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詹姆士二世
      
          公元1685  年2 月2 日,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到2 月6 日
      便去世了。事出突然,王位空缺。英国的统治集团,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没有经过
      充分酝酿,就匆匆忙忙地把詹姆士拥上了王位,史称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是那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前国王查理一世的次子,这次他终于称心如愿,
      接替他哥哥登上了国王宝座。但是,詹姆士二世并没有安枕无忧,他哥哥查理二世
      的私生子蒙默恩公爵,早就声称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詹姆士二世的即位,使蒙默
      思的期望落空,王位之争更加激烈了。
      
          在国王查理二世还活着的时候,王位继承的争斗就已开始了。查理二世决意要
      把王位传给他的弟弟詹姆士。詹姆士像他祖父和父亲一样,是“君权神圣”的笃信
      者,他是天主教徒,为人偏狭、急躁、顽固和专横。在英国,他声名狼藉。
      
          国会里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人和广大新教徒居民,希望有一个
      新教徒来继承王位。为此,辉格党人提议,由蒙默思公爵来当未来的国王。蒙默思
      虽是查理二世的私生子,但是个新教徒,过去在军队服役时建有军功,所以很得人
      心。1683  年,辉格党人遭到查理二世的迫害,蒙默思受牵连,被迫流亡到荷兰的
      海牙,但他始终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返国登基。
      
          6 月11  日,蒙默思率领150 人,在格莱勋爵陪同下,分乘3 艘船只,从荷兰
      到达英国的西南海岸,在莱姆登陆。在那里,他发表了一个纲领性宣言,声称他是
      英格兰王位的正当继承人,而詹姆士二世是毒死查理二世的僭位者,是暴君。他向
      英国人民保证:第一,恢复一切教派的宗教信仰自由;第二,每年召集一次国会;
      第三,以民兵代替正规军。6 月20  日,他宣告称王。
      
          蒙默思的返国,震动了詹姆士二世,他赶忙调集军队,准备前往镇压。
      
          但他又深感力量不足,于是,他向女婿、荷兰的执政者威廉亲王求援。威廉派
      来3 个军团的士兵。这时,蒙默思正向萨默塞特郡的市里奇沃特挺进。
      
          蒙默思的部队在挺进途中,到达一个名叫汤顿的小镇。这小镇颇为繁华,街市
      上人群熙来攘往,人们面带喜色地期待着一位心目中钦佩的人的到来。
      
          当蒙默恩这个仪表英俊、风度潇洒的中年人出现时,街旁楼宅的窗门大开,妇
      女们从窗口向他致意,向他飞撤鲜花花瓣。在一片雀跃欢呼声中,从人群中跑出20 
      名女学生,把她们亲手装饰得极为精致的一本《圣经》和一面旗帜交给他。
      
          这时候,詹姆士二世派来镇压的军队,由费尔沙姆伯爵率领,已经在布里奇沃
      特布防等候了。
      
          1685  年7 月6 日凌晨1 时,天色漆黑,空气潮湿。一支手持镰刀、木棍和叉
      把的农民以及手工工人组成的队伍,在一阵急行军之后,来到布里奇沃特附近的沼
      泽地。他们是蒙默恩指挥下的队伍,准备对政府军进行出其不意的夜袭。可是,一
      条深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不得不停下来待命。这时,他们的指挥官格莱来到
      前沿阵地,遥望深沟那边的政府军阵地,只见旌旗林立,严阵以待。他眼看夜袭计
      划无法实现,便调转马头,准备带队伍离开。
      
          正当蒙默思的队伍准备离开的时候,政府军的步兵越过深沟发起正面冲击,骑
      兵也从侧翼包抄而来。一见阵势,蒙默思和格莱竟吓破了胆,他们贪生怕死,临阵
      脱逃了。军队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直到天明,终于因敌我力量悬殊、武
      器太差而失败,500 人战死,1500  人被俘。
      
