐队”的经理,他以后成了美国加州伯克
      利大学人类学教授,他叙述了“苏维埃最后的一代”,即那些生于60—70年代
      的人,他们带着嘲讽的态度适应苏联时代的公共生活必需品——就是私下里遭到年
      轻人的强烈抵触的空洞的许诺。他们哼唱着像“时光机器”那样的摇滚乐队的歌曲,
      那是从70年代开始流行的浪漫的、抒情的音乐。飞行乐队是最后一个带有尖刻讽刺
      和滑稽意义的苏维埃乐队。尤沙克告诉我,他的乐队歌词通常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融
      会了党的各种口号,对年轻的听众来说,听上去既热闹又有趣。他举了个例子,飞
      行乐队翻唱了斯大林时代一首最有名的歌曲,“振作起来,歌唱吧!”但是掺杂了
      另一句口号,这首歌曲唱起来是这样的,“停止思考任何事情,只是起来歌唱就行
      了!”飞行乐队呈现给观众的节目,就是一大群表演者,演出针对苏联体制的大量
      讽刺剧。女演员们穿着黑色的长统袜、黑色裙子、白色的上衣,她们边行进边敬礼,
      组成金字塔队形,这是苏联20年代最盛行的队形——然后她们疯狂地、出其不意地、
      性感地旋转散开,金字塔中央的那个女演员俯下身去将她的臀部朝向观众。舞台正
      对面总是一个巨大的、覆盖红色天鹅绒的乐队指挥台。在两段歌曲的中间,一个男
      演员爬到乐队指挥台最顶端喊口号,听上去是苏维埃的口号,但是显然经过了刻意
      的编排,就显得特别荒谬。“前进,不要后退!”他喊道,“快!”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