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俄国的夏季攻势:1942年
      
          到了1942年夏末,阿道夫·希特勒似乎又显得不可一世。每个月德国潜水艇在
      大西洋击沉70万吨英美船只。美国、加拿大和苏格兰的造船厂虽在热火朝天地加紧
      生产,但也补不上这个损失。尽管元首为了早日结束俄国的战事,大大削减了西线
      的兵力,调出了大部分部队、坦克和飞机,但是这年夏天丝毫没有迹象表明,英美
      部队已强大得足以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进行哪怕是小规模的登陆。英美部队甚至也不
      敢冒险占领法属西北非,其实它们如果登陆的话,软弱的法国由于派别分歧,即使
      企图抵抗,也是难以阻挡的,而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有很少几艘潜水艇和
      几架[914] 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
      
          英国海空军也未能阻止从法国西部港口布列斯特开出的德国两艘巡洋战舰“夏
      恩霍尔斯特”号、“格奈斯瑶”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在光天化日之下闯
      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地驶回德国。* 希特勒曾经担心英美一定会占领挪威北部,因此
      他坚决主张这3 艘重型军舰从布列斯特闯过英吉利海峡,以便到那里去防卫挪威海
      面。他在1942年1 月底对雷德尔说:“挪威是决定胜负的地区。”他认为必须不借
      一切代价守住挪威。但是事实表明这样做是多余的。英美在西线兵力有限,对于如
      何使用这些兵力另有它们的计划。
      
          从地图上看,希特勒到1942年9 月所占领的地区,是相当惊人的。地中海实际
      上已成为轴心国家的内湖,德国和意大利拥有北岸从西班牙直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
      区,在南岸拥有从突尼斯到离尼罗河60英里的广大地区。事实上,德国部队现在守
      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自大西洋上的布列斯特、东至中亚细
      亚边缘的伏尔加河南岸这一片广大地区。
      
          8 月23月,德国第六军团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的伏尔加河一带。两天以前,
      叄遄制煲巡迳隙蚨悸乘股剑馐歉呒铀魃铰鲎罡叩囊蛔椒澹?8481英尺)。8 
      月8 日,占领了年产石油250 万吨的迈科普油田,虽然德国人发现油田已几乎全部
      遭到破坏。8 月25日,克莱施特的坦克部队已进驻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
      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 英里。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
      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纠集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他
      “能够拿到油田”。同一天,隆美尔也向阿拉曼发动进攻,力图向尼罗河突破。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的战绩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于7 月13日撤去了指挥整
      个南线攻势的冯·包克陆军元帅的职务;又据哈尔德的日记透露,他还不断责骂大
      部分司令官和参谋总部进展迟缓。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相信,决定性的胜利已经
      在握。他命令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在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后,沿伏尔加河北进,
      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俄罗斯中部和莫斯科。他认为俄国人
      已经完了;据哈尔德说,他当时曾谈[915] 到分兵越过伊朗进驻波斯湾的问题。①
      他眼看便可以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了。
      
          德国情报部门9 月9 日的一份报告说:俄国在整个前线的后备力量都已消耗殆
      尽。希特勒对这份报告的正确性竟深信不疑。他在8 月底与雷德尔海军元帅举行会
      谈时,他的心思已从俄国转移到英美方面。他说,俄国现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一个
      “不怕封锁的生存空间”。他确信,不用多久便可迫使英美达到“可以谈和的程度
      了”。②但是当年情况正如库特·蔡茨勒将军后来卧区时听悦,尽管大可乐观,却
      如镜中幻影。差不多所有战地的将领都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一样,看出了这幅美丽
      图画上的破绽。概括说来就是:德国根本缺乏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运输手段
      等种种资源,来实现希特勒执意要达到的目的。当隆美尔试图就埃及情况向希特勒
      指出这一点时,希特勒命令他到赛麦林山中去养病。
      