          詹姆士二世下令搜捕蒙默思。政府军找到了在逃的格莱,但没有发现蒙默思。
      第三天,他们又捉到一个名叫蒲斯的人,经审问,知道此人在4 小时前和蒙默恩分
      手的。于是,一场大搜捕开始了。大约过了两小时左右,政府军在一条长满杂草的
      沟里,发现一个“农民”。他口袋里装满了咒语、歌曲、秘诀和祷文,字迹证实他
      就是蒙默恩。
      
          蒙默思被俘以后,要求谒见詹姆士二世。7 月13  日,他被押到伦敦,当见到
      国王时,反绑着双手的蒙默思,双膝跪着行走,乞求国王饶命。詹姆士二世理着胡
      须哈哈大笑说:“你不是想当国王么?国王为一国之尊,怎么能像哈巴狗一样跪行?
      哈哈哈……”蒙默恩摇尾乞怜地说:“陛下,念在你是我叔叔的骨肉情的份上,饶
      恕了我吧……”詹姆士二世哪里理睬他,只是望着他冷笑。蒙默思乞求说:“只要
      陛下肯饶我一死,我愿意放弃新教,改信天主教。陛下,我愿意为您效忠一辈子…
      …”詹姆士二世说:“你要改信天主教,可以去找神父,不过你得准备一死。”蒙
      默思汗流满面,依然哭泣着哀求:“陛下……”詹姆士二世招手示意,卫兵立刻拥
      上前来,把蒙默思押走了。
      
          蒙默思被关进了塔狱。塔狱又叫做伦敦塔,是专门关押重要犯人的地方。
      
          14  日这天,肯恩和特纳主教前来,为蒙默思的死刑作宗教上的准备。蒙默思
      看到自己求生已毫无希望了,便对两位主教说:“我的宗教信仰可以改变,但抵制
      暴政的决心不动摇!”7 月15  日上午10  时,蒙默恩被带到塔狱前一个岗坡上的
      断头台。在无数围观者的悲叹声中,刽子手颤抖地举起了斧子,一下、二下、三下,
      蒙默思的头还没砍掉。刽子手扔下斧子,摊开双手表示无能为力。监斩官说:“你
      如果不把罪犯斩死,我就叫人斩掉你的脑袋!”刽子手被迫重新操起斧子,第四下、
      第五下……这颗不幸的脑袋才掉落在地。
      
      
      
          监斩官捧着盛有蒙默思头颅的木盒,去呈送给詹姆士二世陛下过目。詹姆士二
      世见蒙默恩死不瞑目地瞪着自己,连忙说:“快送到教堂墓地和尸身一起埋了。”
      目送监斩官捧着木盒而去,他舒了一口气。这场争夺王位的斗争,终于以他的胜利、
      蒙默思的灭亡而告终。
      
          当塔狱前断头台上处死蒙默思公爵的情景,还停留在伦敦市民脑海里的时候,
      参加起义反对詹姆士二世的西南部各郡人民,正在遭受着一场残酷的血腥屠杀。
      
          有一个名叫费尔沙姆的伯爵,因镇压起义有功,深得国王的赏识。詹姆十二世
      把他召回伦敦,在皇宫为他授勋晋级。他在布里奇沃特的职务,移交给了铂西·柯
      克上校。多年以来,柯克是这个城镇的守军司令、国王的忠实走狗。在当地老百姓
      眼里,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土皇帝”,他的部属也一个个都是心狠手辣的坏家伙。
      
          詹姆士二世有一次召见柯克上校,夸赞他对王室的忠诚。柯克竟恬不知耻地说
      :“是的,臣是陛下最忠实的奴仆,就像陛下喜爱的那条哈巴狗一样。”有暴君詹
      姆士二世撑腰,柯克更加肆无忌惮,他到处追逐和搜捕参加过起义的人,加以杀害。
      凡落入了他的魔掌,无一不遭到严刑拷打和折磨。
      
