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人物沙龙执政
      
          巴以流血冲突不断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不安,国际外交斡旋活动频繁
      进行,积极寻求解决办法。2000年10月7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沙龙的
      挑衅行为和以军在平息冲突中使用重武器滥杀无辜。阿拉伯国家强烈谴责以色列镇
      压巴勒斯坦人民的暴行,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10月16日和17日,美国和中东国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约旦领导人及联
      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关于中东问题的多边首脑会议,
      讨论巴以如何实现立即停火,重新回到谈判桌前的问题。这些举措未能缓和巴以冲
      突,事态继续恶化。巴拉克与阿拉法特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巴拉
      克难于控制以色列局势,便于2000年12月9 日出人意料地宣布辞去总理职务,提前
      大选。阿拉法特认为巴拉克属于“非鹰非鸽”派,他虽不断指责巴拉克,但在巴拉
      克和沙龙之间进行选择,阿拉法特还是选择巴拉克,希望巴拉克连选连任。
      
          但事与愿违,在2001年2 月6 日以色列举行的大选中,沙龙获得超过60%的选
      票,当选为以色列总理。
      
          沙龙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内,有人称他为“常胜将军”、
      “以色列之王”、“以色列的巴顿”、“具有拿破仑的才能”。而阿拉伯人尤其巴
      勒斯坦人则称他为“刽子手”、“战争魔王”、“战争机器”、“强暴武夫”。总
      之,他是以色列的一位鹰派人物,以强硬、勇猛、激进、精明而著称。
      
          1928年,沙龙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马拉勒村,原名叫阿里埃勒·沙
      因内曼。由于他特别热爱自己的家乡,便改姓沙龙。他从小就受到父母言行的熏陶,
      逐渐成为一个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以分治决议后,犹太人积极为建国做准备,大批犹太
      青年应征入伍。沙龙决定弃农从军,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不久便出任犹太人地下
      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教官。
      
          在1948年5 月爆发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沙龙先后任排长、侦察连长和侦察队
      长。在一次战斗中,阿拉伯联军捕获了两名以色列士兵。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达
      扬极为恼怒,下令抓回几名阿拉伯联军士兵,以便交换以色列士兵。正当参谋们一
      筹莫展的时候,沙龙主动出击。他带上几名士兵,穿上阿拉伯长袍,化妆成阿拉伯
      人,驾着吉普车,冒着风险冲过停火线,智擒了几名阿拉伯士兵交给达扬。沙龙的
      才干深得达扬的赏识。达扬称赞沙龙是绝对一流的情报参谋,遂于1953年委任沙龙
      组建“101 突击队”,专门对付阿拉伯人的报复行动。一天,巴勒斯坦人向居住在
      以色列和约
      
          旦地区的犹太人扔手榴弹,炸死一名以色列妇女及两个孩子。沙龙率领“101 
      突击队”进行报复,把约旦境内吉比亚村的一条街全部围困起来,将全部房屋统统
      炸毁,69名居民死于非命。联合国安理会谴责这一暴行,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本·古
      里安被迫道歉,但沙龙却逍遥法外,未受任何处分。
      
          1956年,沙龙参加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战争,任伞兵旅长。
      
          在1967年6 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沙龙负责指挥一个师在西岸作战。在向有
      埃及重兵  驻扎的战略要地阿吉勒哈进攻时,他竟爬上装甲车车顶,把自己的指挥
      车用钢缆绑在坦克后面指挥冲锋。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沙龙的部队向埃及军队
      驻守的阵地连续发射了四万发炮弹,用强攻战术夺取了这一战略要地。时任以色列
      总参谋长的拉宾对沙龙的战功大加赞扬,遂任命他担任西奈半岛总指挥。 
      
          此后,沙龙重新回到以色列军总部,再次出任军训部长。1973年7 月,他辞去
      军职,竞选议员,并参与组织利库德集团。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沙龙应召任装甲师师长。战争一开始,埃及
      军队在20分钟内攻破了以色列经营8 年的“巴列夫防线”,以色列举国上下感到震
      惊。这时,沙龙接到的命令是组织反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沙龙的装甲指挥车被一
      颗炮弹击中炸翻,沙龙头部受伤,昏厥过去。沙龙指挥的部队以为他们的师长已经
      阵亡,上级指挥也下达了暂缓进攻的命令。被炮火震醒的沙龙听到这些消息后,猛
      然从沙地上爬起来,用无线电向他的上司发出吼声:“傻瓜们,快钻出地堡吧! 看
      看我是如何组织进攻的! ”他随即组织部队发动强攻,指挥他的部队继续挺进。他
      干脆摘掉头上的钢盔,命令部队“一路向前,杀到开罗去! ”他的机械化部队迅速
      逼近开罗。在美国的紧急干预下,达扬向沙龙连下了三道手谕,才制止住沙龙的挺
      进。
      
