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8年10月24日,慕尼黑会议之后不到一个月,里宾特洛甫在伯希特斯加登的
      格兰德饭店请波兰驻柏林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吃饭。波兰,同德国一样,而且事
      实上同德国沆瀣一气,夺得了一块捷克的土地。这顿饭吃了3 个钟头。据德国外交
      部的一份材料指出,餐桌上的谈话“是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虽然如此,那位纳粹外交部长闲话不多就言归正传。他说波兰和德国之间达成
      全面解决的时机已经来了。他接着说,第一件事情就必须“同波兰谈一谈但泽的问
      题”。那块地方应当“归还”德国。德国还想造一条超级公路和一条双轨铁路经过
      波兰走廊把德国同但泽和东普鲁士连接起来。两者都要享有治外法权。最后,希特
      勒还希望波兰参加反共公约对付俄国。为了报答这些让步,德国情愿把波德条约从
      10年延长到20年并且担保波兰的边界完整。
      
          里宾特洛甫强调说,他是把这些问题作为“极端秘密的事情”提出来的。他建
      议波兰大使“口头”向贝克外交部长报告——“因为要不然的话,就有极大的危险
      可能走漏风声,特别是可能走漏给报界知道”。利普斯基答应向华沙报告,不过他
      告诉里宾特洛甫,他个人“看不出有什么可能”会把但泽归还德国。他还进一步提
      醒德国外交部长注意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在1937年11月5 日和1938年1 月14日,
      希特勒曾两次亲自向波兰人保证他不会主张对但泽法规作任何变更。里宾特洛甫回
      答说,他并不希望现在就得到答复,不过他建议波兰人“考虑考虑”。
      
          华沙政府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来仔细思量。一个星期以后,10月31日,外交部长
      贝克就给波兰驻柏林大使发来了如何答复德国人的详细指示。但是直到11月19日,
      后者才有机会见到[456] 里宾特洛甫,纳粹党人显然要波兰人好好地考虑考虑他们
      的答复。答复是否定的。不过作为一种表示谅解的姿态,波兰愿意签订一项关于但
      泽的地位的德波协定来代替国际联盟对这个自由市的担保。
      
          “任何其他的解决办法,”贝克在他给利普斯基的备忘录中写道,“特别是任
      何想把这个自由市并入德国的企图,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他还在这份由
      利普斯基读给里宾特洛甫听的备忘录中说,已故的波兰独裁者毕苏斯基元帅曾在1934
      年谈判一项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说过:“但泽问题是判断德国对波兰的意图的最可
      靠的标准。”
      
          这样的答复是不合里宾特洛甫的口味的。“他对贝克所采取的态度感到遗憾”,
      并且忠告波兰人“值得再费一番脑筋来认真地考虑考虑德国的建议”。
      
          对波兰在但泽问题上的拒绝,希特勒的反应要激烈得多。11月24日,在里宾特
      洛甫—利普斯基会晤以后5 天,他对三军司令又发出了一个命令。绝密元首下令:
      除了在1938年10月21日训令中所提及的三项紧急任务而外,还应当作好准备,使德
      国军队能出敌不意占领但泽自由邦。
      
          准备工作应在下面的基础上进行:条件是,利用政治上有利的形势,对但泽实
      行准革命式的占领,而不是对波兰发动战争……
      
          用于这一目的的部队决不能同时担任占领默默尔的任务,以便在必要时,两项
      军事行动得同时进行。海军将从海上进击,以支援陆军的作战……各兵种作战计划
      应在1939年1 月10日以前交上来。
      
          虽然贝克刚刚警告过,德国如企图夺取但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但
      希特勒现在却深信他可以办到这一点而不致引起战争。但泽是在当地的纳粹党人控
      制之下,而他们是像苏台德人一样听命于柏林的。因此不难在那里造成一种“准革
      命式的”形势。
      
          因此,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的希特勒在1938年临近岁尾的时候,
      又已经一心在盘算进一步征服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默默尔和但泽了。凌辱一下许
      士尼格和贝奈斯并没有费什么力气。现在要轮到约瑟夫·贝克了。
      
          可是,刚过了新年不久,1939年1 月5 日,元首在伯希特斯[457] 加登接见波
      兰外交部长的时候,他还没有准备给他以他刚给过许士尼格和很快也就要给哈查的
      那种待遇。先得把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清算掉再说。从波兰人和德国人关于这次会
      晤的秘密记录看来,希特勒的态度显得比较和解。一开头,他就说,他“随时准备
      为贝克效劳”。然后,他又问,波兰外交部长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心事?贝克
      回答说,但泽是他心上的一块疙瘩。显然,这也是希特勒心上的一块疙瘩。
      
          “但泽是德国人的”,元首对他的客人说,“它永远是德国人的,而且迟早要
      成为德国的一部分。”不过,他可保证,“不会在但泽制造什么既成事实”。
      
      
      
