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而彷徨的多元文化(3)
      
          泄露谁说中国的电影艺术家脱离生活?起码冯小刚不。他把央视名嘴崔永元气
      得够戗的贺岁片《手机》,所表现出的艺术真实,相对于木子美的生活真实,还欠
      火候,还不够夸张。
      
          许多有名气的男人上了木子美的床,他们或者有女朋友,或者有老婆。木子美
      说他们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将家庭安排得纹丝不乱,尔后来找女人,发
      生一夜情和多夜情。她嘲弄他们:“再卑琐的男人也相信自己可以完美地掌控一切。
      可以使情人缄默不语,可以使自己放纵的生活看上去平静如水。”
      
          看看《手机》中的那个主人公严守一,木子美的这段话,似乎专门为他说的。
      
          我希望没看过《手机》的读者也能理解,我还是先转述一遍《手机》的剧情:
      
          电视台主持人严守一瞒着妻子于文娟有了情人武月。一天晚上, 与武月在一起
      的严守一关了手机, 而毫不知情的好友费墨在于文娟的询问下泄露了马脚。于是, 
      严守一与妻子离婚。时光流逝, 严守一因为上主持人台词辅导班而结识了教师沈雪
      ,两人感情发展迅速。在严守一带沈雪回了趟河南老家后,他终于决定认真地和沈雪
      在一起。但此时武月又找到了严守一, 本想安定的严守一又开始心猿意马。而于文
      娟在离婚时已经怀孕, 后来她将孩子生下。严守一从此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
      
          我以为手机泄露了严守一的秘密,《手机》则泄露了天下男人的秘密。如果不
      是这样,我就不能理解北京娱乐信报的“〈手机〉讨论”怎么有那么的参与者?本
      来,它仅仅是一部电影,一部希望赚足眼球和利润的贺岁片。
      
          几乎没有人再以批判陈世美的名义来讨论严守一。人们更愿意去了解的是引出
      故事来的手机。如果没有手机泄露秘密,严守一们是不是还正在三个美丽女子间游
      刃有余?还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中关心民生、鞭笞丑恶?
      
          当严守一们每天自若地编造各种谎言时,当他们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模范丈夫和
      浪荡情夫之间转换角色时,有人说,我们这样的时代,两副面孔两套语言体系切换
      自如的人,太多了。社会似乎并不鼓励人们真的傻乎乎去追问内心,反思自我。在
      文化多元的理由下,人们享受着各种游戏的快感。原本依靠组织解决的生活问题,
      现在成了减轻夫妻间“审美疲劳”的润滑剂;原本重如泰山的家庭责任感,可以刹
      那间变为比空气更为稀薄的物质。
      
          当守一不再意味着从一而终,当守一只意味着为自我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而盘算,
      严守一们的隐私才会在一夜之间多了起来。手机的出现才显得如此地不合时宜,因
      为它泄露了人们的内心。
      
          如果说木子美只是一个不听话的叛逆孩童,荒唐却真实的话;严守一却更似犯
      了清规的酒肉和尚,不愿以真面目示人,最终以一个变形的丑陋的猴脸,向观众谢
      幕。影片最后让严的情人为严的妻子找工作,让严的情人被出版社领导占便宜,让
      严落得众叛亲离、妻离子散的下场,似乎只是为了履行一个文化道德批判的手续。
      
          然而影片是虚构,现实中的严守一们仍旧西装革履,等待着生活中另一场激情
      游戏的出现,而手机则可能被关掉成为一个不能泄露秘密的金属块。
      
          这让我想起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秦香莲〉,1980年代中国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们,
      为了挽救那些回城后抛妻别子的当代陈世美,敦请“黑脸包拯”斩杀了忘恩负义的
      陈世美。据说,民间社会当时非常欢迎这样的结局。
      
          实在是今昔何昔。
      
          彷徨
      
          无论是真实的木子美,还是虚构的严守一,我总觉得他们的喘息中,有辨不清
      方向的彷徨。我不晓得,这个词是否单调,或者不够精准。
      
          如果用一段话来说,可能精准些:我们急切地想要告别过去,但我们并不确切
      地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于是,我们飞跑,我们慌不择路,我们跑错了路。
      
          我的口齿不清,从另一个侧面,也昭示今天的文化道德情态,本身就是执拗,
      变动,说不清楚,倘若硬要说,或许就是:觉醒了,但彷徨。
      
      
      
          觉醒,是多元文化观念中的第三只脚。五四时期就开始为人所张扬的“自我意
      识”,直到今天才萌芽,破土,经由外来的、商业的、文学的、虚拟的、现实的潮
      流的鼓躁,醒悟过来的文化,立刻显现出五光十色或曰光怪陆离。在南京,一所中
      学里几个女孩组成魔女小分队,专门替人捉弄男生,生意兴隆。在香港,一家啤酒
      公司炮制了一个喜欢随地“方便”随处搞破坏的卡通代言人,大受年轻一代欢迎。
      
          最能表现木子美们拒绝做后工业社会螺丝钉的一身“反骨”,当是所谓的第三
      次性革命。专家援引国家计生委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宣称,年轻一代婚前性行为已
      经到60%-70% 了,他们在性的方面有新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加上严守一那样的道德标准,李银河判断中国当下的情境,颇似西方六、七十
      年代性革命刚刚启动这么一个时期。性活动大量增加,很多性行为规范被打破,一
      场性革命正在发生。
      
          我的一个朋友不同意此说,他认为真正能像木子美那样豁出去的,并不普遍。
      白领、骨干、精英,既定的社会评价体系递给“白骨精”们的标尺,还有一个道德
      底线。木子美和严守一呈现出的性乱,是内心世界无所附着的人们,走向极端的选
      择,是文化多元时代价值观的“破”“立”。尚未统一的表征。正如木子美常常说
      的,“无论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
      
          其实,他们的先锋姿态和无所顾忌,并非他们的全部。木子美的日记里,不止
      有叛逆,还有脆弱。
      
          记得有天,喝醉了,很伤心,清晨五点给老妈打电话,一遍又一遍地叫:
      
          " 妈妈,妈妈,妈妈……”
      
          她在那头哭,我在这头哭。
      
          我对她说:
      
          " 妈妈,你要好好活着,你要为我好好活着,我很害怕你忽然一天不在了。”
      
          这段文字摘自木子美网络日记。木子美们勇敢挑逗的背后其实有着“故乡在何
      处”的疑问。文化的多元固然提供了思想腾挪的空间,同样也让失去标准的孩子惶
      惑无依。
      
          老道如严守一们也不能逃过这一同样的命运。
      
          电影《手机》中,严守一总是不断地回忆起年少时的家乡,家乡里的嫂子。嫂
      子的土气是他心中关于纯洁的象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