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争雄(2)
      
          在大厦竣工之前,约翰·拉斯科博命令建筑师们重新修改大厦草案。一个月后,
      在一次第五大街联合会的午餐聚会上,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宣布帝国大厦已从八十
      层长到八十五层,高一千零五十英尺。它将比克莱斯勒的杰作恰恰高出阿尔弗莱德·
      史密斯两只鞋子的长度。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的这番话可以看成是在日后竞争之前
      的一场热身。几周后,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宣布,他和几位合伙人预计齐柏林航空
      公司将很快将在纽约开通横跨大西洋、美洲大陆、亚洲的航线,并有可能建立南美
      线路。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继续说,本着为将来着    想的原则,他和他的伙伴决
      定在帝国大厦上加装一个二百尺高的“航空系留塔”。他承诺电梯会在七分钟内将
      齐柏林乘客从顶楼迅速送达第五大街。至于其他细节问题, 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声
      称自己无可奉告。 
      
          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刚刚辞去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职务,该公司的董事会
      同意为大厦建设提供两千七百五十万的贷款。贷款条约中规定大厦必须在一年之内,
      即一九三一年四月一日前完工。当继阿尔弗莱德·史密斯之后担任纽约市长的富兰
      克林. 罗斯福问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大厦将于什么时间投入使用时,史密斯的答案
      是一九三一年五月一日。 
      
          “我看恐怕要到明年十月,”罗斯福说道。
      
          “不,”阿尔弗莱德·史密斯许诺说:“不信你可以把那一天在日历上标出来。”
      
          一九三〇年二月,年久失修的瓦尔道夫旅馆只剩一些断壁残垣了。阿尔弗莱德·
      史密斯挑选圣帕特里克节作为吉日,这一天威廉姆·兰姆和工程承包人几个月精心
      策划的计划终于付诸实施了。一支三千多人的建筑工人大军迅速到达工地。起重机
      摇摆着把钢梁送入预定方位,这批钢梁从匹兹堡市炼钢炉中取出还不到十八个小时,
      短短几个小时前还码放在新泽西州的一片空地上等待运送。大厦骨架以每星期四层
      半的速度向上挺进。到了六月,两百九十个砖瓦匠和三百八十个搬运工在钢铁工人
      之后离开地面,升入空中工作,连吃饭时间都呆在这座由成千上百万块砖石砌成的
      未建成大楼里。紧跟着他们的是石匠,他们用二十万立方英尺的印第安那大理石把
      整座大厦镶上了薄薄的一层表皮。工人们又用三百吨抛光的铬镍合金把这层灰色的
      表皮装饰得奕奕生辉,大厦的六千四百个预留窗口也放置了红色金属窗框。
      
          运货卡车阻塞了附近的街道,升降机迅速地把钢材、瓷砖、铁皮、铁丝、木料
      和管材运到上面,小型轨道车再将这些材料运到搬运工那里。起重机将成捆的钢梁
      吊给二百八十五个钢铁工人,铆钉工人在摇摆的钢梁上捶打红烫的铆钉将钢梁铆在
      一起,连空气都似乎被他们震得呜呜作响。工人们在大厦的骨架上爬行,  工地上
      建起了四个食堂为工人们提供午餐,男孩子们在工地里穿梭着叫卖牛奶和香烟。过
      往的行人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聚集在人行道上。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的反应另人
      吃惊,“我犯了一个错误,”  他怀疑地摇摇头,这样对纽约星期日报的记者说:
      “这种错误犯一次就足够了。当我看到那些铁匠和石匠小伙子们在悬空的钢梁或一
      尺见方的石料上跳芭蕾舞时, 我的心都悬了起来。我真是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九月九日,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系着领带,手拿银铲和约翰·拉斯科博、皮
      埃尔·杜邦、威廉姆·兰姆一起来到大厦在第五大街的入口。五千人聚集在一起观
      看阿尔弗莱德·史密斯为大厦奠基, 奠基石是一块四千五百万镑重的瑞典花岗岩。
      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在奠基石背面放了一个铜盒,盒子里装着一份大厦的历史记录,
      阿尔弗莱德·史密斯本人与两位合伙人、建筑师们的留影,当时通用的共计一百美
      元的硬币与钞票, 另外还有一份当天的纽约时报。“如果这个大楼将来有一天要为
      建设另一座更棒的大楼而被毁掉时,那时的人们将会通过这些实物来准确地了解今
      天的历史,”阿尔弗莱德·史密斯抱着大楼总是会越盖越高的想法,无比感叹地说。 
      
