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在伯希特斯加登:1938年9月15日
      
          “我的天哪!”[ “IchbinvornHimmelgefallen!”
      ]希特勒在看到张伯伦的电报时这样叫了起来。他又惊又喜。那位掌握着大英帝国命
      运的人,那位已经是69岁高龄而且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居然肯降尊纤贵,不惮作
      7小时的长途飞行到德国最僻远的伯希特斯加登来向他央求,真使他喜出望外,希特
      勒毫不客气,连建议在莱因兰找一个地点相会都不愿意,而那样原是可以使路程缩
      短一半的。
      
          英国人似乎认为首相之长途跋涉是要完成阿斯奎斯先生和爱[385] 德华·格莱
      爵士在1914年所没有做到的事情——警告德国:对小国的任何侵略,不但会引起法
      国而且会引起英国参战,联合反德。然而不论英国人方面如何热心,从德国的秘密
      文件和以后的事态演变看来,希特勒很明白,张伯伦的行动对他说来是一个天赐良
      机。德国驻英大使馆早已报告过说英国领导人准备倡议实行“德国的多方面建议”,
      元首十分肯定:张伯伦此次前来等于是进一步保证,英国和法国,将如他一贯认为
      的那样,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干涉。首相同他会面还不到一小时,这种事先
      的估计就成了确定的事实了。
      
          会谈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希特勒照例只顾自己说话,双方还是有过一番外交上
      的小交锋。张伯伦是9 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机场着陆的,然后就坐着一辆敞篷汽车
      到火车站,再从那里坐3 小时的专车到伯希特斯加登。他看到一列一列满载德国军
      队和重炮的火车不断在他眼前开过。希特勒并没有到伯希特斯加登火车站来迎接,
      而是在伯格霍夫高高的台阶上等候他的贵宾。据德国方面的译员施密特博士后来回
      忆,这时下起雨来,空中一阵黑似一阵,乌云遮住了群山,时间已经是下午4 点了,
      而张伯伦从天明到现在一直都在赶路。
      
          喝过了茶以后,希特勒和张泊沦到了二楼希特勒的书房,这就是7 个月以前这
      位德国独裁者接见许士尼格的地方。在汉德逊大使的要求下,里宾特洛甫没有参加
      会谈。这使这位爱面子的德国外交部长大为恼怒,以致第二天竟拒绝把施密特关于
      会谈的笔记交给英国首相——这是一种罕见的然而典型的不礼貌行为——弄得张伯
      伦以后竟不能不光靠自己的脑子来回想希特勒和他的谈话。
      
          希特勒首先讲话,就像他往常的演说一样,长篇大论地吹嘘他对德国人民、对
      国际和平、对英德亲善的丰功伟绩。他现在下定决心“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解决
      一个问题。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三百万日耳曼人必须“重返”德国。
      
          [ 据施密特的正式记录说] 他希望不要对他的绝对的决心产生任何怀疑,他决
      不能容忍一个小小的二等国家把有1000年历史的强大的德国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国
      家……他今年49岁,如果德国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卷入一场世界大战的话,他希
      望他能以壮盛之年的全部精力领导德国度过危难……当然,如果由于这个问题而竟
      然引起世界大战,他将不胜遗憾。不过这种危[386] 险决不能使他的决心有任何动
      摇……他为此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世界上其他各国爱怎么办就怎么
      办,他决不会后退一步。希特勒滔滔不绝,大放厥辞,张伯伦简直无法插一言。他
      的耐心实在惊人,然而也有限度。就在这个时候,他打断了希特勒的话头说:“如
      果元首已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根本不想在我们之间讨论一下的话,那
      么为什么还要让我来?我浪费了时间了。”
      
          德国独裁者没有想到别人这样同他顶嘴,因为这时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德国人敢
      这样做了。张伯沦的反唇相讥看来起了一点作用,希特勒平静了下来。他认为他们
      可以谈一谈“最后是否也许还有和平解决希望的问题”。接着,他就猛然提出了他
      的建议。
      
