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伊莎贝拉
      
          提起发现新大陆而名垂青史的哥伦布,当今可算是家喻户晓。然而,很少有人
      知道,在哥伦布成功的背后,敢于为他那遭人非议的西航计划承担风险,并鼎力支
      持他的却是伊莎贝拉女王。至于这位两班牙女王的身世,她的爱情婚姻,与西班牙
      的统一,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什么联系和影响,恐怕就更鲜为人知了。下面,就
      让我们来叙述一下这位女王动人的故事吧。
      
          在古代,西班牙不过是古罗马的一个省,外族入侵后开始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地跨当今的西班牙和高卢的大部分。8 世纪初,阿拉伯人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
      西哥特王国,建立了几十个“哈里发国家”。8 世纪末,法兰克人开始征服西班牙,
      也建立了一些封建小国。经过长期的战争兼井,12  世纪以后,在伊比利亚半岛上,
      除了卡斯提耳和阿拉贡两个大国外,阿拉伯人还残存一个格拉纳达国家。如果卡斯
      提耳和阿拉贡能联合起来,就能击败格拉纳达,西班牙也就能完成统一大业。而卡
      斯提耳和阿拉贡正是通过伊莎贝拉公主和斐迪南王子的爱情婚姻携起手来的。
      
          在现今马德里西北大约140 公里处有座寂静的村庄,叫马德里加尔,这就是昔
      日卡斯提耳国的王宫所在地。伊莎贝拉1451  年4 月22  日就在这里出生,其父是
      卡斯提耳王国的国王胡安二世。
      
          伊莎贝拉虽然是国王的长女,但谁也没想到日后她会继承王位。因为当时胡安
      与其前妻已有了26  岁的王太子恩里克,而且伊莎贝拉的母亲两年以后又生下了阿
      方索王子。
      
          胡安二世体质孱弱,昏庸无能,生来就不是作帝王的料子。因而,他在位期间,
      王公贵族专横跋扈,国势日益衰败。伊莎贝拉的母亲也叫伊莎贝拉,是葡萄牙王国
      的公主。胡安二世丧妻后,把她从葡萄牙娶来作为第二个妻子。
      
          她年轻漂亮,但生性暴烈,她不仅与王太子恩里克冰炭不容,而且也看不惯滥
      用职权、胡作非为的宰相德·卢纳,与他针锋相对,处处为敌,最后终于将不可一
      世的宰相送上了断头台。懦弱无能的胡安二世一贯胆小怕事,因此而深受刺激,从
      此卧床不起,于1454  年去世。这时,伊莎贝拉公主3 岁,弟弟阿方索才8 个月。
      
          父王死后,王太子恩里克继位,称亨利四世。他对国家政事昏庸骄狂,是个十
      足的昏君,当时欧洲人都称之为“无能的恩里克”。不久,他就把一向与自己不和
      的继母连同年幼的弟妹赶出了宫门。伊莎贝拉随母亲来到乡下,住在阿雷瓦洛堡,
      过着平民般的田园生活。由于生活上一落千丈,屈辱和贫困使她的母亲渐渐变得精
      神失常,成了疯子。伊莎贝拉不得不肩负起照料弟弟和母亲生活的重任。
      
          恩里克结婚多年,但一直无子女。他与第一个妻子离婚后,娶葡萄牙公主为妻。
      这第二个妻子,年轻漂亮,几年过去了,仍未生育。人们普遍认为,是恩里克生理
      上有缺陷。但两年之后,王后却生下了一个女儿,朝野内外一时议论纷纷。
      
          以托莱多大主教卡罗里和海军司令恩里克斯为首的贵族集团,一向与王权抗衡,
      是亨利四世的死对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件事。于是,他们认为刚生下来的乔安
      娜公主不是国王的女儿,而是王后与骑士贝特朗生的孩子,并以此为由对国王提出
      了“不信任案”。当时在卡斯提耳王国,贵族们常常以提出“不信任案”的方式来
      更换他们的国王。
      
          贵族们在布尔戈斯集会,宣布废除亨利四世,拥立一个“新国王”,即先王的
      次子、伊莎贝拉公主的弟弟阿方索。于是,年仅11  岁的阿方索就被反叛的贵族集
      团以“阿方索十二世”的名义推上了政治舞台。这样,卡斯提耳王国就出现了两王
      并存,爆发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内战。
      