          不仅如此,柯克还常拿被捕者的苦痛来取乐。
      
          有天夜晚,柯克与其他军官正对坐饮酒,一名军官问他:“上校先生,今日饮
      酒拿什么取乐?”柯克想了想说:“有了!”他叫人把一队队所谓的男女“囚犯”
      吊在窗外。当被吊者像晒的成千鱼一样吊成一排排,双脚摇晃,痉挛颤抖时,他笑
      着对其他人说:“嘿嘿,这些人还需要音乐伴奏呢。”于是柯克命令士兵吹号打鼓,
      给呻吟者“伴奏”:“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柯克没想到,鼓号声惊
      动了詹姆士二世陛下。原来詹姆士二世是微服来此地巡视的,刚刚到达,就被鼓号
      声吸引来了。他原以为风声泄露了,鼓乐队是欢迎他的,见那绳子上一排排吊着的
      活人,陛下非但没有训斥柯克,反而笑个不停地拍拍他肩膀说:“太妙啦,太妙啦,
      柯克,亏你想得出来,哈哈哈……”柯克得到国王鼓励后,干得更起劲了,许多反
      对国王的起义者和亲属,甚至还有不少无辜的人,都遭到了残酷迫害。
      
          柯克因报复革命者有功,得到詹姆土二世的提拔,调离了布里奇沃特城。
      
          但是迫害并没到此为止,詹姆士二世又派遣来了一个“裁判所”,它由5 名法
      官组成,首席法官是杰弗里斯。这个裁判所在1685  年成立后,巡回西有部各郡,
      对在押和不在押的起义者进行裁判,就地镇压,因其手段无比凶残,被人们称之为
      “血腥的巡回裁判所”。
      
          “裁判所”先后巡回到多尔切斯特、埃克塞特、汤顿和威尔士等地。它像瘟疫
      一样,走到哪里,哪里就遭殃。在多尔切斯特的几天内,他们就绞死了8 名起义参
      加者。受到鞭笞、监禁和流放的更多,因受株连而被杀的起义者的亲戚、朋友和邻
      居,遍布于多尔切斯特的36  个城填和村庄。
      
          杰弗里斯比那个柯克更残忍,他下令把处死者的尸体砍成碎块,丢进沸腾的油
      锅,随后又把油炸过的尸块捞起,和未煮的尸体一起,分送到有人参加过起义的村
      庄,悬挂在路标上或教堂塔尖上示众。
      
          有位大臣写信向詹姆士二世报告,说在多尔切斯特每条乡间小路的十字路口,
      在每个集市的广场上,在每座支持过蒙默思的村庄的草地上,铁链紧裹着尸体,在
      阵风吹动中格格作响。插在木竿上的头颅,散布出阵阵恶臭,过往行人,无不感到
      颤栗……詹姆士二世看了那位臣属的信后,非但不为所动,反而仰脸哈哈大笑: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今后看谁还敢反对至高无上的国王!”杰弗里斯的名字,
      成了“恶魔”的同义词。村民们恐吓小孩,只要说一声“杰弗里斯来啦!”小孩便
      吓得立刻止住哭声。在这腥风血雨的日子里,许多村民前往圣殿祈祷,经过教堂门
      口时,无可避免地看到高悬着的被害的邻居,苍白的脸孔对视着发黑发臭的尸块,
      真是肝肠断裂,惨绝人衰!以至在这个恐怖年代以后的半个世纪里,那里的人们在
      太阳下山以后,还不敢走近曾挂过尸块的地方。
      
          詹姆士二世在疯狂镇压起义者的同时,对教会也进行了迫害。他下令恢复天主
      教。但是,他的恢复天主教的计划,遭到全国大多数人的反对,因为英国大部分人
      信仰基督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不足为奇,因为恢复天主教统治,必将使英
      国的内外政策和工商业活动产生混乱;但就是拥护王朝复辟的教会和封建贵族也反
      对国王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就丧失了。
      
          7 名英国各地的大主教,联名给詹姆士二世写了请愿书。请愿书写好后,6 名
      主教便带着请愿书来到皇宫白厅,坎特伯雷大主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前往。6 主
      教要求首席国务大臣阅读后将其中主要内容转告国王,这位国务大臣不同意这样做。
      