          英国是否愿意同意割让苏台德区?……按民族自决的原则作出的割让?这一建
      议并没有使张伯伦感到震惊。说真的,他还表示满意,因为他们“现在终于接触到
      了问题的核心”。按照张伯伦根据自己的记忆所作的追述,他回答说,在他同阁员
      和法国人商量以前还不能把话说死。按照施密特在作口译时的速记记录,张伯伦确
      实说了这番话,不过他还加上“他可以代表个人说,他承认苏台德区脱离[ 捷克斯
      洛伐克] 的原则……他希望回到英国向政府报告他的个人态度,并且取得政府的批
      准”。
      
          自从在伯希特斯加登作出这个投降以后,其他一切就跟着都来了。显然,这一
      投降没有引起德国人的惊奇。就在伯希特斯加登会议的当儿,汉莱因从埃格尔给希
      恃勒写了一封密信,上面标的日期是9 月15日,正是他越过边境到德国的前夕。
      
          我的元首:我昨天通知英国代表团[ 指伦西曼代表团] ,继续谈判……只能以
      实现同德国的统一为基础。
      
          张伯伦很可能建议这样的统一。
      
      
      
          第二天,9 月16日,德国外交部向驻华盛顿大使馆和驻其他若干国家首都的大
      使馆发出了下列密电:元首昨天告诉张伯伦,他已下定最后决心要在最短期间内用
      一切办法来结束苏台德区不可容忍的局面。现在要考虑的已不是苏台德日耳曼人的
      自治问题,而是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的问题。张伯伦个人已表示赞同,他现在正
      在同英国内阁商量并且同巴黎交换意见。元首与张伯伦之间下一次的会[387] 谈,
      计划在最近举行。在同希特勒的会谈快结束的时候,张伯伦总算从他那里挖出了一
      项保证:在他们两人再次会商以前,他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这时候,首相对元首
      的话还是极为信任的,一两天以后,他在私人场合曾说:“尽管我想我在他脸上可
      以看出这个人凶狠无情,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在作了保证以后可以相信的人。”
      
          当张伯伦陶醉在这种自我安慰的幻想中的时候,希特勒却在一股劲儿地在政治
      上和军事上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约德尔上校代表最高统帅部同宣传部制定了一
      项计划,他在日记中把它称之为“在否认我们自己违反国际法方面的联合准备”。
      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至少在德国方面来看是如此,而戈培尔博士峋工
      作就是为纳粹的过火行为辩解。关于他如何撒谎的计划,定得极为详细,9 月17日,
      希特勒指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参谋去协助现在拜罗伊特郊外顿道夫的一座古堡中设
      立总部、从事其活动的汉莱因组织苏台德自由团。苏台德自由团装备着奥地利的武
      器,它从元首那里奉到的命令是:同捷克人不断保持“冲突和纠纷”。
      
          9 月18日这一天,张伯伦忙着争取他的内阁阁员和法国人同意他的投降政策。
      对于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说来,这一天也是一个忙日子。5 个军团[ 第二、第八、
      第十、第十二、第十四军团] 共计36个师[ 包括3 个装甲师] 的行动时间表下达了。
      希特勒也批准了10个军团的指挥官人选。亚当将军,尽管桀骜不驯,仍然统率西线
      德军。奇怪的是,两个密谋反叛的退职将军居然也重新起用,贝克将军指挥第一军
      团,冯·哈麦施坦因将军指挥第四军团。为了对捷克进行最后打击,政治方面的准
      备也在加紧进行。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文件充满了不断对匈牙利和波兰增加压力,要
      它们参与分肥的文件,德国人甚至还拉斯洛伐克人下水来制造麻烦。9 月20日,汉
      莱因鼓动他们把他们的自治条件提得“更加尖锐”。同一天,希特勒接见了匈牙利
      总理伊姆雷第和外交部长卡尼亚,对布达佩斯所表现的畏缩犹豫大加申斥。有一项
      外交部的备忘录曾详细地谈到这次会晤的情况。
      