          他要求得到但泽,要修一条经过走廊的德国公路和德国铁路。要是他和贝克能
      够“摆脱老方式而按照全新的方式寻求解决办法的话”,他肯定他们会达成对两国
      说来都是公平合理的协议。
      
          贝克可不敢这样肯走。虽然,他第二天对里宾特洛甫老实说,他当时并不想对
      元首过于直率,他还是回答说“但泽问题是极其困难的一个问题”。他在总理的建
      议中看不出能给波兰什么“对等的东西”。希特勒因此指出,“波兰的对德边界包
      括走廊在内受到条约的担保”对波兰说来是“极大的好处”。这显然并不能打动贝
      克,不过,最后,他答应继续考虑这一问题。在盘算了一夜以后,波兰外交部长第
      二天同里宾特洛甫在慕尼黑作了一次谈话,他请后者转告元首,虽然以前同德国人
      的历次谈话都使他十分乐观,而同希特勒的会面却第一次使他今天深为悲观。特别
      是在总理所提出的但泽问题上,他“看不出有什么可能取得协议”。
      
          贝克上校,像本书所写过的许多其他人一样,是经过了一段时间才有所觉醒而
      有这种悲观的看法的。同绝大多数波兰人一样,他是激烈反俄的。不但如此,他也
      不喜欢法国人。他在1923年在巴黎任波兰大使馆武官时,曾经被法国当局以出卖同
      法国陆军有关的文件的罪名驱逐出境,因此对法国人怀有宿怨。也许对他这样一个
      人来说,在1932年成为波兰外交部长以后,倾向德国是很自然的。他从一开头就对
      纳粹独裁政权抱有热烈的同情。过去6 年之中,他曾尽力使他的国家接近第三帝国
      而削弱它同法国的传统关系。在所有同德国接壤的国家中,从长期来说,波兰是最
      应该有所戒惧的。但是在所有这些国家中,它却是最没有看到德国的危险的。凡尔
      赛和约之中,再没有哪一条比建立波兰走廊、给波兰[458] 以出海通道并且把东普
      鲁士同德国分开的条款更使德国人怨恨的了。把自古以来汉萨同盟的港口但泽从德
      国分割出去,使它成为处于国际联盟监督下然而在经济上又完全处于波兰支配下的
      一个自由市,这件事情也同样引起德国舆论的愤怒,就是软弱和平的魏玛共和国也
      把这看成是波兰毁伤了德国的肢体而不肯予以承认。我们上面已经看到,早在1922
      年,冯·西克特将军已经这样说明了德国陆军的态度。波兰的存在对德国生存的基
      本条件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不能并存的。波兰必须去掉——由于它自己内在的屠弱
      而且由于俄国的行动的结果——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协助下去掉……消灭波兰必须成
      为德国政策的一个根本目标……[ 这] 是可以利用俄国并且在俄国的协助下达到的。
      
          多么像预言啊!
      
          德国人忘记了,也许是不愿意记起,凡尔赛和会给予波兰的土地,包括构成了
      波兰走廊的波森省和波属波麦腊尼亚[ 波莫瑞] 在内几乎全部都是在普鲁士、俄罗
      斯和奥地利3 国瓜分波兰时被普鲁士抢走的。有1000多年,那里住的都是波兰人—
      —在很大的程度上,目前也仍然是如此。
      
          凡尔赛和约所缔造的新国家,没有一个像波兰那样命运多舛。在刚刚复国以后
      那几年动荡的岁月里,它对俄国、立陶宛、德国,甚至捷克斯洛伐克都曾进行过侵
      略战争[ 同捷克斯洛伐克的那一次是为了争夺煤矿丰富的特青地区].波兰人由于有
      150 多年被剥夺了政治自由,因而缺乏现代的自治经验,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政府,
      也不能开始解决经济问题和农业问题。1918年革命的英雄毕苏斯基元帅,在1926年
      引兵进入华沙,夺取了政权并且逐步地以他自己的独裁统治[ 虽然他是一个老社会
      党人] 代替了混乱的民主政体。他在1935年逝世以前最后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件就
      是同希特勒签订了一项互不侵犯条约。这项条约是在1934年1 月26日签订的,上面
      已经说过,这是最早开始破坏德国的东方邻国和法国之间的同盟体系、削弱国际联
      盟和它的集体安全观念的行动之一。在毕苏斯基死后,波兰主要是由一小群“上校”
      统治着,他们是在毕苏斯基麾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俄国作战的波兰军团的一
      些领导人。居于魁首地位的是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人,然而却
      完全不是一个政治家。外交政策归于[459] 贝克上校掌握,从1934年起,这个政策
      就越来越亲德了。
      
