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早在计算机游戏这种新的模拟方式出现之前,什里夫波特就已经以模拟艺术而
      闻名于世。1864年美国内战中,特恩布尔堡的南方联盟军把烧焦的树干放在四轮马
      车上冒充加农炮,成功地吓跑了北方联邦军。南方联盟军的一个将军在视察时训斥
      了这里的指挥官,说他的防御工事“全是些吓唬人的玩意”,那个地方随后就被称
      为“唬人堡”。
      
          一百二十七年后,什里夫波特有了新的模拟武器——在《软盘》杂志发行的那
      些游戏里。这份杂志的创办者名叫艾尔·维科威尔斯(Al Vekovius ),他以前是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什里夫波特分校的数学教授。尽管才四十多岁,但他已经开始
      谢顶,幸存的头发里又总有几根不安分地直立着,就像通了静电。他还和七十年代
      教书时一样,平时喜欢穿毛线衫,打一条不显眼的领带,走起路来三步并做两步。
      尽管他不高也不胖,但年轻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艾”。当黑客思潮在麻省和硅
      谷回荡时,作为计算机学院的头,艾尔从一开始就怀着使命感和热情参与其中。在
      这时代精神的鼓舞下,艾尔和学院里另一位数学家吉姆·曼格汉姆(Jim Mangham )
      于1981酝酿了一个商业计划:计算机软件订阅俱乐部。订户每个月只需要花几块钱
      就可以收到一张全新的磁盘,上面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娱乐程序,从理财软件到
      单人纸牌等。这个计划对他俩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因为,和订户们一样,他们自己
      也都是计算机爱好者。 
      
          在那个年代,大型软件出版商的眼中几乎没有这些爱好者,他们只注重零售软
      件。尽管爱好者们可以聚集在BBS 上交流,但早期调制解调器的数据传输速度过于
      缓慢,人们根本无法通过它下载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每月一张的软盘自然就成了
      软件发行的地下渠道。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其他途径发布软件的年轻程序员们,这
      里还是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总而言之,这种杂志就像音乐界的独立厂牌,他们把
      若干地下乐队的作品制作成一张合集出版。
      
          《软盘》杂志于1981年发行了面向苹果机的创刊号,并在不久后涉足卡曼多计
      算机软件。1986年,他们开始发行IBM-PC及其兼容机的软件。经过许多年的技术进
      步后,个人计算机的价格终于变得可以被人民群众所接受,随之涌现出了大量的新
      用户。到1987年时,《软盘》的发行量已经达到十万份,每份每月订费是9.95美元。
      艾尔也被评选为什里夫波特1987年度的杰出商务人士。
      
          蒸蒸日上的业务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艾尔现在经营的是一个资产达1200万美
      元,员工总数120 名的大公司,有很多竞争对手在后面虎视眈眈,其中包括新罕布
      什尔州的《新时代》。艾尔开始觉得有点力不从心。1988年冬天,艾尔给杰伊打了
      个电话,他们是在一次游戏业者大会上认识的,艾尔问还在《新时代》做编辑的杰
      伊愿不愿意到这边来帮忙,而杰伊正觉得很不受老板赏识,而且他受够了那边阴冷
      的气候,于是他答应加入《软盘》,负责经营苹果II软件部。杰伊还告诉艾尔,他
      还认识两个在找工作的游戏程序员,一个名叫雷恩·罗瑟(Lane Roathe ),是《
      新时代》的前雇员,另一个名叫约翰·罗梅洛。 
      
          艾尔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尽管他也时不时地在《软盘》杂志里放一些游
      戏,但他已经意识到,这远远不够,正在浮现的PC娱乐市场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他看到雪乐山娱乐、布罗德邦德(Broderbund)、电子艺界和维真等成功的先例,
      《软盘》不能对这块大蛋糕视而不见。他让杰伊把那两个游戏程序员一起带过来。
      
          对罗梅洛而言,这真是个绝佳的机会,他刚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从新罕布什
      尔洲寒冷的冬天,到错误地离开了维真的好工作而加入那注定失败的新公司,他和
      妻儿们相隔着整块大陆,她们正等着看他如何能重整旗鼓。尽管他一开始很成功,
      但他渴望的家庭生活正渐渐离他远去。他期望着能在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州改变处境,
      开始新的生活。1989年夏天,罗梅洛、杰伊、雷恩三人动身前往什里夫波特。
      