          首席大臣悄悄去向詹姆士二世秉报。说主教们有要事启奏陛下。詹姆土二世答
      应在他的书房里接见6 位主教。
      
          主教们进了御书房,跪呈了请愿书,詹姆书二世很高兴地接受了下来。
      
          他看到文件上的字体,兴致勃勃地说:“这是我爱卿坎特伯雷的笔迹。”但是,
      当他展开文件读下去时,他的脸色阴沉下来。
      
          詹姆士二世冷冷地说:“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这是一些出人意外的词句,
      我没想到你们会这样!这是叛乱的标志!”主教们说:“我们宁可为陛下流尽最后
      一滴血,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不愿伸出一个手指来叛乱。”国王开始发怒了,他说
      :“我告诉你们,这是叛乱的标志!我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恳请,你们竟敢对本国王
      至高无上的权力产生了疑问,在过去的英格兰,有没有一个高贵的教会人士对国王
      的权力产生过怀疑?!”詹姆士二世说着,叫大臣递给主教们一份《容忍宣言》,
      该宣言宣布:
      
          国王高于国会,王权高于法律,全体国民必须宣誓忠于国王陛下。詹姆士二世
      说:“你们必须印发我的宣言,在全同宣读、张贴。”主教们说:“我们遵循的是
      :敬畏上帝和尊崇国王,这两者,我们都须履行,我们将敬崇陛下,我们也必须敬
      畏上帝。”詹姆士二世自知理屈,说:“你们就这样对待我吗,别忘了,你们曾经
      支持过国会,难道将继续支持它?”他指的是曾经处死他的哥哥查理一世的国会,
      这显然是以“叛乱”罪名相威胁了。他怒气冲冲地斥退了6 位主教。
      
          主教们回去后,并没遵旨去散发和宣读国王的《容忍宣言》。星期天,原定有
      1 万名牧师参加的大会,结果只来了约200 人。
      
          詹姆士二世见主教们阳奉阴违,更加恼火,下令逮捕了7 位主教,把他们投入
      塔狱。当7 名主教被押往塔狱时,市民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跪在地上为他们祈
      祷。到达牢房时,狱卒为他们祝福。在关押期间,监狱长叫人每天送来酒菜,给他
      们饮酒解闷。
      
          詹姆上二世颁旨,于6 月29  日在威斯敏斯特大厦开庭审讯7 主教。主教们离
      开塔狱,在29  名贵族和大批绅土的陪同下,安洋地来到法庭。一路上,市民们仁
      立街头,低头祝祷。到了国会大厦,怯庭的整个大厅、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
      
          审判席上,除检察长外,有4 名法官和12  人的陪审团。罗们·莱特是首席法
      官,其余3 人是推事。庭审开始,检察长代表国王詹姆士二世提出起诉,指控7 名
      主教犯有“诽谤性煽动罪”。首席法官莱特表示赞同,一名推事也同意,但其余两
      名推事和陪审团成员,则表示反对。
      
          陪审团成员指出,国王詹姆士二世并不、也不可能拥有不受任何约束的、至高
      无上的权力。如果国王可以“搁置”一切法令,那末,臣民们除了生死唯命外,还
      有别的活路么?至于“诽谤性煽动罪”,更是莫须有的罪名,因为主教们的意图是
      纯洁的,他们是在国会的法令范围内行事。
      
          争论持续了一天,形势对主教们有利。
      
          第二天,6 月30  日上午9 点多钟,陪审团来到了法庭。法庭秘书站起来发问
      :“先生们,你们的意见如何?被告有罪还是无罪?”陪审长庄重地起身回答:
      “无罪!”顿时,大厅内近万人欢声四起,那响声似炸雷,简直要使大厅的横梁屋
      顶断裂。
      
          这时,詹姆士二世正在伦敦郊区的洪斯罗沼地,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力威慑伦
      敦市民而建立的兵营,有1 万5 千名士兵。7 主教被宣布无罪的消息传到那里,士
      兵们奔走相告,营地上欢呼雀跃。
      
