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国会里:12月11日
      
          12月11日,希特勒在国会中对那些机器人似的议员们发表演说,为他的对美宣
      战进行辩护。这篇演说的主要内容是对弗兰克林·D·罗斯福进行人身攻击,指责
      这位美国总统为了掩盖“新政”的失败而挑起战争。他大声咆哮道,“只有”受到
      百万富翁和犹太人支持的“这个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长期以来,他
      对这个人积累下来的满腔郁愤,如今一下子迸发成冲天怒火。这个人自始至终阻挡
      着他独霸世界的道路;这个人曾三番五次痛斥[898] 他;正当英伦三岛遭到沉重打
      击而岌岌可危的时候,这个人却对它进行有力的援助;这个人的海军又在大西洋中
      使他屡遭挫折。
      
          现在请允许我对那个以这个人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确表示我的态度。正当我
      国军队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时候,这个人却狡猾地喜欢发表炉边谈话,这个人是这
      次战争中的头号罪犯??
      
          这个称作总统的人对我进行的侮辱性攻击,我是不屑理会的。他把我叫做匪徒,
      实在是无聊透顶。归根到底,这个字眼,无疑不是在欧洲而是在美洲创造出来的,
      因为在欧洲这里没有这种匪徒。
      
          再说,我也不是罗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为我认为他是狂人,和威尔逊一样
      的狂人??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伪善外衣把自己可耻地
      掩盖起来,然后慢慢地、肯定地把人类引向战争,还赌咒发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
      别人是多么正当。——简直跟从前共济会会员惯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样??
      
          罗斯福犯下了一系列违反国际法的严重罪行。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船只及其他
      财产所受的非法侵夺,被拘留而失去自由的人受到威胁和掠夺。罗斯福日益嚣张的
      挑衅最后竟发展到这般地步:他命令美国海军在任何地点袭击并击沉悬挂德国和意
      大利旗帜的船只,这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违反。美国部长们对于用这种犯罪手段击沉
      德国潜艇竟还大肆吹嘘。德国、意大利的商船遭到美国巡洋舰的袭击和劫夺,船员
      遭到监禁。
      
          多年以来,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受到罗斯福总统的令人无法忍受的挑衅,却仍一
      直进行真诚努力,以防止战争的扩大并保持与美国的关系,这种努力现在已因此归
      于失败了。
      
          罗斯福要把“反德情绪煽到战争的高峰”的动机是什么?——希特勒问道。他
      解释有两个原因。
      
          我深深了解,罗斯福的思想与我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罗斯福出身富家,他所
      属的那个阶级在民主国家中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我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得靠勤
      勉工作才能打开一条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罗斯福的地位使他只知道战争
      的好处,这种好处是那些在别人流血时大做生意的人所享受的。我只是一个执行命
      令的普通士兵,战后复员归来,自然仍和1914年秋天一样穷困潦倒。我和千百万的
      人共命运,而弗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和所谓“上层的一万家”的人共命运。
      
          战后,罗斯福做起金融投机的买卖来。他从通货膨胀中,从别人的不幸中谋利,
      而我呢??躺在病院里??[899] 希特勒又花了一些篇幅继续作这种不伦不类的对
      比,然后才谈到他的第二点:罗斯福想利用战争来逃避他做总统失败的后果。
      
          国家社会党开始在德国执政与罗斯福当选总统是在同一年??他接受的国家在
      经济上凋敝不堪,我接管的国家则由于民主制度而面临着全面崩溃当德国在国家社
      会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恢复和文化艺术的复兴时,罗斯福总统却没
      有使他的国家得到丝毫的进步??这是不足为奇的,只要我们记住,他所号召支持
      他的那些人,或者不如说,把他叫来的那些人,都属于犹太分子,他们的利益只在
      瓦解而不在建立秩序??
      
          罗斯福的“新政”立法是完全错误的。毫无疑问,继续执行这样的经济政策,
      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会把这位总统搞得焦头烂额,尽管他有如簧之舌也是枉然。
      他如果是在一个欧洲国家搞这一套,迟早要被控犯有故意浪费国家财富的罪名,给
      送上国家法庭;恐怕还难免被控犯有非法谋利罪而被送上民政法庭。
      
      
      
          希特勒以为美国孤立主义者和一大部分实业界人士对罗斯福的“新政”
      
          也有这样的评价,至少是也有一部分这样的评价。他竭力想利用这一点。他哪
      里知道自从珍珠港事变以后,这些集团的人士和全体美国人民一样,都已一致支持
      他们的国家了。
      
          美国有许多人,其中还包括身份很高的人[他继续说,暗指上边谈到的那些集
      团的人士],已经看出并完全认识到这个事实了。罗斯福已有渐成众矢之的之势。
      他设想解救的办法唯有一条,就是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国内转移到对外政策方面??
      在这一点上,他周围的犹太人支持了他??犹太人的一切穷凶极恶的卑鄙手段都汇
      集到此人周围,他则伸出手来。
      
          于是美国总统越来越致力于制造冲突??多少年来这个人只有一个希望:在世
      界上的某一个地方爆发一场冲突。
      
          希特勒接着又历数了罗斯福在这方面的活动。他从1937年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
      “隔离演说”* 说起。“现在他[罗斯福] 害怕,”希特勒大声叫道,“如果欧洲
      实现和平,他在扩军方面浪费的千百万美元就要被看作是明显的欺骗,因为事实上
      并没有人想进攻美国——因此他一定要挑惹别人进攻他的国家。”
      
          这个纳粹独裁者由于德美关系终于破裂似乎感到欣慰,他还要让德国人民也同
      他一样感到欣慰。
      
          我认为大家一定感到欣慰,现在总算有一个国家,为真理和正义遭到史[900] 
      无前例的无耻糟蹋而首先提出了抗议??日本政府在与这个人进行了多年的谈判以
      后,也终于再也不能容忍他的无耻欺骗了。这个事实使我们全体德国人民,我想还
      有全世界一切正直的人民,都深深感到满意??美国总统最后总该懂得——我这样
      说只是因为他智力有限——我们已看透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一个接一个地摧毁别
      的国家??
      
