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启动“宪政改革”(1)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党外势力能否发展以及它们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取决于岛
      内政局的变化。台湾政局的任何变化,又将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
      
          首先,“法统危机”更加严重。国民党讲“法统”就是讲今天的台北当局是当
      年南京政府的“合法继承者”,它不谈国民党政权早在1949年10月就失去了对大陆
      的管辖权,国民党政权的“法统”已随着它在大陆的大失败而中断。逃台后,“法
      统”的象征就是“国民代表大会”、“立法院”、“监察院”等三大“中央民意机
      构”,这种“法统”一再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民意机构中保留变相终身制的各种
      “民意代表”违反了西方民主政治法则和严重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此外,即使不让
      他们下台,到1990年,“资深代表”将丧失议事能力。因此,要么是重修“统治门
      面”,要么是甘心让“法统”消亡。对蒋经国来说,两者都有难度。“法统危机”
      也成为国民党统治诸多危机中的主要危机。
      
          其二,“戒严”难以存在。台湾地区的“戒严”起自1949年5 月20日,规定期
      间禁止集会、结社、游行、请愿、罢工、罢课、罢市、罢业,扰乱治安者处死刑。
      至此已经30余年,台湾成为世界上历时最悠久的“戒严区”,国民党的这一“戒严
      令”也成为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戒严令。70年代以来,解除“戒严”和维护“戒严”
      是台湾各种政治斗争的焦点,“解除戒严”成为党外人士的基本口号。党外人士当
      选后,因有在议会讲话不负法律责任的特权,更是利用“国民大会”、“立法院”、
      “监察院”的讲台,在质询、问政时,把对“戒严”的批判作为抨击“执政党”的
      基本内容。
      
          台湾“国民大会”会场在对待“戒严”问题上,可以说蒋经国是国民党集团上
      层最保守的人,当局的种种强化统治权的措施,无一不是出自蒋经国的决定。到蒋
      经国接班后,开始逐步开放,但是对于放弃“戒严”,一直处于摇摆不定之中,任
      何政治改革的措施都到“戒严线”上停止。
      
          面对“法统危机和戒严存废”的制约,要么是进行全面的政治革新,要么是利
      用“高雄事件”继续实施高压统治。国民党方面从1980年起的6 年间是全面紧缩。
      在6 年的紧缩风潮下,台湾出现一系列的政治紧缩事件。
      
          1979年2 月,蒋经国决定成立由“总政战部主任”王升负责的“刘少康办公室”
      这一“党政军联合反统战组织”。“刘办”的成立,为当时深受蒋经国信任、反对
      向党外势力让步的王升扩充权力和到处插手提供了机会。王升和“刘办”、保守派
      刮起一阵阵的紧缩风,制造出一起起的政治案:1981年7 月回台探亲的美籍华人教
      授陈文成在被“警备总司令部”约谈后死亡;1982年4 月30日,“警总”出面围剿
      国民党元老陶百川;1982年11月5 日,以军特系统为背景、有王升授意的极右刊物
      《龙旗》发表社论,攻击《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报霸,脚踏国民党、党外、
      台独、中共及自由派的‘五脚怪兽’”。
      
          1983年3 月,王升赴美访问。在美期间,他竟然与美方交换了“对接班人问题
      的看法”,这显然是越权。4 月26日,《中央日报》、《联合报》大楼被炸,王升
      的“军警系统”却没有及时预防和破案,党内和社会上认为这是负责社会治安和政
      战的王升失职。在王升访美之际,蒋经国信任的党内元老黄少谷和高级将领马纪壮
      向蒋直言面谏,要求迅速切除王升这一毒瘤。5 月1 日,蒋经国下令撤销“刘少康
      办公室”。5 月9 日,蒋经国突然下令免去王升的“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职
      务,调任“国防部联训部主任”。9 月,一直不服气的王升,被外放巴拉圭出任
      “大使”,自此王升被排除出权力中心,王升的助手和“政工系”的骨干也大都被
      调离各关键岗位。
      
          王升垮台后,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出现重大变化。1984年2 月14日,蒋经国主持
      召开了十二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权力峰层重新洗牌,改选中常委和决
      定新增8 名中常委人选,决定改组“行政院”。从国民党历史看,此次全会和“行
      政院”改组占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清除王升势力,改组军警系统。其次,“二中全会”闭幕9 天,一直被
      认为“接班有望”的已任近6 年“行政院长”的孙运璇突患脑溢血退出政坛。其三,
      当时国民党开明派的代表、曾因为“中坜事件”辞职的原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主
      委李焕,出人意料地出任“教育部长”,意味着蒋经国已有在最后岁月中推动改革
      的打算。其四,会议同意蒋经国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候选人。
      
          王升调离“总政治作战部”、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召开、“行政院”改组,
      人们以为岛内政局应该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事实却不然。“警备总司令部”和
      “新闻检查部门”并没有放松对党外运动和社会上要求民主的呼声的压制。从“十
      二届二中全会”结束到1985年中期,党外周清玉主办的《关怀》;许荣淑主办的《
      生根》、《深耕》;苏秋镇主办的《代议士》;黄天福主办的《钟鼓楼》、《蓬莱
      岛》;康宁祥主办的《八十年代》以及《前进世界》、《自由时代》、《民主时代
      》、《台湾广场》、《新潮流》、《先锋时代》、《政治家》等党外刊物,每月总
      有几家被勒令改版重印或被查封当期,有的刊物仅办几期即被勒令停刊,这与陈文
      成的惨死联系起来,人们看到了当局的政治高压,军特系统成为人人谈虎色变的黑
      煞星。
      
      
      
          这一时期对党外政治反对派和国民党内开明派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阴影,那
      就是蒋经国的“传子”意图。当时,岛内外有关蒋经国要把蒋孝武定为接班人的说
      法甚嚣尘上。这一“传子说”,对保守派来说无疑是一大政治强心剂。他们清楚,
      如果蒋经国真要传子,则惟有依仗军特系统的支持才能成功;蒋孝武如果上台,只
      有继续实行专制统治才能坐稳宝座,保守派对此求之不得。
      
          正是在这一岛内政治高压气氛下,发生了一件震惊岛内外的重大事件。1984年
      10月15日,《蒋经国传》作者江南(刘宜良)先生在美国旧金山戴利市家中的车库,
      被从角落中射出来的三颗子弹夺去了生命。美国警方迅速破案,查明杀害江南先生
      的刺客正是“竹联帮”帮主陈启礼和“竹联帮”“总护法”吴敦、“忠堂”堂主董
      桂森。同时查明,3 人是按照台湾当局“特工”部门的指示行事。1985年1 月10日,
      蒋经国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此事,下令迅速查处。4 月19日,“国防部高等审判庭”
      审判结束,以“假借职务上的机会,共同杀人”罪判处“情报局长”汪希苓无期徒
      刑,剥夺公权终身;“副局长”胡仪敏、“第三处处长”陈虎门被判有期徒刑2 年
      零6 个月。5 月10日台北地方法院判处陈启礼等凶手无期徒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