      
      
          1975年,沙龙任以色列总理安全事务顾问。1977— 1981 年,他任贝京内阁农
      业部长,并兼任定居点委员会主席。 
      
          1981年8 月,贝京第二次组阁,沙龙出任国防部长。贝京政府认为驻扎在黎巴
      嫩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是以色列的最大威胁,决意入侵黎巴嫩。该方案虽遭到以色
      列工党的反对,但贝京政府一意孤行。担任国防部长的沙龙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精心制定了名为“加利利和平计划”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摧毁巴
      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消灭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有生力量,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当时驻扎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约有两万人,总部设在贝鲁特西区。为达到
      消灭巴解武装力量的目的,沙龙不顾国防部长的身份,带着保卫人员亲自潜入黎巴
      嫩首都贝鲁特,对贝鲁特的每条街道、每座重要建筑和巴解武装力量的部署情况进
      行了详细侦察。一位国防部长作为侦察员潜入敌国首都亲自刺探情报,这在现代作
      战史上恐怕是独此一例。
      
          1982年6 月4 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遭巴勒斯坦游击队员刺伤,出动空
      军对黎巴嫩南部狂轰滥炸,揭开了入侵黎巴嫩战争的序幕。6 月5 日,以色列发动
      大规模进攻。以军在六天内深入黎巴嫩境内90公里,占领黎巴嫩1 /4 的土地,攻
      陷了巴解组织武装力量在黎巴嫩的14个营地,抓走6000多名巴解组织战士。从6 月
      14日开始,沙龙出动更多的兵力和武器设备  ,包围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
      区,并命令端掉巴解组织的老窝,从肉体上消灭阿拉法  特,铲除隐患。阿拉法特
      顽强抵抗。在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下,沙龙被迫命令以色列军队撤  出贝鲁特西区。
      沙龙虽然把巴解组织赶出黎巴嫩,但他不得不承认,以色列为此付出了“可观的代
      价” 
      
          。在长达11周的鏖战中,以色列军也有不少伤亡,其中包括以色列国防军副总
      参谋长、以军入侵黎巴嫩部队总指挥库蒂尔·亚当少将在贝鲁特以南被巴勒斯坦游
      击队员用手榴弹炸死。
      
          在这场战争中,沙龙的最大损失是在政治方面。阿拉伯人骂他是“贝鲁特的屠
      夫”,国际社会对这一屠杀事件纷纷谴责,沙龙被迫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黎巴嫩战后,沙龙在以色列政坛上几经沉浮。1983年2 月,他被任命为不管部
      长。1985年,他任商业和工业部长。1990—1992年,他出任沙米尔政府的住房部长。
      工党领袖拉宾执政时期,沙龙没有参政,赋闲在家。1996年利库德集团上台后,沙
      龙出任内塔尼亚胡内阁的基础设施部长, 1998 年改任外交部长,主持以巴谈判。
      1999年,工党重新上台,利库德集团成为在野党,但沙龙却成为利库德集团领导人。 
      
          2001年2 月6 日,以色列举行21世纪的首次总理选举,这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
      次举行总理特别选举,角逐的双方是看守内阁总理巴拉克和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
      人沙龙。
      
          在竞选活动讲演时,沙龙一方面声称他希望实现和平,为实现和平需要协议与
      让步,甚至需要做出“痛苦让步”。另一方面,沙龙强调,确保以色列安全是第一
      位的事情。为此,他绝不会讨论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绝不放弃约旦河谷,绝不
      会在遭受袭击的情况下进行谈判,要确保所有犹太定居点原封不动,保持耶路撒冷
      的完整统一。由于以色列人对巴拉克的巴以和谈举措不满,并由于沙龙的右翼言论
      迎合了犹太人极端民族情绪的需要,沙龙在这次大选中以60%多的选票获胜,当选
      以色列总理。
      
          沙龙在竞选获胜后发表演讲称,迈向真正和平与安全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必须
      明白,实现和平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任何协议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他强
      调,耶路撒冷永远是以色列的首都,不会分割。
      
          2001年3 月,沙龙宣誓就职。
      
          沙龙上任后,在巴以谈判方面提出了以下五项原则,(1) 恢复以色列安全;(2)
      制止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活动;(3) 防止巴以冲突国际化;(4) 减少中东地区局势恶
      化的可能性;(5) 在巴勒斯坦方面停止暴力活动的前提下,寻求恢复以巴和谈的一
      切可能性。沙龙决定对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采取强硬立场。他明确表示:“对巴勒
      斯坦人的让步不会有好结果,让步越多,处境就越困难。”于是,沙龙对巴勒斯坦
      暴力活动加大了打击力度,力图推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阿拉法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