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复杂的大和国情:元龟元年果然是信长历尽千难万苦的一年。越前攻略之中的
      四月二十七日,浅井长政举反旗脱离战线,信长撤军途中遭杉谷善住坊狙击,回到
      岐阜时已然狼狈不堪,“金崎撤退”的原由散播得人尽皆知,想来这位不拘小节、
      平生多自负的英豪也难免会喟叹命运多舛罢。《多闻院日记》元龟元年四月二十九
      日条记载,听闻二十五日一场苦战信长军稍有折损不知虚实;五月一日条则记载,
      信长因松永事引退京洛,廿五日竟折损兵将二千有余,批判了久秀在军中的表现。
      另有说法,信长能够平安逃脱完全仰赖久秀的功劳。
      
        浅井长政的叛离激怒了信长,“金崎撤退”一个月后再度出兵近江,六月二十
      八日,织田军在姊川附近大破浅井、朝仓联军;七月二十七日,三好三人众邀杂贺
      众修筑摄津野田、福岛等城砦,布阵天满森。并且在九月七日,信长与足利义昭共
      同出兵包围了野田、福岛两城,石山本愿寺以支持三人众为由突然举兵,拉开历时
      十一年的石山合战的序幕。同月十九日,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攻击信长方的近江宇
      佐山城以示响应,城内将领森可成、织田信治阵亡。信长被迫放弃对摄津的攻略,
      退回京都后重整兵马出征近江坂本,最后只得在幕府与京洛公卿的调停下与三好三
      人众、本愿寺等势力议和。
      
        近江姊川:元龟二年三月,武田信玄入侵三河,翌四月足助野田城失守。至此
      久秀宣告脱离织田家的支配,外通武田,又与三人众达成和睦——这一切基于足利
      义昭背后的* 纵。
      
        想来十城所指正是十市氏的十市城(现奈良县橿原市)罢,自前年十月在久秀
      门下从军的十市远胜辞世以来,家中分裂为支持松永与筒井两派,远胜之女おなへ
      后来嫁与松永金吾(久通)为妻,一向盘算着如何能够恢复实力的顺庆无论如何也
      不愿错过这一机会,私下同左近之人订立对策。
      
        十市城一直对久秀反复劝告他们开城归降不做回应,城内松永派的菅原某悄悄
      离开。七月二十五日,久秀之子久通转战河内方面;二十七日,筒井顺庆趁久秀离
      开之隙领五百兵众攻入十市城,先前态度强硬的十市氏这时候自愿降伏筒井方,并
      且在后来出仕期间表现得相当活跃。元龟二(1571)年八月,双方在辰市(现奈良
      市西九条町)发生剧烈冲突。
      
        辰市城之战:筒井顺庆于元龟二年的辰市城之战中,大胜兴兵背叛信长的久秀,
      久秀在战后向信长献上多闻山城并表示降伏,顺庆则将久秀方战败武将的首级献与
      信长并得到称赞,后来更在天正四年时,从信长那里得到梦寐以求的大和守护一职。
      
        1571年8 月,筒井顺庆命家臣井户若狭守良弘在辰市城构筑城垒(阵城)——
      去年顺庆趁久秀不在之际出兵占领了十市城——完工的日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这
      里就采用《多闻院日记》里面所述,同年八月的说法①。这紧急建造而成的城垒,
      位于现在JR奈良站的西南方约2.6km 的地方,一旦受到筒井方控制,松永军的活动
      就会被封死。久秀听说这座短时间内紧急修筑的城池是为了防御自己的侵略,立刻
      联合多闻山的久通及河内若江城的三好义继开战。八月二日领军从信贵山城出发,
      与义继会合后,四日中午进入南都大安寺,与从多闻山城出发的松永久通军会合,
      并决定在酉上刻(《同日记》)一齐向辰市城进攻。
      
        就在松永军展开攻势的时候,筒井方面的郡山众作为后援赶到,向松永军发动
      猛烈的攻击,两军陷入乱战。因援军赶到而战意高涨的井户势亦从城内杀出,对松
      永军展开了猛攻。松永军在两面夹攻之下独力难支,开始向多闻山城方面撤退。由
      于大路的方向被筒井军堵塞,久秀于是绕道奈良南面名为京终(きょうばて)的岔
      道,并命令手下的士兵放火焚烧町屋,在大火所产生的浓烟掩护下仓惶地逃入多闻
      山城。(《大和记》)
      
        战斗以松永方大败的结局收场,久秀的外甥松永左马进以及同孙四郎、外甥金
      吾的若众松永久三郎等一族为首,麾下的河那边伊豆守、渡边兵卫尉、松冈左近、
      竹田对马守等战死。被斩的首级共计有五百,负伤的包括重臣竹内下总守秀胜为首
      的五百余人,而受损最严重的竹内部队甚至到了没有负伤的只有马上的三个人的程
      度。(《多闻院日记》)更不幸的是,被认为是受了轻伤的竹内秀胜于翌月的二十
      二日在河内若江城逝世,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死因到底是不是这次战斗所留下的伤势,
      但能确定的是,久秀永远地失去了一个最为信赖的部下。
      
        多闻院英俊就对此战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当国初而是程讨取事无之,城州ノ
      一期ニモ无之程ノ合戦也。”换句话说,就是:“大和国有史以来,都没有过的伤
      亡如此惨重的战斗。是一场久秀一生当中前所未有的大战。”
      