          混战中,13  岁的伊莎贝拉公主被带到哥哥恩里克的王宫,作为人质软禁起来。
      但她始终偏向于弟弟一方。3 年后,伊莎贝拉勇敢地逃脱兄长的监禁,回到了弟弟
      的营地。姐弟久别重逢的喜悦来尽,数月后的一天,年幼的阿方索十二世突然身亡,
      据说他死于非命,被人毒死。伊莎贝拉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悲痛欲绝,恨不得去修
      道院度过余生。
      
          反叛的贵族集团突然失去君主以后,便着手拥立伊莎贝拉公主为女王。
      
          但是,伊莎贝拉公主却执意不从。她回答说:“只要兄长恩里克国王活在世上,
      任何人也无权篡夺王位。二世并立以来,可怜的卡斯提耳人民受尽了苦难。我弟弟
      的死正说明上天不允许二王并存。今后我要协助兄长重新建设国家。”伊莎贝拉这
      一席深明大义的话,使内战双方幡然悔悟,亨利四世和贵族们签订了和约,共同承
      认伊莎贝拉为王位继承人。卡斯提耳的王位之争暂告平息。
      
          这时,伊莎贝拉已是个17  岁的少女。这位女王位继承人的婚事自然成了朝野
      上下各种势力共同关注的问题。伊莎贝拉小的时候,她的母亲曾谈起想把女儿嫁给
      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倾向于西班牙统一的一派贵族便旧事重提,极力主张伊莎贝拉
      与斐迪南结婚,这样在斐迪南登位后就能实现卡斯提耳与阿拉贡的合并。但恩里克
      却不同意,他治国无能,想通过伊莎贝拉的婚事来与欧洲强国联姻,以巩固自己的
      统治。他朝三暮四,一会儿说要把公主许配给法国的居也纳公爵,一会儿想与英国
      王室联姻,一会儿又说要把妹妹嫁给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
      
          伊莎贝拉虽然年轻,但办事却颇有主见,不为他人所左右,更何况是她的终身
      大事呢!她知道,作为王位继承人,自己的婚事需要国王的恩准,但她又不愿听任
      昏君哥哥任意摆布自己的命运。为此,她特意派她的亲信教士先后去巴黎和萨拉戈
      萨探访,了解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兄弟居也纳公爵和阿拉贡王子斐迪南的情况。教
      士回来向公主报告说,居也纳公爵是个“懦弱无能、担当不起重任的人”,而斐迪
      南王子却是“一个出类拔荤的年轻人。他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身材匀称,精神饱
      满,一眼望去就知道,他无论干什么事都能胜任”。在这两个对象中,谁是自己意
      中人是不言自明的。伊莎贝拉公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斐迪南王子。况且斐迪南在公
      主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为她的母亲早就提过这门亲事。
      
          但是,恩里克国王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这时他己打定主意,要把公主嫁给
      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阿方索是个肥胖的中年人,与卡斯提耳王室有血缘关系。
      伊莎贝拉公主出于国王的压力,只好跟葡萄牙派来的使节搪塞一番。说她本来也想
      考虑这桩婚事,只是教会规定不许近亲婚配,所以难以答应。恩里克国王也不好强
      迫她,只好说,他日后将派专使前往罗马,请求教皇特许。去罗马申请特许,需要
      时日。拖延时间,无疑对伊莎贝拉公主有利。于是,公主马上暗中派两名使者前往
      阿拉贡,向斐迪南王子表示自己的爱情,说愿意和王子结成百年之好。
      
      
      
          斐迪南收到公主传来的信息后,喜出望外,对公主的容貌和聪明正直的人品早
      有所闻。他不久前也派人向伊莎贝拉公主求过婚。但此时他父王双目失明,母后也
      病重在身,国内又有新的叛乱,他一时无法抽身前来和公主成亲。他只是表示接受
      公主的爱情,当场在婚约上签字,并托信使给公主捎去一条价值4 万金币的项链。
      这条项链本是家传珍宝,赠送给心上人伊莎贝拉,以表示自己的情意。
      
          恩里克国王后来知道妹妹与斐迪南王子私订了终身,气得暴跳如雷,他以不服
      从王命为由,下令拘捕伊莎贝拉。公主闻讯逃往马德里加尔,后又在一名大主教的
      帮助下出逃到奥卡尼亚。渴望统一和安定的老百姓们,得知公主与斐迪南王子将结
      成良缘的消息后,奔走相告,纷纷前来帮助公主对抗国王。当国王的军队来逮捕伊
      莎贝拉时,奥卡尼亚的人民走上街头,高呼:“卡斯提尔——阿拉贡!”他们挥舞
      着两国的旗帜,截住国王的军队,使伊莎贝拉得以逃脱,躲到一个秘密地方。
      