          詹姆士二世听到将士们的欢呼声,赶紧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侍从回答:
      
          “陛下,没有什么,只是7 主教无罪释放。”国王一听脸色转灰,摇摇头说:
      
          “你能说没有什么吗?这样的审判结果,是再坏也没有了。”侍从们吓得连忙
      退出去。
      
          烦恼、愤怒的国王,岂能容忍法庭对他的蔑视而无罪释放7 主教?他又怎能容
      忍臣民们如此放肆地为此而狂欢?他下令严办狂欢的人们。但是,每当士兵把逮捕
      的人送交法庭,法庭却一一宣告他们无罪。国王的命令成了一纸空文。
      
          审判7 主教的失败,意味着暴君詹姆士二世政治上越来越孤立。他的专横统治,
      导致民怨沸腾,朝野共弃;他倒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当“七主教案件”还在审理的时候,1688  年6 月10  日,一个消息从王宫传
      出:国王的爱妃、年轻的玛丽生下一个男孩,父王给他取名爱德华·詹姆士。王亲
      国戚纷纷前来祝贺,宫廷内室,一片欢腾。詹姆十二世更是喜上眉梢,由衷高兴,
      因为爱妃玛丽是个天主教徒,小王子必将在天主教精神熏陶下成长。他自己年近花
      甲,归天之日为期不远,到时候,留下王后辅佐幼主执政,就足以弥补他没有能恢
      复天主教统治的遗恨。
      
          但是,王子刚呱呱坠地,“假分娩”、“假王子”的流言蜚语,便很快在百姓
      中传开了。有人从宫女那里打听到,说是王妃怀过孕,但流产了;也有人悄声密语,
      说小王子并非老国王亲生;更有人活灵活现地描绘,说王妃的大肚子裹的是棉花,
      清早“分娩”前夕,宫女把从外面弄来的一个婴儿悄悄抱了进来……众说纷纭,一
      时间伦敦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有人交头接耳议论。
      
          由于詹姆士二世不得人心,因此对这些流言,谁也无法证实,但谁也不去怀疑。
      此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两党在政见上是对
      头,但都对詹姆士二世深怀不满,都巴不得有关小王子的流言是真的。他们知道詹
      姆士二世已经年迈,因此并不想马上推翻他,而是耐心等待他病逝。他们认为他残
      暴专横统治是暂时的,他一旦归天,他们便准备迎请老国王前妻的长女、信奉新教
      的玛丽及其丈夫、荷兰的威廉亲王回来执政,由于当时种种的复杂原因,威廉等不
      及詹姆士二世归天,便于1688年10  月19  日,率领舰队出征英国。
      
          威廉亲王的舰队由630 艘战船组成,载着1 万2 千名士兵,长达20  英里,浩
      浩荡荡地开赴英国西南部的图尔港,一举夺取了埃克塞特城。
      
          英国西部广大新教居民,对3 年前蒙默思的起义和杰弗里斯的血腥迫害,记忆
      犹新。他们虽不敢公开欢迎威廉的队伍,却暗中大力支持。暴君詹姆士二世连忙派
      军队前往抵抗,结果连英军总司令也投向威廉一边去了。
      
          众叛亲离,形势险恶,詹姆士二世为挽救危局,决定向人民让步。他公开许诺
      :赶走荷兰军队以后,给老百姓一定的自由。但是,他的话再也无人相信了。
      
          11  月末12  月初,英国的许多郡纷纷倒向威廉,许多城市被威廉占领。
      
          詹姆士二世的亲信们和王室成员,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悄悄离去,就连他的亲
      生女儿安娜公主,也在伦敦主教的护送下逃走了。詹姆士二世听说小女儿出逃,仰
      天痛哭:“天哪!安娜你竟也抛弃了父王!”众叛亲离的国王,面对无法挽救的局
      面,决定出逃法国,让法国国王来保护自己和家属。
      