          当哈尔德和李斯特陆军元帅也想就俄国前线情况指出这一点时,他们被撤了职。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季节又日益临近,这时就连
      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国军队在俄国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第六军团的
      北翼战线极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什共长350 英里,毫无掩护,希
      特勒在这一线部署了仆从国家的3 个军团:匈牙利的第二军团在沃罗涅什的南面;
      意大利的第八军团在东南面更远一些位置;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正
      西、顿河河曲的右侧。由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有着很深的敌对情绪,因此得用
      意大利人把他们隔开。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带,还有第四支仆从军队,罗马尼亚的第四军团。
      这些军团的战斗力都不可靠自不用说,他们的装备也不充足,缺乏装甲、重炮和机
      动能力。还有,他们的兵力十分分散,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只有69个营,却守卫着
      一条105 英里长的战线。但是这些“盟邦”的部队是希特勒所拥有的全部人马了。
      德国自己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同时,正如希特勒对哈尔德所说,由
      于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因此他并不为顿河侧翼这条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漫长
      战线过分操心了。
      
      
      
          但是这条战线却正是掩护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以及高加索战
      线上的A集团军的关键。如果顿河侧翼垮下来,不仅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要受到
      被包围的危险,而且高加索方面的德军也将被切断。这个纳粹统帅又进行了一次赌
      博。他在这年夏季战役中进行这样的赌博已不是第一次了。
      
          7 月23日,正当攻势进入高潮时,希特勒又在进行另一次赌[916] 博。
      
          当时俄国军队正在顿尼茨盆地和顿河上游之间全线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
      大林格勒,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
      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俄国的石油。早在月初,
      希特勒便已反复考虑了这个决定大局的问题,但他拿不定主意。最初,石油气味的
      引诱力很大。B集团军所属的第四装甲军团本来已经推进到顿河河曲一带,离斯大
      林格勒已经不远,但是希特勒却于7 月13日把它从B集团军中抽调出来,派到南方
      去帮助克莱施特的第一装甲军团越过罗斯托夫附近的顿河下游,继续向高加索油田
      推进。这时,第四装甲军团本来也许可以奔袭轻取几乎没有防卫的斯大林格勒。但
      是等到希特勒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为时已经太晚了。接着他一错再错。两个星期以
      后,当第四装甲军团回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时,俄国人已经充分恢复过来,
      足以抵挡德军了;第四装甲军团的撤离高加索前线,又使克莱施特的力量大受削弱,
      无法完成向格罗兹尼油田进军的任务。* 这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回师向斯大林格勒
      推进,是希特勒在7 月23日所作的致命决定的结果之一,他不顾哈尔德和前线指挥
      官的劝告而作出的要求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具体规定在德国
      陆军历史上著名的第四十五号指示中。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最有决定命运
      意义的一项决定。因为不上几天,这项决定便得到了两头落空的结果,从而导致德
      国军队有史以来最为丢脸的失败,它确定了希特勒永远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千秋
      万代的第三帝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哈尔德将军惊惶之至。在乌克兰维尼察附近的“狼人”大本营(7 月16日,希
      特勒搬到这里,为的是离前线更近一些)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参谋总长哈尔德
      极力主张集中主要力量打下斯大林格勒,并试图解释,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力量能在
      两个不同方向同时进行两场强大的攻势。希特勒反驳说,俄国人已经“完了”。哈
      尔德便竭力使他相信:根据陆军的情报,情况远非如此。
      
          [ 这天晚上哈尔德在日记上忧郁地写道] 对敌人的力量一直作过低的估[917] 
      计,达到了可笑的程度,并且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在这里要想认真地进行工作已经
      不可能了。凭着浮光掠影的印象作出病态的反应,对形势及其发展前景毫无估计的
      能力——这些使这个所谓“领导”具有一种极其特别的性质。
      
          哈尔德担任参谋总长职务的日子也已屈指可数了。后来他在回想当年的情况时
      写道:希特勒的决定与自古以来公认的战略、战术原则不再有共同之处。他的决定
      是一种狂暴的天性在一时冲动下的产物,这种天性不承认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而只
      凭愿望和梦想行事??①关于哈尔德所说的最高统帅“对自己力量病态地估计过高,
      对敌人力量有害地估计过低”的情况,他后来谈过这样一桩事情:有一次,有人把
      一份非常客观的报告念给他听。报告上说,斯大林于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
      尔加河以西地区仍能集结100 万到125 万生力军,在高加索的50万人还不包括在内。
      这份报告并证实了俄国为前线生产的坦克每月至少达1200辆。希特勒未等听完,便
      攥着拳头、嘴角挂着白沫,把念报告的人大骂了一顿,不许他今后再念这种愚蠢的
      废话。①哈尔德说:“用不着有未卜先知的天才,也能预见到一旦斯大林把这150 
      万大军用于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侧翼,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我十分清楚地向希特
      勒指出这一点。但是结果却是解除了我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
      
