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要富人,也要穷人(3)
      
          一号文件论农民政治,一号文件,不可不提。两会上,纵论中国农民问题时,
      诸多代表、委员,乃至部分把握两会话语权的学问家,大多从中央“一号文件”这
      个切口契入话题。
      
          2004年2 月上旬,两会尚未开幕,被舆论指称“18年来最为深刻的变化”的
      “一号文件”,附在中共中央、同国务院的名下,昭告天下。尽管对“一号文件”
      的意义,知识界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仍然有人将之与22年前的“一号文件”相
      提并论。1982年1 月1 日,胡耀邦任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
      受到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者高度置评的“一号文件”,在对中国农村改革的过去进行
      经验总结的同时,部署了此后一段时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战略。中国“改革开
      放”的进程由是开启。
      
          22年后的“一号文件”开门见山,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
      矛盾和问题”,文件称“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如此“突出的问题”既已亮明,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如何解决”了。翻阅“一号文件”,九大重点二十二个层面的
      举措,勾勒出一个路径清晰的“解决文本”。专家评论这些“施政纲要”时指出:
      “增收”和“减负”并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现其中。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党国英,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采访时说:“农民收入增长放
      慢是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涉及到社会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三个代
      表’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把这个主要矛盾提出来,这是18年来第一个‘
      一号文件’最深刻的地方。”
      
          喜欢追索意义的媒体,在解读“一号文件”时,总念念不忘一个问题:22年之
      后的这个“一号文件”是否也具有指导整个改革方向的意义呢?2004年2 月7 日,
      党国英对《东方早报》记者说,一号文件是新领导层施政方针发生改变的一个信号,
      概而言之,即:以人为本、关怀弱势群体和建立社会公正。譬如,“一号文件”强
      调,要在2004年,将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 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
      特产税。
      
          事实上,新政府力图给以农民为主体的弱势群体以实惠,在“一号文件”颁布
      前,就开始了。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称,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数额高达1000亿,
      如果“清欠”顺利推行,则农民收入有望增加1000亿。
      
          另外,农村税费改革亦将大大减轻农民负担。有专家援引统计资料说,在农村
      税费改革之前,我国乡镇财政部门要从农民的手里收取300 亿的农业税,600 亿的
      乡统筹、村提留,再加上乱收费,大约从农民那里一年要拿1200亿元,甚至还要更
      多。税费改革就是要把收取的300 亿元的农业税提高到500 亿元,把其他的乡统筹、
      村提留的600 亿元和乱收费一律减掉,而乡镇财政的损失将由中央财政补偿。
      
          这一回,“一号文件”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开列出的药方,可谓一揽子方案
      :不但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收入,同时也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
      增收的渠道,更要解决农民进城务工的权益和收益。
      
          民间社会认为,“一号文件”与往昔哪些具体而微的政策的不同,在于两点:
      
          “市场机制”是其一。党国英认为,“加强市场体制的作用,是从以前的改革
      中得来的经验,放慢和控制市场经济的步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或缘于此,“一
      号文件”突出市场化的作用,既提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明确指出培育农产品营
      销主体,而这个主体包括“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
      
          “宏观调控”是其二。党国英认为,这一点在“一号文件”中集中体现为“财
      政支持”,他对东方早报说:“在减税、补贴利益、直接投资等各方面,文件都表
      示中央财政将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甚至会补充地方财政的不足,这种扶持力度也
      是前所未有的。”
      
      
      
          和以往的文件一样,“一号文件”照例要求各级政府“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
      实处”。当两会期间,不少人担心落实的问题。熟悉中国农村的人们知道,这样的
      担心不无道理,过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一次,爱农支农的政策出台过不少,
      效果甚微,何也?有媒体援引两会期间轰动朝野的《中国农民调查》的说法:下级
      政府的抵制“非常厉害”。
      
          就在写作此文时,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半喜半忧者地表示:“我既欣赏又
      担心温总理的仁慈”。他说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不会反对帮助农民。问题是要讲
      究战略,讲究投资回报。
      
          农民并不懂得这些道理,他们不晓得也不在意谁是谁非。在回报还看不清楚的
      当下,一个叫章金兵的安徽无为县青年农民,依然决定,先种它18亩地再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