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葬礼
      
          举行葬礼,这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一种仪式。在兽类中,有没有为同伴掩埋尸
      体,一洒同情之泪的?若说那些笨拙的或残忍的动物无此义举,那么,以聪明著称,
      连人类也往往自叹弗如的狐狸,会不会为同类之死而感伤呢?
      
          “兔死狐悲”,用以比喻为同类的不幸而悲戚。这句成语,仅仅是比喻而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有没有为同类之死举行什么仪式的呢?
      
          持反对意见者,可以引经据典,从动物的习性,动物的本能、乃至人类与兽类
      的根本区别,来说明世上绝无此事。
      
          持赞同意见者,可以列举大象、猴子、猩猩……为例,说明世上确有其事。
      
          而今这里说的狐狸的葬礼,亦是一例。
      
          却说河北省有个青龙城。城外三十里地有个地方叫王家村。王家村是个大村庄,
      千把人口中,干啥活儿的都有。其中有个小伙子,名叫王国忠,原是种田的,后来
      见别人打猎赚钱多,也就买枝双筒猎枪,当起猎人来。
      
          这年冬天,王国忠进山,看到一只全身如火一般红的狐狸。这使他兴奋不已。
      当时,这只红狐狸在树根下刨食,他想一枪击中它。可又担心伤了皮毛,卖不到好
      价钱。他见自己布下的铁夹子离这儿不远,于是心生一计,将这红狐狸赶向前面一
      片树林,进树林的必经之路上,一字儿排开,布下了他自己精心设计的八个铁夹子。
      这些铁夹子,形成连环套,只要碰上其中一只,别的七只便会弹跳起来,将一张尼
      绒丝网张开,将狐狸、兔子之类的走兽罩住,随便怎样,也逃脱下掉。
      
          今日,也该这只红狐狸倒霉。它被王国忠一惊,撤退朝前面树林子逃去。
      
          它如同飞快移动的火苗,在洁白的雪地上“刷刷刷”地向树林审去。王国忠紧
      紧追赶,只见前面“叭哒”一声,尼绒网弹跳起来,四面一散开,将红狐狸罩住了。
      
          王国忠随后赶到,他看到这只从未见过的红狐狸,真不知如何才好。他用手去
      解尼绒网,红狐狸挣扎着,要咬他,他一眼看到,网上有个不大不小的洞。跟看红
      抓狸在网里翻滚着,要从洞口钻出去了。王国忠什么也不顾了,他脱下皮袄,罩住
      红狐狸,使命地捺住红狐狸的头,将它朝雪地里按。他发疯似地,好久好久没松手。
      当他发觉手酸时,红狐狸早已咽了气。
      
          王国忠拎着死了的红狐狸回家。全家人也都为捕到这么只狐狸而高兴。
      
          火红的狐毛,完整的狐皮,拿到市场上,还不有人枪?
      
          王国忠在门外打谷场上摊开稻草,将红狐狸放上去,小心翼翼地开膛剥皮。平
      常,他剥一只兔子皮或是狐狸皮,嘴上叼支烟,等烟头剩下一小截,皮已剥下了。
      而今日,他足足吸了三支烟,才将红狐狸皮剥下,然后用竹签撑开,用尺量了一下,
      足有二尺一寸宽!
      
          油光闪亮的红狐皮、他可不敢放在屋外晒。他将狐皮晾在竹竿上,然后扛到自
      家小楼的阳台上,像旗杆儿似的竖着,让暖洋洋的太阳晒晒干。
      
          王国忠今日兴致很高。他吩咐妻子,将狐狸肉烧了满满一大锅,左邻右舍,男
      女老少,可谓见者有份,都喊来尝一口。平时要好的几位伙伴,不请自到,于是,
      摆开桌子,拿出好酒七八个人边喝边聊,直到日落西山,还没散席。
      
          再说王国忠的两个小姨子,特地赶来吃狐狸肉。吃罢,见天色不早,便告辞回
      家了。她俩刚走到村口,寒风吹来,闻到一股怪味,耳边还听到一阵凄惨的叫声。
      她俩抬头一看,只见雪地里黄呼呼一片,吓得两个姑娘腿都软了,连忙相互搀扶着,
      跌跌撞撞地回到王国忠家,没进门,就喊起来:“哥……
      
          不得了……狐狸报仇来了……多得数……数不清哩。”众人一听,都惊呆了。
      王同忠不信,他见两个小姨子如此惊慌,不免感到可笑。他仗着几份酒意,从墙上
      摘下枪,一边走,一边说:“来了更好。
      