          至于德国,它不需要罗斯福先生或丘吉尔先生,更不用说艾登先生,大发慈悲。
      它只要求它自己的权利!它将为自己赢得这种生存的权利,哪怕有1 千个,1 万个
      丘吉尔和罗斯福合谋反对它??
      
          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护照发给美国代办,以及下列??①讲到这里,国会
      议员们一跃而起,大声欢呼,元首的话淹没在一片疯狂的喧闹声中。
      
          没有多久,下午两点半,里宾特洛甫以极其冷淡的态度接见了美国驻柏林代办
      利兰·毛里斯。他让毛里斯站着,听他宣读德国的宣战声明,随后给他一份抄件,
      就打发他走了。
      
          [声明说] 尽管从这次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方面在与美国的来往中一直严格遵
      守国际法的规定,美国政府对德国终于采取了明显的战争行为。这就在实际上造成
      了战争状态。
      
          为此,德国政府决定与美国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并且宣布,在罗斯福总统造成
      的这种情况下,德国也同样认为自即日起已与美国处在战争状态。①这天上演的这
      出戏的最后一幕是签订德、意、日三国协定,协定宣布三国“在对美英联合作战取
      得胜利以前,绝不放下武器”、也不单独媾和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仅仅6 个月以前,阿道夫·希特勒在一场在他看来胜利已经在握的战争中,面
      对的只是一个在围困之中的英国。可是现在,他出于有意的选择,使自己处于与世
      界上3 个最大工业强国相对抗的斗争中。在这一场斗争中,归根到底,军事力量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力量。这3 个敌国的人力合在一起,也大大超过了3 个轴心
      国家。在1941年岁末12月这多事的一天,希特勒和他的陆海军将领们看来都没有头
      脑清醒地好好权衡一下这些事实。[901]聪明的德国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12月11
      日的日记中,竟没有把德国已对美国宣战的事情记载下来。他只提到那天晚上他听
      了一个海军上校所作的关于“日美海战的背景”的讲演。日记其余部分写的全是从
      俄国前线许多情况紧急的地方陆续传来的坏消息。这些消息,也许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他已无暇设想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他的力量日衰的部队可能还得和来自新世界
      的生力军交手的问题。
      
          雷德尔海军元帅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动确实是欢迎的。第二天,12月12日,他和
      元首谈话,宽慰后者说,“由于日本的有效干预,大西洋的局势将会有所缓和”。
      他谈到兴高采烈时说道:已经得到情报:有些[ 美国] 军舰正从大西洋调往太平洋。
      太平洋方面肯定需要更多的轻型军舰,特别是驱逐舰。运输船只会有大量需要,因
      此可以预料美国会从大西洋撤出商船。英国的航运任务将趋紧张。
      
          希特勒在这样不顾前后作出孤注一掷的决定以后,现在却突然满腹狐疑起来,
      他有几个问题要向海军元帅提出。元帅“是否认为敌人在最近将来会采取步骤,占
      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甚至进攻达喀尔,以挽回在太平洋遭到挫折而丧失的威信”?
      雷德尔认为不会。
      
          [他回答道] 在未来几个月中,美国将把它的全部力量集中到太平洋。英国由
      于巨型军舰已遭到惨重损失,也不愿再作任何冒险。* 他们看来也没有运输能力执
      行这种占领任务或提供补给。
      
          希特勒要问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美国和英国有无可能暂时放弃东亚,
      以便首先击败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元帅也请他不必担心。
      
          [他回答道] 敌人不可能放弃东亚,即使是暂时放弃也不可能;英国如果这样
      做,将严重危及印度,同时,只要日本舰队占上风,美国也不可能从太平洋撤出舰
      队。
      
          雷德尔为了鼓舞元首情绪起见,又报告说:6 艘“巨大的”潜[902] 水艇将
      “尽速”开往美国东海岸。
      
          德国侵俄的战局既已弄到那种地步,隆美尔的部队又在北非后撤,德国最高统
      帅和他的军事首脑的注意力很快便从新的敌人方面移开。他们肯定地认为,这个新
      的敌人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已忙得无暇西顾了。直到过了一年之后,他们才回过来再
      去考虑这个新敌人的问题。而这一年,将是战争期间最关紧要的一年,是出现伟大
      的转折点的一年,它不仅将无可更改地决定这场冲突的结局(在整个1941年中,德
      国人都认为战事差不多已经结束,德国差不多已经胜利了),而且要决定第三帝国
      的命运。第三帝国由于初期获得了惊人胜利,地位扶摇直上,迅速地升到今人头晕
      目眩的高度,希特勒当真相信,而且宣称,他的这个帝国将会昌盛千秋。
      
          随着1942年新年的临近,哈尔德日记中的记载也越来越有不祥的兆头了。
      
          “又一个黑暗的日子!”他在1941年12月30日用这句话开始他的日记,这一年
      除夕那天的日记也以此开头。这位德国参谋总长对就要发生的可怕的事情有了预感。
      
      ——转自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