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快乐(2)
      
          带着一颗欲哭无泪的心,我走进了山东师范大学。那时,济南的高校里流传着
      这样的句子,“山师的园子,山大的牌子,山经的饭。”的确如此。在这个古木参
      天的美丽校园里,我开始了四年的美好生活。
      
          在大学里,我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活跃人物,甚至在班里也未曾争上个一官
      半职,对各种繁闹热烈的场面我总是淡淡的,避之不及。我讨厌掩盖在名与利之下
      的争斗与心计,我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口语…
      …沉浸在我喜欢的功课里,为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而战。
      
          才进大学的时候,说自己是一只丑小鸭毫不为过,小县城来的我站在趾高气扬
      的大城市来的同学面前相形见绌。但我对此并不放在心上,真正刺痛我的是在口语
      课上他们的滔滔不绝,而我却涨红了脸怎么也张不开口,因为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
      我根本就不懂“口语”是何物,在那个教育水平相当落后的区一中,我的英语老师
      只是在电大培训过一年的英语。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我开始了向自己的一次次挑战。
      
          其实,在大学里没有人来要求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突然之间变得五彩缤纷的世
      界也让学子们不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但我不允许自己的落后。最后的事实证明了
      我是一个成功者。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我的几门专业课成绩已经能经常考到年级
      的前几名。也就是在这场一个人的战争里,我渐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我一直很感谢大学里能读英语专业,使我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
      里的东西。来自英、美、加等国的外教为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使我的视野不
      断开阔。
      
          与很多人一样,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最美的一段时光,如果非要我说出最
      大的收获是什么,除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我的答案是爱情。特别是在毕业十年
      之后,我更加庆幸拥有这段纯真的爱情,那个当年在大学校园里毛头毛脑、带着孩
      子气的野小子,他一直在我的身边,而且他还会陪我一起走下去,走尽我的今生,
      走到来生。
      
          在山师,外文系女生找个体育系的男朋友是一贯的传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
      美女与野兽的组合。可惜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美女,也不相信爱情。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一个清晨。在一天早上跑操时,他从乱七八糟的人群里一眼
      瞥见了我,并且下决心一定要把我追到手。他说我那时一身牛仔,头发飞扬在晨风
      中,眼睛亮晶晶的,特别青春,特别与众不同。我说我是不是看上去很倔强,像一
      头狮子,当然这是我在成为他妻子若干年后的一句笑谈,因为我的记忆中根本没有
      这样一个清晨。
      
          叶子以他赖皮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努力让这个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个坚定的独
      身主义者,尽管这个独身主义者后来偶尔还会扼腕叹息,“要不是当年我心一软,
      这世界上的女钻石王老五岂不又多了一个,可惜呵可惜。”
      
          1993年,我毕业了。与我同读一所大学的高中同学都分回了家乡的中学教书,
      大学的同学也大多分到了省内的大中专院校当老师。而我从决定上这个大学之前就
      没有想过把自己的未来与黑板粉笔相连,我承认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但却无法
      容忍那种太过程序化的平淡生活。四年不屈不挠的努力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有了回
      报,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山东省科学院下属的一家公司做翻译。
      
          其实到了这个单位才知道翻译的工作并不多,我更像一个打杂的人,每天也只
      能憋着委屈认真工作,暗地里继续积蓄力量。每天下了班,我总会留在宿舍里写东
      西,而自从我的第一篇投稿即在省内第一报《齐鲁晚报》副刊头条位置“隆重”发
      表后,先生即当年的男朋友更像个监工每天陪在我身后“手里扬着小鞭子”,且不
      忘一口一个才女地称赞着。
      
          在他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之下,我心底的记者梦又一点点复苏。从小最希望做
      两个职业,一是律师,一是记者,皆是为天下正义鼓与呼的勇者。前一个梦看来已
      经无缘,我要抓住最后一个梦想。
      
      
      
          在我毕业两年后,机会来了,《齐鲁晚报》第二次公开向社会招聘十名记者。
      1993年这家全省最好的报纸曾经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过一次采编人员,此举被称为拉
      开了山东省新闻改革的大幕。但即使在两年后的1995年,“招聘”一词对人们来说
      仍然有些陌生,我的同学朋友包括我的父母都反对我去应聘,不论怎么说我在科学
      院端的还算是铁饭碗,而去报社没有公费医疗和退休金,随时还有被辞退的可能。
      但我对这次公开招聘倾注了最大的希望,志在必得,尽管我也知道自己发表的作品
      都是散文随笔,与记者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记得报名后几天,我去报社看初选的结果和考场及考试时间,恰巧在报社楼前
      遇到了我报名时的面试官,当时的新闻部主任,后来的报社常务副总编。我清楚地
      记得当时这位老总拦住了我,对我说你的材料我看了,希望不大,你就别考了……
      言外之意很明白,我根本没戏。也许是他言辞间流露出一丝丝不屑刺起了我心底最
      昂扬的斗志,那时,我还是一个一说话就脸红的腼腆女孩,可我不知从哪儿冒出来
      的勇气,大声对他说,“我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我不行。”
      
          后来,我才知道是这句话救了我。那位老总在几年后告诉我,他正是被我这句
      话打动。结果我顺利参加了考试,并且综合成绩名列前十名,如愿以偿进入报社,
      在新闻部做了记者。对于当时的惊险一刻,我曾经写下了这段文字以示永远铭记在
      心——
      
          “一个年轻的女孩坚定地站在那儿,她的脸一定因为激愤和倔强而涨红着,她
      的眼睛一定因为永不服输的勇气而闪亮着,她紧紧盯着她的面试官说:‘我没试过,
      你怎么知道我不行?’于是,命运向她打开了另一扇门。”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