          这事发生于9 月24日,早在9 月9 日,哈尔德听凯特尔说,握有高加索方面军
      队最高指挥权的李斯特陆军元帅已被革职,他便料到下一个该轮到他下台了。凯特
      尔还告诉他,元首认为他“在精神上已不能胜任他所担任职务的要求”。关于这个
      问题,希特勒在哈尔德24日向他辞行时向他作了详细的解释。
      
          “你我的神经都太紧张了。我有一半是为了你的缘故。我看不值得再这样拖下
      去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不是专业的能力,在你这样的旧
      式军官身上,我是得不到这种热[918] 情的。”
      
          哈尔德事后评论道:“这种话简直不像是一个负责的统帅说的,而像是一个政
      治狂人说的。”①弗朗兹·哈尔德就这样下了台。他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和前任参
      谋总长贝克将军一样,他的思想常常混乱,缺乏行动的毅力。虽然他有时也反对希
      特勒的做法,尽管不起作用,但是仍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其他的陆军高级将
      领一样,还是同希特勒合作,并且在一个长时期内助长了他的疯狂侵略和征服。不
      过他总算还保持着某些文明时代的德性。他是第三帝国陆军的最后一个旧派的参谋
      总长。* 继他之后任参谋总长的是库特。蔡茨勒将军。他比哈尔德年轻,是属于另
      一类的军官,曾在西线的伦斯德手下当过参谋长。
      
          陆军参谋总长一职曾有一度,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陆军中职位
      最高、权力最大。现在库特。蔡茨勒在任这个职务时,却比元首的一个听差好不了
      多少。他一直做到1944年7 月发生谋刺希特勒的事件为止。②调换一个参谋总长并
      不能改变德国陆军的处境。这时分兵两路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德军,受到苏
      军的顽强抵抗,阻滞不前。10月份一个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巷战。
      德军逐屋战斗,虽获得一些进展,但损失十分惊人。因为正如经历过现代战争的人
      都知道的,大城市中的断垣残壁,十分有利于顽强而持久的防守。俄国人充分利用
      这些障碍物,拼命争夺每一寸焦土废墟。尽管哈尔德及其继任者对希特勒作过警告
      :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已疲惫不堪,但是最高统帅仍然硬要他们继续前进。
      一批又一批新的师投入战斗,但转眼间就在这人间地狱中化为齑粉。
      
          进攻斯大林格勒本来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但是现在却成为目的本身了。
      当德国部队已到达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南北两面的伏尔加河西岸,切断了伏尔加河的
      交通时,这个目的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但现在对希特勒来说,能否占领斯大林格勒
      已成了一个关系到个人威信的问题。有一次,蔡茨勒居然鼓足勇气向元首[919] 提
      出一个建议:由于沿顿河一带漫长的北翼战线情况危险,应将第六军团从斯大林格
      勒撤退到顿河河曲一带。希特勒听了勃然大怒,厉声说道:“德国士兵到了哪里,
      就要守在哪里!”
      
          虽然情况困难,损失惨重,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却于10月25日打电报向希
      特勒报告:他估计至迟可于11月10日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听到这项保证兴
      奋极了,第二天便发下命令:第六军团和正在斯大林格勒南面作战的第四装甲军团
      应准备于斯大林格勒攻陷之后,立即沿伏尔加河向南北两面继续向前挺进。
      
          希特勒并不是不知道顿河侧翼战线所受到的威胁。最高统帅部大事日记的记载
      表明,这种威胁曾引起过希特勒的相当不安。但是问题在于: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这
      种威胁的严重性,结果是没有设法去应付这种威胁。他深信局势已在他掌握之中,
      于是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和最高统帅部人员及陆军参谋总部撤出了在乌克兰维尼
      察的大本营,回到腊斯登堡的“狼穴”。他确实相信,如果苏联果真会发动什么冬
      季攻势的话,也只能在中路和北路战线发动。那样他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可以更好
      地进行指挥。
      
          他一回到腊斯登堡,坏消息便从另一条战线也是更遥远的战线传来了。
      
          隆美尔陆军元帅的非洲军遇到了困难。
      
      ——转自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