          12  月9 日夜晚,在凄风苦雨中,詹姆士二世送走了王后和王子,并说在24  
      小时之内他就赶来。10  日半夜1 点,他轻轻起床,在心腹们的陪同下,登上一只
      小船,前往肯特郡的法弗沙姆。船开了,詹姆士二世望着岸上朦胧的景色,泪流满
      面。他心里清楚,这一去是再也回不来了。小船开到半途,他又含泪把随身携带的
      国玺抛入河中。
      
          詹姆士二世乘小船到达了法弗沙姆,藏进一艘海关的小船里,准备越海逃往法
      国。但是,一群警觉的渔民和商人见他们行迹可疑,便把小船团团围住,喝问道: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詹姆士二世的心腹海尔斯爵士撒谎说:
      
          “我们是商人。”众人追问:“你们是商人?做什么生意的?”海尔斯回答说
      :“我们什么生意都做……”经过左右盘问,海尔斯哪里招架得住,终于露了马脚。
      詹姆士二世见人越围越多,无法脱身,只得双手捂住脸哭泣着说:“我是你们的国
      王詹姆士二世。”肯特郡的郡长是个忠诚的保王党人,他听说国王到了本郡,急忙
      赶来,把詹姆士二世迎请到他的府里,给予热情款待。郡长设宴为国王压惊,他举
      起酒杯说:“陛下,您是英国至尊至上的国君,千万不能离开英国呀!”当地另一
      位贵族也劝国王重整旗鼓,抵御威廉的军队,保卫王室的权利。
      
          再说伦敦的市民们,在11  日天亮时,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国王逃跑了!”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巷尾,互相议论。伦敦市内,警钟齐鸣,愤怒
      的群众捣毁了天主教堂,袭击天主教徒住宅,冲进天主教国家的大使馆。
      
          曾经助纣为虐的暴君詹姆士二世的心腹们,自知厄运临头,纷纷赶到海边,妄
      图潜逃,但不少人被逮住了。前面提到的以残忍闻名的杰弗里斯,也在逃跑途中被
      人认出。在伦敦街头,这些家伙被群众狠揍了一顿以后,送进了塔狱。杰弗里斯在
      塔狱里一直被关押至死。
      
          伦敦的骚动,吓坏了大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他们竭力催促威廉迅速进军伦敦,
      以便“恢复秩序”。威廉亲王却另有打算。他并非真想捉住并杀害自己的岳父,仅
      仅希望以大军压境的声势,胁迫詹姆土二世弃位而去。所以自从登陆以来,他的军
      队一直以“散步式”的速度前进。他得知国王逃离伦敦的消息后,才快马加鞭地向
      前赶路,14  日,荷兰军到达距首都不远的温莎。
      
          16  日,詹姆士二肚因出逃未成,重新返回了伦敦。
      
          詹姆土二世在伦敦再次突然出现,这使威廉感到既意外又为难,他知道老国王
      已在他的手掌之中,但不愿意伤害他,于是便决定暂缓入城,他要为岳父创造一个
      再次出逃的机会。
      
          17  日傍晚,威廉的土兵占领了詹姆士的王宫后,来到白厅。克雷文勋爵率领
      的王室卫队准备阻击,詹姆士二世眼见抵抗无效,便下令制止。荷兰兵顺利地接管
      了白厅。当晚半夜过后,詹姆士二世刚睡下不久,哈利法克斯等3 位勋爵,来到白
      厅,晋见国王,向他递交了一封信,并且说:鉴于事态的发展,威廉亲王将于第二
      天中午进城,为了安全起见,詹姆士二世必须在第二天上午10  时离开伦敦,到萨
      里郡的哈姆去。
      
          于是,詹姆士二世在第二天上午9 时,永远离开了他的王座所在地。
      
          12  月25  日,当人们正在欢度圣诞节的时候,被女婿逼宫出逃的国王詹姆士
      二世,到达了法国。法国国工路易十四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亲自带他去见先前逃到
      这里的他的妻子玛丽王后。
      
          从此,暴君詹姆士二世在法国国王的卵翼下,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贺雨田)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