          这种政策必然是自杀的政策。说真的,谁要是研究一下波兰在凡尔赛和约以后
      的欧洲的地位,很难不得出下面的结论:波兰人在20世纪30年代,就像在几个世纪
      以前一样,被他们民族性中某种致命的弱点所驱使而走向自我毁灭,而这一次,就
      像前几次一样,他们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只要但泽和波兰走廊继续保持现状,
      在波兰和纳粹德国之间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波兰的国力也决不足以吃得消同它
      的两个强大的邻国俄国和德国发生不和。它同苏联的关系自从1920年以来一直是不
      好的,在那一年,它进攻了由于世界大战和内战而大为削弱的俄国,结果发生了一
      场残酷的战争。希特勒采取主动同波兰签订了1934年的波德条约,目的就是要乘机
      取得一个如此坚决反俄的国家的友谊,而且同时使它疏远日内瓦和巴黎,从而破坏
      凡尔赛和约所造成的欧洲体系。这在德国并不是一个很得人心的行动,从西克特将
      军的时代起就是亲俄反波的德国陆军是对之愤愤不满的。但是当时这对希特勒却有
      很大的好处。波兰对德国同情友好的关系使他能腾出手来办该先办的事情:进兵莱
      因兰,摧毁独立的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对所有这些加强德国、削弱西方、威胁
      东方的行动,贝克和华沙的其他上校们都以无法解释的完全盲目的态度欣然作壁上
      观。
      
          如果波兰外交部长,像他自己所说,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就已因为希特勒的要求
      而陷入悲观的话,他的情绪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更加大大低沉了。虽然1939年1 月30
      日,希特勒在向国会作一年一度的讲话时,客气地谈到了“德国和波兰之间的友谊”,
      并且宣称这是“保持欧洲政治生活稳定的因素之一”,里宾特洛甫在天以前到华沙
      作国事访问时却谈得要直率得多。他再次向贝克提出了希特勒关于但泽和走廊交通
      的要求,一再说这些要求是“极其公道的”。但是不论在这些问题上,还是在要波
      兰参加反共公约[460] 对付苏联的问题上,这位德国外交部长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
      复。贝克上校对他的朋友现在非常警惕,事实上他已开始有所行动了。2 月26日,
      德国驻华沙大使报告柏林,贝克已主动设法使英国邀请他在3 月底访问伦敦,而且
      他还可能在那以后访问巴黎。尽管为时已晚,波兰,正如德国大使毛奇在电报里所
      说的那样,还是“希望同西欧民主国家取得联系……[ 因为它] 害怕可能在但泽问
      题上同德国发生冲突”。贝克就像别的许多想迁就希特勒永无餍足的欲壑的人们一
      样,眼睛里的翳障开始掉下来了。
      
          当3 月15日希特勒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并且派兵保护“独立的”斯洛伐克
      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的臀障终于完全而且永远掉下来了。波兰在那关早晨醒来的
      时候发现它的南部边界已经被斯洛伐克的德国军队包围上了,就像它的北部边界早
      已就被在波麦腊尼亚和东普鲁士的德国军队包围上了一样,仅仅一夜之间它在军事
      上就三面被围,变得无可防守了。
      
          1939年3 月21日,在欧洲走向战争的这一段历史上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
      
          这一天在柏林、华沙和伦敦都有频繁的外交活动。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在外交部
      长庞纳陪同下,到达英国首都进行国事访问。张伯伦向法国人建议,他们两国同波
      兰和苏联一起发表一项正式声明,宣布四国将立即协商制止在欧洲进行进一步侵略
      的步骤。3 天以前,李维诺夫曾建议——像他在刚好一年以前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以
      后曾建议过的那样——召开欧洲会议,这一次由法国、英国、波兰、俄国、罗马尼
      亚和上耳其参加,它们将采取共同行动来制止希特勒。但是英国首相认为这一建议
      “尚未成熟”。他对莫斯科十分不信任,因而认为由四国[ 包括苏联在内] 发表一
      项宣言,就是他所能做的极限了。
      
          他的建议由英国驻华沙大使在同一天[3月21日] 提交给贝克,但是就包括俄国
      人在内这一点而论,却受到了颇为冷淡的对待。波兰外长甚至比张伯伦还要不相信
      苏联,除此而外,他也同英国首相一样认为俄国的军事援助没有什么价值。他保持
      着这种看法,一直到大祸临头都毫未改变。但是,在3 月21日这一天,对波兰说来
      最致命的事件还是发生在柏林。里宾特洛甫请波兰大使在中午去见他。据利普斯基
      在事后所写的报告中说,德国外长这一次破天荒地对他不但态度冷[461] 淡,而且
      咄咄逼人。里宾特洛甫警告说,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愈来愈感到惊讶”。德国希
      望它关于但泽和通过走廊的铁路和公路的要求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是继续维持波
      德友好关系的一个条件。里宾特洛甫明白指出,“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
      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它唯一的自救之道就是“同德国和它的元首保持合理的关
      系”。其中就包括采取共同的“反苏政策”。不但如此,元首还希望贝克“早日访
      问柏林”。同时,里宾侍洛甫极力地建议波兰大使赶回华沙亲自向他的外交部长解
      释目前的局势。利普斯基向贝克报告说,“他建议,不要推迟[ 同希特勒的] 会谈,
      免得总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波兰已拒绝了他的全部建议”。
      
      ——转自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