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与二人转(9)
      
          2000年10月,沈阳市演出公司正式任命黄继荣为和平影剧院经理。为了
      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她开始创办第三产业。出身于京剧世家的
      黄继荣有着很好的艺术天赋,在外企工作时曾去吉林看过二人转,那时她就对这门
      古老的民间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黄继荣想:“和平影剧院地处铁西,普通百姓
      居多,二人转是大众艺术,在这里演出二人转应该会有市场。”在做了认真的市场
      调查之后,黄继荣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二人转引进和平影剧院。
      
          当黄继荣把这一想法汇报给演出公司经理李文启时,李经理当即表示支持,并
      鼓励她说:“这是一条出路,应该尝试尝试。”
      
          为了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欣赏二人转,在正式上演二人转之前半个
      月,黄继荣策划印制了演出宣传单,她将职工分成几个小组,和副经理姚进一起带
      领大家分头发放。八一公园、劳动公园、西站、五爱街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
      都去过。黄继荣说:“我到和平影剧院后的四个月仍没给职工发工资,大家非但没
      有怨言,还全力以赴地支持我们,和我们一条心。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希望
      通过二人转改变经济状况。”
      
          2000年11月4日,二人转如期登上和平影剧院的舞台,考虑到大部分观
      众是工薪阶层,他们将票价定为5元、10元、15元。黄继荣说:“开业头一天
      前300名观众免费观看演出,票没卖多少,刨去一切开支后,没赔钱。第二天就
      完了,只卖了一千多元,演员的费用都出不来,得倒搭钱,我一下就上火了,但我
      有承受能力。组织人继续发传单,调整演员,降低演员费用,一直持续了两个月,
      基本上没挣钱,最惨的一天只挣了50元。我一看这么干不行,我的性格是要么就
      不干,要干再难我也要干好。我又请了一个价钱便宜的二人转小班,演了两场后,
      我发现内容太脏了,就把他们辞了。这时总有人来租剧场,一天300或500元,
      我当时就想自己经营,没同意。后来我和姚进各自从家里拿了3万元钱,找到鞍山
      的王秋萍。她曾是二人转演员,非常熟悉这行,我们就请她帮助调度演员。为了调
      动她的积极性,我们对她说是自己干,其实是给公家干。干了两三个月后,又都赔
      了。这时有人帮我们找来了臧小宏,他是辽阳灯塔人,二人转演员出身。我们与他
      签订了合同:当时演员一天的费用是1700元,票房超过2000元,三七分成,
      超过5000元四、六分成。在臧小宏的苦心经营下,剧场效益逐渐好起来。可好
      景不长,由于演出内容不干净,2001年初被《时代商报》点了名,说和平影剧
      院演‘黄戏’。我和姚进一看全傻了,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我俩每天晚上都在
      剧场看戏,把关,然后和演员交流。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节目内容也干净了,《时
      代商报》又做了正面宣传。当时市文化局也议论纷纷,但王局长说:‘不演二人转,
      让他们喝西北风去?好好管理,哪有毛病改哪。凡是新生事物都应不断改造它、修
      正它。’”
      
          二人转摘掉了和平影剧院贫穷的帽子,让它成为沈阳一道美丽的风景。赵本山
      杯二人转大奖赛又将其推向一个新的起点,让二人转在和平影剧院站稳了脚跟。
      
          和平影剧院作为“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主会场,每天除比赛场外,
      公演两场,场场爆满。黄继荣还被请到交通台介绍二人转。大赛之后,和平影剧院
      的效益明显好转,黄继荣并没有安于现状。电视剧《刘老根》播出后,二人转更加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听说赵本山要建立刘老根剧场,黄继荣找到赵本山,希望他能
      把刘老根这个点打到和平影剧院上,演出公司经理杨德胜也出面和赵本山接触。在
      文化局、演出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赵本山最终选择了和平影剧院。
      
          2003年1月1日,和平影剧院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首批观众,至此“和平
      影剧院刘老根艺术团”正式落户和平影剧院。黄继荣说:“我们就是想通过名人效
      应,让二人转在和平影剧院发扬光大。”
      
          2002年春节期间,由赵本山导演、主演兼制片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刘老
      根》,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在《刘老根》中,赵本山首次将二人转引入剧
      情,充分展示了二人转优美动听的旋律与舞蹈,以二人转为主调的主题歌更是让观
      众痴迷。随着《刘老根》的播出,二人转火遍了大半个中国,一时间二人转演员成
      了“紧俏商品”,供不应求。
      
          《刘老根》的热播给其他艺术形式带来一些思考。2003年3月16日《北
      京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二人转想起》的文章,全文如下:
      
          北京人不怎么喜欢二人转,“粗与俗”成了它的代名词。
      
          自从《刘老根》火了之后,它随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有人惊呼,东北人的幽
      默,大概和这种土气的东西有关。
      
          东北这个地方,先前少数民族众多的文化传统,文化积累有限,亦无老旧之气,
      所以民间保留了诸多原本的生态。比如语言,大多未被士大夫的模式熏染,如今听
      起来,就有虎虎生气。北京和中原的人们,谈天说地时,既成的套路过多,久之已
      没有新意了。以北京的相声为例,现在的演员,只会贫与逗,像是宫廷里的游戏,
      与广大的民生,没什么关系。但二人转则不同了,它像山野的泉水,虽有土味,伴
      有草木、泥土,但无化学的侵蚀,让人神清气爽。本然的东西,野性的东西,大概
      正是现在首都最缺乏的东西。你尽管可以批评、排斥赵本山与二人转,但却阻挡不
      了民众的喜欢。久在雅乐里舒服惯了的人们,看了土味的艺术时,不知道是否会反
      躬自问:北京的相声演员们,怎么就不及东北的艺人红火呢?(老毅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