          首先,元首对这两位匈牙利先生斥责了匈牙利举棋不定的态度。他,元[388] 
      首,己决意解决捷克问题,即使冒引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不过] 他
      深信不论英国还是法国都不会干涉。匈牙利要参与大事,现在已是最后的机会了。
      它要是不参加的话,他就不能为匈牙利的利益说话。他的意见是,最好就是消灭捷
      克斯洛伐克……他向匈牙利人提出两项要求:[1] 匈牙利应当马上提出在它所希望
      取得的领土内进行公民投票的要求。[2] 它对任何方面提出的关于确定捷克斯洛伐
      克新边界的建议应不作任何保证。从希待勒向匈牙利人说得很明白的话里可以看出,
      不论张伯伦愿意怎么办,就是残存的那个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也不打算让它长期
      存在。至于对英国首相:元首宣称,他将把德国的要求直截了当地提交给张伯伦,
      他的意见是,军队的行动将能提供最能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不过,还是有捷克人
      可能接受一切要求的危险。在这位德国独裁者同毫不见疑的英国首相以后举行的历
      次会议上,这是他一直担心的危险。
      
          在柏林的鼓动下,波兰政府在9 月21日向捷克人提出,要求在有大量波兰人居
      住的特青地区举行公民投票,并且把部队开到了这一地区的边境。第二天,匈牙利
      政府也如法炮制。就在这一天,即9 月22日,苏台德自由团在德国党卫队的支援下
      侵占了为德国领土包围的两个捷克边境小城——阿舍和埃格尔。
      
          9 月22日,事实上在全欧洲都是一个紧张的日子,因为在那天早晨,张伯伦又
      再次出发到德国去同希特勒会谈了。现在必须简单回顾一下英国首相两次访问德国
      元首之间在伦敦做的事情。
      
          在9 月16日回到伦敦的当晚,张伯伦就召集了一次内阁会议,让他的阁员们了
      解希特勒的要求,同时电召伦西曼勋爵从布拉格回国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叫人大吃
      一惊。热中于姑息希特勒的伦西曼居然比希特勒还要干脆。他主张把主要由苏台德
      人居住的地区立即移交德国,根本不必费事举行什么公民投票。他竭力主张以合法
      手段制止“各政党或个人”对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所作所为的一切批评。他要求捷
      克斯洛伐克,甚至在它的山地天险和防御工事已被剥夺因而已处于绝境以后,还要
      “改变它的外交政策,使各邻邦相信它决不会向它们发动进攻或者由于对其他国家
      所负的义务而参预反对它们的任何侵略行为”。伦西曼在这个时候居然还会担心一
      个残存的捷克国家有对纳粹德国发动侵略的危险,似乎不可思议,但是,他这种异
      想天开的建议,显然对英国内阁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使张伯伦打算满足希特勒
      的要求的[389] 想法更加加强了。
      
          达拉第总理和他的外交部长乔治·庞纳9 月18日到伦敦同英国内阁商量。根本
      没有考虑让捷克人参加。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惜任何代价力求避免战争,没有花多少
      时间就商定共同提出一项一定要捷克人接受的建议。凡居民半数以上为苏台德日耳
      曼人的领土必须交给德国,以保证“和平得以维持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根本利益亦得
      以确保安全”。英国利法国则另外同意一起作出一项“担保新边界……不受无端侵
      略……的国际保证”。这种保证将代替捷克斯洛伐克与法国和俄国之间现有的互助
      条约。对法国人来说,这是一条方便的下台阶的办法,在庞纳的带头之下[ 后来的
      局势演变证明,庞纳已决心在姑息希特勒方面胜过张伯伦] ,他们立刻抓住不放。
      然后就发生了下面的一番伪善的哀告:[ 他们在给捷克的一次正式照会中说] 法英
      两国政府明白为了和平事业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出何等巨大的牺牲。但是由于
      这一事业既关系到欧洲全体,也关系到捷克斯洛伐克本身,它们认为,它们有责任
      一起坦率提出获致和平所必需的条件。而且,它们的行动也赶得很紧。德国的独裁
      者已经迫不及待了。
      