          公主知道,自己躲藏的地方迟早会被国王的军队发觉,于是,她又派信使去通
      知斐迪南王子,说是情况紧急,请他务必乔装潜来她的隐藏地,马上举行婚礼,造
      成既成事实,使恩里克国王奈何不得。王子得讯后,化装成一个挑夫,混在一个商
      队里潜来伊莎贝拉住地。王子这时只有17  岁,他比公主小11  个月。两个有情人
      终于相会了。1469  年10  月,他们在巴里阿多里德的胡安·比维罗宫里举行了盛
      大的婚礼。
      
          恩里克国王得知公主和斐迪南正式结婚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扬言要发兵讨伐。
      伊莎贝拉一再上书申辩,并一再表示愿意继续效忠国王,但国王却置之不理。由于
      伊莎贝拉一直住在支持她的省区里,国王也拿她没有办法。
      
          第二年,公主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也叫伊莎贝拉。后来在罗马派到西班牙的大
      主教的调解下,恩里克才和他的妹妹伊莎贝拉言归于好。
      
          虽然恩里克反对妹妹的婚姻,但他并没有剥夺她的继承权,也没有说让乔安娜
      公主继位。优柔寡断的国王,直到1474  年12  月12  日逝世,也未明确表示最终
      由谁来继承王位。他死的那天,伊莎贝拉正在塞哥维亚市,这里离马德里大约90  
      公里。当时,她的丈夫斐迪南恰好回阿拉贡去平息叛乱,为年迈的父王解围。伊莎
      贝拉手持兄长去世的讣告,心里有些矛盾:是否等丈夫回来再继位?但诚心诚意拥
      护她的塞哥维亚市民们,却等不及了,他们拥到公主住的宫殿,提出要她立即即位
      的请求。于是,她当机立断,决定第二天就举行登基加冕仪式,以免出现王位继承
      的纷争。
      
          第二天,身穿洁白丧服的伊莎贝拉来到等候多时的塞哥维亚市民面前。
      
          她骑着马来到大教堂。她外貌俊美,看起来既威严又坦诚。当她戴上王冠,宣
      誓就位,坐上卡斯提耳国王宝座时,人们连声高呼:“伊莎贝拉女王万岁!”这一
      天,她时年23  岁7 个月零20  天。
      
          不出伊莎贝拉和支持她的统一派贵族所料,加冕仪式一旦举行,许多城镇乡村
      都倒向塞哥维亚,议会也立即承认了伊莎贝拉的女王地位。只有顽固坚持自己封建
      特权的大贵族对此十分不满,他们决定勾结葡萄牙国王阿方索,让阿方索与乔安娜
      公主结婚,并把乔安娜扶上王位,以与伊莎贝拉争夺卡斯提耳的统治权。这时,乔
      安娜只有15  岁,而阿方索五世已快50  岁。葡萄牙国王所以要娶这个年幼的公主,
      主要是想夺取卡斯提尔的王位。
      
          阿方索与乔安娜订婚后,就在1475  年5 月率领两万多军队越过葡卡边境,占
      领了帕伦尼亚。反对伊莎贝拉的力量汇集到他的大旗下。而年轻的伊莎贝拉女王,
      一没有军队和足够的金钱,二没有作战经验,但她具有一种不屈服于外力的决心和
      毅力。她和丈夫斐迪南四处奔走,号召人民奋起保卫自己的国土,很快便组织起一
      支4 万人的军队。卡斯提耳人民对胡安二世和亨利四世这父子俩的昏庸统治早已深
      恶痛绝,更不愿意让一个在外族扶植下的国王再骑到自己的头上,因此,他们一致
      支持伊莎贝拉女王,在战争中表现得异常英勇。经过4 年的战争,1479  年初在托
      罗的决战中,卡斯提耳军队彻底打垮了阿方索的军队。2 月24  日双方签订了《特
      鲁西略条约》,条约规定解除阿方索五世与乔安娜的婚约,葡萄牙军撤出卡斯提耳。
      