        在《和州诸将军传》有关此战的资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岛左近清兴以及
      松仓右近等名字都有出现在筒井军先锋的名单里面,但从宇多(此书也记载了出阵
      的日期为七月二十九日)出阵的时候,筒井军的人数却只有区区的八百人。但是,
      在他们赶去辰市的途中,不断地有大和国人众前来加入,以致当他们到达辰市的时
      候,部队已经膨胀到了五千人左右的规模。如果这里面的记载是正确的话,那么我
      们就可以从中推测出,和松永久秀战斗的,与其说是筒井顺庆,还不如说是一个
      “反松永大和国人连合”的联盟吧?当然,这联盟的中心就是筒井顺庆一事,也应
      该是正确的。
      
        但久秀一直念念不忘这位大和国内难得的对手,曾与筒井顺庆率领的大和势数
      度交锋,对方艳羡久秀投靠信长后尝到的甜头,由明智光秀从中斡旋,也向信长表
      示顺服,久秀却再也不具以前那样的优势。翌天正元年(1572)四月,被寄予厚望
      的武田信玄于上洛途中病没在信浓的驹场,而作为信长包围网旗手的足利义昭则被
      信长的大军包围在横岛城,在七月十九日落城之后被流放到了河内,室町幕府正式
      宣告灭亡。随后,信长在八月二十日攻灭越前一乘谷城的朝仓义景。同月的二十八
      日攻陷近江小谷城,浅井长政父子战死。河内若江城的三好义继亦在十一月被消灭。
      眼见大势已去的久秀当机立断,于是就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向信长投降并献上多闻山
      城以示诚意。顺庆泽在翌天正二年正月二日前往美浓并留在了信长的身边,而明智
      光秀则于同月的十一日作为多闻山城代而入城。
      
        此时被藐视将军权威的足利义昭撒下信长包围网,愤然与这位曾出兵护送自己
      上洛的“御父”决裂,久秀的反骨开始瘙痒,平日里一向对信长深怀怨怼,又如何
      不趁机积极加入到包围网中去呢?他悄悄给甲斐的信玄写信,表示愿携信贵山城投
      靠武田家,信玄却于1573年3 月与世长辞。信长一面扫清后方的敌人,一面派人攻
      打包围网号召者足利义昭的居城槇岛城,将其驱逐至河内国。8 月间先后击败越前
      一乘谷朝仓义景与近江小谷城浅井长政,11月河内若江城三好氏也终于灭亡,当主
      义继在极度恐惧之下亲手斩杀妻儿,然后切腹自尽,信长独独饶过松永一族,他要
      久秀亲眼目睹三好家覆灭,明白浅井氏背叛自己的下场。当包围网分崩离析之时,
      信长终于兵临多闻城下,久秀忙不迭退回信贵山城。
      
        久秀献出多闻山城,恳求再度归降信长,信长还是出乎意料地宽恕了他。作为
      争夺大和支配权的行动,天正二年正月二日,顺庆紧接着久秀投降后就动身前往美
      浓参拜信长,并亲卑侍其身左右。十一日,明智光秀入多闻山城。不过此年三月,
      柴田胜家曾一度代替光秀担任多闻山城城代处理大和国政务。
      
        久秀与顺庆依然因为十市城争夺得没完没了。
      
        久秀再度降伏后暂时销声匿迹,因此其间事迹无从考证。又于天正二年十二月
      剃发入道,三年四月将十市乡三分之一领地让予久通,表面上大抵是要宣告隐居吧。
      降伏后的久秀、久通父子起先编排在原田(塙)直政麾下,直政战死后划归佐久间
      信盛队。
      
        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信长正式任命原田直政为大和守护,形式上确立了对大和
      的统治。好景不长,当年十一月,顺庆即与久秀围绕着十市城的归属问题展开了小
      规模的武装摩擦,战事持续到至翌年三月,在直政的压制下才侥幸没有继续扩大。
      不过此时由于原先达成和睦信长和本愿寺再度刀兵相向,使得大和内部战事暂时缓
      和下来,天正四月,筒井顺庆、原田直政、明智光秀、细川藤孝等出阵摄津,石山
      之战进入白热化状态,作为本愿寺佣兵作战的杂贺众于战场上无比活跃——在五月
      三日三津寺之战中用铁炮击毙了原田直政。织田势在付出惨重伤亡后方将僧众* 入
      石山御坊,据说在血战中连信长本人也负伤了。
      
        原田的战死,一时间使得大和陷入了权力真空状态,不过仅七天之后,信长又
      全权委派顺庆代替直政了原先位置。从《多闻院日记》的记载看来,顺庆依然处在
      光秀的领导之下,信长为什么不直接安排光秀担任大和守护呢?因为自古以来,以
      兴福寺为代表的神社势力就在大和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兴福寺的座主
      长久以来都把持着相当于“守护代”的职务,如果不在这时加强已经走向衰落的兴
      福寺之权力的话,失去势力制约平衡的大和必然会陷入诸豪族争做龙头的混战局面
      ——这显然是信长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和兴福寺有着极其密切关系,又拥有深得
      信长信任的温厚性格的顺庆自然成了接替直政的最佳人选了。
      
        另外一方面,顺庆支配大和的心愿之达成,对于久秀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天正五年八月,久秀突然脱离摄津战线并再次背叛信长,最终于十月十日
      与信贵天守一起归于祝融的举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久秀最后一叛”,其深
      层的原因,大概也是由于自己与顺庆争夺大和统治权的斗争失败的无上怨恨所致吧。
      
        大辽也想买台相机,今天我又陪他去了守谷店,他在那儿也买了台柯尼卡相机。
      现在气温降下来了,晚上也就十五六度。
      
      
      
      
         --------
        虹桥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