          我再打两只,过年就当礼物送给你们……”满屋子的人听他这一说,觉得既好
      奇,又紧张,一个个跟着他,来到村口大路上。
      
          村里好多人也都赶来看稀奇。这一看可不打紧,一个个身上汗毛倒竖,紧张得
      透不过气来。你道为什么?原来,村头野地里,五六百只狐狸,围住了村口。狐狸
      中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花色的。夕阳下,它们一个个眼中喷着怒火,虎视眈眈
      地望着王国忠家的小楼,望着小楼阳台上那高悬的竹竿,望着竹竿上那张大红的狐
      皮。在盖满白雪的背景下,红狐皮格外醒目。
      
          村子里的人,都没见过这阵势,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几个胆小的,已拔腿往
      回溜了。
      
          村子里几个年长的老人,毕竟见多识广。他们预感到,这么多狐狸围住村子,
      决不是好兆头。他们几个头碰头,低声商量了一会,派出一位老长辈,对王国忠说
      :“国忠,今日这么多狐狸,怕是来者不善哩,它们虽是畜牲,怕也懂得这个情义,
      依我们几个老伙计看法,它们是来讨狐狸皮的,——快把狐狸皮还给它们吧!”王
      国忠不信,淡淡一笑:“迷信!天下哪有这等事儿!若它们懂得这个理,不成仙啦!”
      老人们纷纷说:“可不能这么说。世上事,我们闹不明白的多着哩。就连小蚂蚁,
      也懂得齐心协力的道理,何况这群刁狐狸?”有的说:“你说它们不是来讨狐狸皮
      的,为啥早不来,迟不来,今日你剥了只狐狸皮它们来了呢?”王国忠不服气地说
      :“我过去也剥过狐狸皮,怎没见它们来过?”有位中年汉子说:“兴许,你今儿
      剥的是只狐狸头儿,它们见头儿死了,一个个赶来报仇了。”王国忠的妻子怕惹祸
      上身,也担心众怒难犯。说不准,日后村上出了什么不吉利的事儿,人家会把祸因
      扯到今儿这件事上。便劝道:“国忠,你就依大爷大叔们的话,把狐狸皮还给它们
      吧!”王国忠低头不响。有位老奶奶劝道:“孩子,你就试试吧,把狐狸皮扔给它
      们。若是它们得了狐狸皮散了,便罢。若是它们不要狐狸皮,你扔在雪地上,等会
      儿还是你的。你去拣回来也坏不了。”王国忠一想,这话也在理。他返身回家,取
      来狐狸皮,小心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像扔手榴弹似的,将卷成一团的狐狸皮,用
      力扔出去。“扑”的一声,狐狸皮落在狐群中间。狐狸们见有东西砸过来,四面散
      开,随即又一轰而上,形成一个内宽七八米的大圆圈,五六百只狐狸,黑压压一片,
      围着狐狸皮,一只只默默地站着,却显出沉默致哀的样儿,没有哪一只随便走动,
      也没有哪一只发出什么响声。
      
      
      
          好一个庄严肃穆的葬礼!
      
          人们远远地站在村头高坡上,静静地看着。
      
          不一会,只见一只浑身鲜红的大狐狸,慢慢地走到圆圈中间,默默地围着狐皮
      转了一圈,然后又慢慢地退回狐群。紧跟着,红色的、黄色的、花色的狐狸们,好
      像事先开过“预备会”似的,它们选出的“代表”一个接一个走到圆圈中央,向狐
      皮告别。
      
          当这种告别仪式一结束,五六百只狐狸一起低下头,静静地站了两三分钟。然
      后,不知哪只狐狸,发出一声尖锐悲愤的尖叫,随即,一只红狐狸跳到圆圈中央,
      叼起那张狐皮,在群狐们的簇拥下,离开了村口。
      
          当村民们从惊奇中醒过来时,狐群已消失在暮色苍茫的雪原中。
      
          村民们都各自回家了。村头寒风中,只剩下王国忠呆呆地站着。火红的狐皮在
      他眼前不断闪现,搅得他心头一阵阵被针刺似的。他仿佛又看到狐群簇拥狐皮,飞
      奔而去的情景。他今日总算亲眼看到了,这些被他剥皮煮肉,不知杀害过多少只的
      狐狸,在它们之间,竟有这么深沉的友爱和思念。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看了狐狸的葬礼,这位以打猎为生的猎手,想洗手不干,重新当农民了。
      
          (冰君)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