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1918年11月10日,一个阴暗的秋天的星期日,阿道夫·希特勒尝到了他出于深
      刻的仇恨和失望而称之为本世纪最最卑劣的事情的滋味。* 一个牧师到柏林东北波
      麦腊尼亚小镇帕泽瓦耳克军事医院来对伤兵宣布一个简直令人不能相信的消息。希
      特勒当时正在那个医院休养,他1 个月以前在伊普莱斯中了英国毒气,双目暂时失
      明。
      
          那个牧师告诉他们,那个星期日上午德皇已经退位,逃到荷兰去了。在那天前
      一天,柏林已经宣布成立共和国。次日,11月11日,将在法国的贡比臬签订停战协
      定。战争已经打败了。德国要听任胜利的协约国摆布。那个牧师说着说着就哽咽起
      来。
      
          “我忍不下去了,”希特勒追述当时的情景说,“我的眼前突然又是一片昏黑
      ;我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回到病房,投身到床上,把发烧的脑袋埋在毯子和枕头下??
      这样,一切都白费了。一切牺牲和困苦都白费了??我们尽管心中怀着死亡的恐惧,
      还是尽了我们的天职,但是这样的时刻都白费了;200 万阵亡烈士的牺牲也白费了??
      但是他们是为了这样的结局才牺牲的吗???我们经受这种种遭遇,难道只是为了
      让一帮卑鄙的罪犯能够欺凌我们的祖国吗?”①自从他站在他母亲墓边以来,他第
      一次——据他自己说——痛哭失声。
      
          “我禁不住哭了。”像当时和以后的千百万同胞一样,他不能接受这个铁一般
      无情的事实:德国在战场上已经战败,打输了这场战争。
      
          也像其他千百万德国人一样,希特勒是个勇敢无畏的士兵。后来有些政治敌人
      攻击他在战斗中表现胆怯,但是应该说句公道话,[30]在他的纪录中没有一丝一毫
      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攻击是有根据的。他经过了不到3 个月的训练后,于1914年10
      月底到达前线,担任巴伐利亚后备步兵第十六团第一营的传令兵。第一次伊普莱斯
      战役,英军阻住了德军向英吉利海峡方面的挺进。就在这次战役的4 天激战中,希
      特勒所属的部队伤亡惨重。根据希特勒写给他在慕尼黑的房东一个名叫波普的裁缝
      的信,他的团一共3500人在4 天激战后只剩下600 人了,军官只剩下30名,4 个连
      的番号不得不撤销。
      
          在战争中他一共受伤两次,一次是1916年10月7 日在松姆战役中腿部受伤。在
      德国医疗复原后,他于1917年3 月回到以该团原来团长的名字命名的李斯特团,这
      时他已被提升为下士,同年夏天参加了阿腊斯战役和第三次伊普莱斯战役。在1918
      年春、夏德军最后一次全面攻势中,他那一团处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在最后一次
      伊普莱斯战役中,在10月13日的晚上,英军向瓦尔维克以南的一个小山头大放毒气,
      他当时中了毒气。“我跌跌撞撞地回来,眼睛感到火辣辣的一阵痛,”他叙述道,
      “身边带着我所传递的最后一份战况报告。几小时后,我的眼睛烧得像通红的煤块
      一样;周围一片漆黑。”
      
          ②他因为作战英勇曾两次受奖。
      
          1914年12月他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8 月又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奖
      章,在前帝国军队中,后一种奖章是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同他在一个团里的一个
      战友说,他得到这个令人羡慕的奖章是因为他只身俘获了15名英军;还有一个战友
      说是法军。李斯特团正式团史中并没有提到任何这样的功勋,它对于许多获得奖章
      的成员的个人功绩都没有提到。不论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希
      特勒下士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
      
          他一直自豪地佩着这枚奖章,直到临死。
      
          然而,作为士兵来看,他仍是个奇怪的家伙,他的不止一个战友都这么说。不
      像别的士兵,他从来没有后方寄来的信件和礼物。他从来不要求休假,甚至连一般
      战士对女人的兴趣也没有。对于前线的肮脏、虱子、泥泞、恶臭,他从来不抱怨诉
      苦,而最勇敢的军人对这些也难免有怨言的。他是个热情的战士,对于战争的目的
      和德国的明显的使命始终极其认真。
      
          “我们都咒骂他,觉得不能容忍他,”他所属那个连中一个士兵后来追忆说,
      “当我们都诅咒战争的时候,我们中间就有这个白乌鸦不同意我们咒骂。”③另外
      一个人说他“坐在我们食堂的角落里,双手抱头,默默沉思。他会突然跳起来,兴
      奋地走来走去,说我们尽管有大炮,还是得不到胜利,因为德国人民的无形敌人比
      敌人的最大大炮还要危险”④。接着他就会对这些“无形敌人”犹[31]太人和马克
      思主义者进行一场狠毒的攻击,他不是在维也纳知道了他们是万恶之源吗?
      