          光是旅途本身就已经让罗梅洛的心情好了很多。雷恩是一个和罗梅洛志趣相投
      的人,罗梅洛曾和他在一起住过一个月。他比罗梅洛大五岁,但他们背景很相似:
      他的童年在科罗拉多度过,和罗梅洛出生的地方相隔不远,他也是听着重金属,看
      着地下漫画,玩着游戏长大的。现在的他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人,他随意地把大手帕
      系在额前,裹住一头长发。他和罗梅洛相处得很好,尽管他没有罗梅洛的野心和似
      乎用不完的精力,但他们都热爱苹果机编程的微妙技巧及其所带来的欢欣。而且和
      罗梅洛一样,雷恩也只想做游戏,他自己的公司名叫蓝山科技(Blue Mountain Micro),
      和罗梅洛的“顶级思想”一样,雷恩是蓝山科技的光杆司令。在新罕布什尔的时候,
      他们合并为“深思软件”(Ideas from the Deep )。
      
       
      
          杰伊也是个玩苹果机的家伙,但他属于另一类,他自己也说,其实他不能算是
      个程序员,但他有两个特点很让罗梅洛欣赏:一是他精通苹果机编程,二是他对游
      戏无比狂热。杰伊已经三十岁了,比罗梅洛大七岁,他在罗德爱兰州长大,父亲是保
      险仲裁师,母亲是贺卡销售员。尽管在高中时个子就已经长得很高,但杰伊对体育
      却不在行,相反,他对机器很有一套,不管是玩《行星撞击》还是拆摩托车。他在
      二十几岁时经历了一次交通事故,保险公司的赔款给他带来了一台苹果机。但杰伊
      很快就发现他其实并不喜欢程序员那种孤独的生活方式,他更喜欢和人唠唠嗑,打
      发一些好时光。于是他去了TGI 星期五夜总会做酒保,他在那里很受欢迎,汤姆·
      克鲁斯拍《鸡尾酒》(Cocktail)一片时,他甚至被选去教这位大明星如何调酒。
      杰伊的交际能力使他进入了酒店管理业,而随后在《新时代》的工作对他的能力发
      挥而言更是再适合不过:他既是个管理者,也是个狂热玩家。现在,他就要去《软
      盘》了,他期待着能再大展一番拳脚。
      
          当这三人抵达什里夫波特的时候,他们已经熟得像老朋友一样,来的路上,他
      们还在迪斯尼乐园停下玩了几天,这旅途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次新鲜刺激的冒险。
      但未来却还是一个问号,当他们把车开进什里夫波特城区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
      己究竟到了没有。
      
          什里夫波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西北角,紧靠着得克萨斯州。1989年的时候,这
      个城市才刚刚起步,石油经济泡沫的破灭使这里陷入一片萧条,四下蔓延的沼泽地
      使本就潮湿的空气益发凝重。城里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为了躲避炎炎烈日,他们
      聚集在那些破旧的建筑后,而这其中有两幢就是《软盘》的办公室。《软盘》的行
      政管理部门建在一个柏油停车场旁,门口的马路延伸到小山脚下,在这里上班的人
      就像是被关在箱子里不见天日的蚂蚁一样。
      
          艾尔激动地从房间里跑出来迎接他们,然后喋喋不休地向他们介绍公司发展得
      是如何迅速,而他又是多么企盼他们的加入。罗梅洛和雷恩给他看了《扎帕行星》
      (ZappaRoids)——他们自己做的类似《行星撞击》的游戏,艾尔很满意,不光是
      因为他们那显而易见的编程能力,更因为他们那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
      
          罗梅洛一开始就把他的雄心告诉了艾尔:他对编写工具软件没有任何兴趣,他
      只想做大型商业游戏。这想法正好和艾尔不谋而合,他告诉罗梅洛,能进入游戏领
      域是让他无比激动的事情,他正准备成立一个完全专注于游戏开发的特殊项目部,
      而罗梅洛和雷恩就是这个部门的开路人。走出房间的时候,艾尔拍了拍罗梅洛的背,
      聊道:“噢,对了,如果你们需要租房子的话,就跟我说一声,我在城里有地方可
      以租给你们,我的副业是房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