          也就在这一年的1 月19  日,阿拉贡国王去世,王子斐迪南登上了王位。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这一对国王伉俪早就盼望的两国合并,便自然而然地宣告实
      现了,在他们两人的联合治理下,西班牙的国力逐渐增强。1491  年年底,他们率
      军征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强国格拉纳达。1492年1 月2 日,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率军开进了格拉纳达城,已宣布投降的格拉纳达国王拱手把该城
      的钥匙交给他们。从此,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统治,完成了历代君主梦寐以求
      的西班牙统一大业,奠定了当今西班牙的疆域。
      
          正当西班牙与格拉纳达酣战之际,伊莎贝拉在1485  年收到麦地纳。塞利公爵
      的一封信。信中向她推荐了一个胸怀伟大的西航计划的意大利人,他就是航海家哥
      伦布。
      
          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1451  年出身于一个毛纺业工匠家庭。他小时候就
      读过马可·波罗的游记,憧憬东方,渴望到中国、印度去寻找黄金和香料。他相信
      地球是圆的这一学说,认为从大西洋往西航行也可到达东方,而且这条线路比绕道
      非洲要近得多。哥伦布的远航计划,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他最初寄希望于
      葡萄牙。1484  年他请求葡萄牙国王支持他的西航计划。但国王认为他想人非非,
      只是幻想而已,加上当时葡萄牙正忙于非洲事务,可望找到一条绕过非洲去印度的
      路线,因而拒绝了他。于是,哥伦布又来到西班牙,通过公爵把计划报告了女王。
      1485  年5 月1 日,伊莎贝拉女王在王宫接见了哥伦布。女王对他依据地圆学说而
      制定的西航计划颇感兴趣,只是当时忙于和格拉纳达打仗,拿不出钱来。但女王未
      将他拒之门外,而是把他留在身边供养起来,并将他的计划交专家委员会审查。
      
          哥伦布继续以满腔热情奔走呼号,女王也一再接见哥伦布,但因斐迪中国王下
      不了决心而拖延下去。
      
          1492  年初,攻克格拉纳达后,女王终于说服丈夫支持哥伦布的航行计划。4 
      月17  日,女王和国王跟哥伦布签订了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女王从几近空虚的
      国库中抽出巨额资金,支持哥伦布的计划。女王还带头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为远航筹
      款,一批富商也慷慨解囊。
      
          哥伦布的第一次远航终于在1492  年8 月3 日成行了。他率领83  个人,分乘
      “圣玛丽亚”号等3 艘海船,向西航行,前往那未知的东方。他的船队左茫茫的大
      西洋上飘泊航行了两个多月,最终在1492  年10  月12  日“发现”了一块陆地。
      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他以为是到了印度,就
      把当地的土著人称作“印第安人”。其实到达的是今日的华特林岛,离印度还远着
      呢。后来,他们又到了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
      
          1493  年3 月,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的盛大欢
      迎。这个昔日的无名之辈顿时成了名震天下的英雄。哥伦布向女王和国王报告了探
      险的经过,声称他发现了一条经过大西洋通往东方的航线。伊莎贝拉饶有兴趣地听
      着他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决定全力支持他继续探险。国王和女王还特意把哥伦布留
      在宫中数日,让他详详细细地把探险沿途所见所闻一一禀告。后来,哥伦布又先后
      3 次向西航行,最远到达了今天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1506  年5 月20  日,他病
      逝在西班牙。直到死,哥伦布都坚信自己发现的是印度、中国的岛屿,而不知道他
      踏上的是欧洲人原来未知的美洲新大陆。但是,他的新发现却给了欧洲难以想象的
      冲击,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然而,如果没有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两位国王的鼎力支侍,当时已四处碰壁的哥
      伦布西航计划,很可能搁浅甚至夭折,那么“发现”新大陆的时间,也许会延后数
      十年,甚或一二百年,东、西两个世界的相汇也将推迟,世界或许就不是今天这种
      样子了。
      
          伊莎贝拉作为君主,事业上轰轰烈烈,不愧是影响历史进程的有作为的统治者
      ;而作为母亲,在晚年却屡遭不幸,是个坎坷多变的戏剧性人物。她一生共有5 个
      子女。为巩固西班牙在欧洲的地位,她通过子女联姻与周围国家结成联盟。但大多
      数的联姻却未必幸福。
      
          1504  年11  月26  日,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年仅53  岁。
      
          (陈中)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