          首相必须立即与肴特勒先生重新会谈,至迟不超过星期三[9月22日].若有可能,
      越早越好。我们因此感到我们必须请求你们尽早答复。
      
          就这样,英国和法国驻布拉格公使在9 月19日中午一起向捷克政府递交了英法
      建议。捷克政府在第二天以一项庄严的复照拒绝了这个建议,它的预言一样的解释
      是,接受这个建议将使捷克斯洛伐克“迟早置于德国的完全统治之下”。复照提醒
      法国注意它所负的条约义务,并且提醒法国注意一旦捷克屈服以后法国在欧洲所处
      的地位,然后建议把整个苏台德问题按照1925年10月16[390] 日的德捷条约提付仲
      裁。
      
          但是,英国和法国根本不愿意让“条约神圣”这类的原则来妨碍它们已确定要
      走的道路。9 月20日下午5 点钟,英法驻布拉格使馆刚刚接到拒绝照会,英国公使
      巴锡尔·牛顿爵士就警告捷克外交部长卡米尔·克罗夫塔博士,如果捷克政府坚持
      己见,英国就将不再过问捷克的命运。法国公使德。拉克瓦先生也代表法国表示同
      意这一声明。
      
          同时,伦敦和巴黎对捷克照会也极不客气,张伯伦召集了核心内阁会议,并且
      整整一晚上都接通了巴黎的电话,不时同达拉第和庞纳通话。双方同意应当对布拉
      格继续施加压力,必须告诉捷克人,如果他们一意孤行的话,他们就不必指望能得
      到法国或者英国的什么援助。
      
          这时,贝奈斯总统已明白他原来以为是朋友的人已经在打算抛弃他了。但是他
      还是作了一次最后的努力,想至少能拉住法国。9 月20日晚上8 点刚过,他让克罗
      夫塔博士向德·拉克瓦提出了下面这个决定命运的问题:一旦德国进攻的话,法国
      到底是否准备履行他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到9 月21日凌晨2 点一刻,牛顿和德·
      拉克瓦就把贝奈斯从床上请了起来,要求他收回拒绝英法建议的照会,并且声称,
      除非他撤回这一照会并且接受英法建议,捷克斯洛伐克只能单独对德作战。捷克总
      统要法国公使把这番话写成书面文字。他大概已经绝望了,然而还想留下一个历史
      的见证。
      
          第二天[9月21日] 一整天,由于疲劳过度、睡眠不足和眼睁睁看着国家被人出
      卖、大祸即将临头而深感痛心的贝奈斯,同政府阁员、各党派领导人和统帅部高级
      将领进行商谈,他们在敌人威胁面前曾经表现出勇气,然而在被朋友和盟邦背弃的
      时候却开始动摇了。英法靠不住,那么俄国呢?就在那一天,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
      李维诺夫在日内瓦发表了一篇演说,重申苏联将信守它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条约。
      贝奈斯召见了苏联驻布拉格公使,后者也重申了李维诺夫的话。可怜的捷克人,他
      们这时才发现同俄国的条约规定,苏联人只有在法国出兵支援的条件下才能出兵,
      而法国人这时已经背约了。
      
          9 月21日下午,捷克政府屈服了,它接受了英法计划,政府[391] 发表的一项
      公报愤懑地解释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抛弃了。”在背地,贝奈斯
      说得更干脆:“我们被卑鄙地出卖了。”第二天,内阁辞了职,陆军总监扬·西罗
      维将军受命组成了“民族集中政府”。
      
      ——转自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