      
      
          的确,当他在战争中途养腿伤的时候,不是亲眼在德国本国看到过这一点吗?
      他在柏林附近的皮立茨伤愈出院后,曾到首都去观光,然后又去慕尼黑,他到处都
      看到“恶棍无赖”诅咒战争,希望战争早些结束。怠工的人遍地皆是,除了犹太人
      之外还有谁?他发现“办公室里犹太人充斥。几乎每一个办事员都是犹太人,每一
      个犹太人都成了办事员??在1916—1917年间,几乎全部生产工作都是在犹太人的
      财政控制之下??犹太人掠夺了整个国家,把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我怀着恐
      惧的心情眼看着灾祸临头??”⑤他看到的情况,使他不能忍受,据他说,他对又
      回到前线感到很高兴。
      
          1918年11月他心爱的祖国所遭到的灾难,使他更加不能忍受。在他看来,正如
      在几乎所有德国人看来一样,这场灾难是“极其荒谬的”和平白无故的。德军并没
      有在战场上被打败。它是背后中了国内卖国贼的暗剑。
      
          这样,希特勒和许多德国人一样,对于“背后中了暗剑”的传说,慢慢形成了
      一种执迷不悟的信仰。这一传说日后在破坏魏玛共和国和为希特勒的最后胜利铺平
      道路方面比任何其他事情都起了更大的作用,这一传说纯属子虚,总司令部实际首
      脑鲁登道夫将军在1918年9 月28日坚决主张“立即”
      
          停火,他的名义上的上级冯·兴登堡陆军元帅支持他的主张。在10月2 日在柏
      林由德皇威廉二世主持的御前会议上,兴登堡重申总司令部关于立即停火的要求。
      他说:“军队不能再等待48小时。”兴登堡在同日写的一封信中断然声称,军事形
      势要求“立即停止战斗”。根本没有提到“背后中了暗剑”。
      
          这位德国伟大的战争英雄表示相信这个神话是后来的事。在战争结束一年后,
      1919年11月18日在国民议会调查委员会的一次调查会上,兴登堡宣称,“一位英国
      将军说得很不错,德军是‘背后中了暗剑’”。*[32] 事实上,由巴登的马克斯亲
      王领导的政府不顾鲁登道夫的停战要求,坚持了好几个星期之久,因为在9 月底以
      前,总司令部一直没有把恶化中的军事形势告诉给政府。
      
          只有在两次大战之间在德国呆过的人才知道德国人民相信这个令人不能置信的
      传说的普遍程度。能够揭露这一传说不确的事实遍地皆是。但是右派的德国人不愿
      正视这些事实。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叫喊过,有罪过的是“十一月罪人”——这是希
      特勒深深地打入人民心坎中的一个称呼。在他们看来,德国军方狡猾地卑怯地诱使
      共和国政府签订军事领袖坚决主张签订的停战协定,后来又劝告政府接受凡尔赛和
      约,这些事实都是无关紧要的。而社会民主党在1918年接掌政权是十分勉强的,而
      且完全是为了要保全国家,使它不致于陷入势将导致布尔什维主义的极度混乱状态。
      这一点似乎也是不重要的。德国的崩溃不是社会民主党的过错。责任完全在于掌握
      政权的旧秩序。
      
          但是千百万德国人都不愿承认这一点。他们要为战败、为他们的耻辱和悲惨处
      境寻找替罪羊。他们很容易使自己相信。替罪羊就是签订了投降协定和建立民主政
      府并废除原来专制政体的“十一月罪人”。德国人容易受骗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
      》中常常讲到的一个题目。他不久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1918年11月10日那天晚上,那位牧师离开帕泽瓦耳克以后,阿道夫·希特勒
      “接着过着可怕的日子,甚至更加可怕的夜晚”。“我知道,”他说,“一切都完
      了。只有傻子、骗子、罪人才希望敌人能发慈悲。在这些夜晚,我的心中滋长了仇
      恨,对那些干出这件事来的入的仇恨卑鄙的堕落的罪人!我越是想在这个时刻弄清
      楚这件荒谬的事情,我越是感到愤慨和羞辱。
      
          同这种悲惨境遇比较起来,我的眼痛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我终于看清了我自己的前途。我决定投身政治”。
      
          结果证明,不仅对希特勒,而且对整个世界,这都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
      
      ——转自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