          在此之前的十年中,纽约的人口增长了二百万,总数几乎达到七百万。纽约市
      计划拆毁一批建筑,到一九三〇年九月,一千五百九十八座建筑已经夷为平地,一
      千二百六十五座有待拆毁。摩天大楼仍然是新事物,地产专家所关心的问题是大楼
      究竟能建多高。一个工程师向美国焊接协会宣称建造一里高的大楼是完全可行的,
      而这一高度相当于帝国大厦的四倍。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克莱德? 莫理斯教授则预言
      当高风袭击这些超高建筑时,居住者可能会得一种类似晕船症的疾病。
      
          一九三〇年九月下旬,钢铁工厂的工人用铆钉固定了帝国大厦上的最后一块钢
      铁。一面美国国旗在一千零五十八英尺的高空升起,大厦顶梁上的十几个工人欢呼
      着向它挥帽致礼。直到今天,走过纽约市中心大街的人们一抬头就会看到威廉? 兰
      姆这一简洁优雅的设计作品,帝国大厦与以前摩天大厦那种层层叠叠的古典装饰不
      同,它的大理石外表全部采用笔直的线条,去除了飞檐或其他饰物的累赘。另外传
      统的做法是将窗口嵌在大厦前面,这样可以使居住者从视觉上感觉到大厦的高度,
      威廉姆·兰姆抛弃了这种设计方案,他认为这种做法对一座高一千英尺、宽二百英
      尺的大厦不起作用,它会使大厦看上去像由一个又一个的凹陷的方框组成的单调表
      格。威廉姆·兰姆设计的窗口高度几乎与大理石表层齐平,大厦表层由闪闪发亮的
      镀镍钢板组成,看上去非常平滑,像用机器打磨过一般,坡度平缓的尖顶使大厦看
      上去比实际高度还要高。
      
      
      
          在铺天盖地的有关帝国大厦的报导中,在阿尔弗莱德·  史密斯有关潮流变迁
      的沉思默想中,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却一直没有被认真考虑过。一九二九年十月二
      十九日, 即瓦尔道夫大楼被拆毁几个星期之后,股票市场急剧下跌。短短一天之内,
      一千六百万股票被大量抛售,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私下里,阿尔弗
      莱德·史密斯忧心忡忡。约翰·拉斯科博也几乎整夜未眠,直冲云霄的帝国大厦会
      给他带来巨大回报的预言立刻显得站不住脚了。如果约翰·  拉斯科博不那么虚荣
      的话,或许此时做一些补救措施还为时未晚。但最终没   
      
          有丝毫迹象表明几位合伙人对这件事做过理性的思考。
      
          如果阿尔弗莱德·史密斯曾经相信帝国大厦不用花多大力气就会获得巨大收益,
      那他就完全错了。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承租者,而当时的情形
      却是商人们都在削减用于办公室的费用,很少有人需要租赁新的办公大楼。他曾寄
      希望通过这次投机行为从政治失意的痛苦中摆脱出来。但这份工作却困难重重,耗
      尽了他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对大厦前景的信心让人疑惑。“我
      们有理由相信大厦一完工就会全部租赁出去,”在市场急剧低靡两个多月之后,阿
      尔弗莱德·史密斯还在一直坚持着。离大厦竣工的日期越来越近了,行人议论纷纷
      :“他们怎么来填充大厦呢?到哪去找那么多公司来租出去呢?”
      
          这场经济危机影响了每一个阶层的人们,尤其是对刚刚成为移民到美国的爱尔
      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人来说,这更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帝国大厦简直就是阿尔弗
      莱德·史密斯成千上万的雇佣工人的天赐之物,这份工作对他们像一根救命稻草一
      样重要。一九三一年四月初,帝国大厦的建造工作已接近尾声。一天上午八点,一
      个三十岁穿蓝衬衣、灰裤子的意大利木匠在来到工地,说他想找份工作。他显得很
      沮丧。他乘电梯升到楼顶, 然后从一个窗口跳出, 摔死在第二十一层上,工人们发
      现了他血肉模糊的尸体。警察调查发现此人曾经在大厦工作过,有一个妻子和一个
      孩子。 
      
          好像经济方面的坏消息还不够糟糕一样, 阿尔弗莱德·史密斯和他的合伙人在
      飞艇系泊方案上又面临技术难题。任何人只要考虑到在如此高度卸载乘客所需解决
      的力学问题,就都无奈地放弃了。  从力学上将,高建筑物会使微风变成无法计数
      的气流,都市高楼耸立的街道就像不断喷涌气流的烟囱一样,屋顶反射阳光也会产
      生方向不定的小风暴。在变化莫测的风暴中,庞大的飞行器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才能
      降落到帝国大厦尖利得有如桅杆的升降台上呢?难道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真的希望
      看到旅客离开在大风中颠簸的飞船登陆到一个离地面四分之一英里高、漫长而动荡
      的跳板上吗?世界的最富有经验的飞行员,驾驶齐柏林飞艇做寰球飞行的第一人—
      —雨果·艾肯那的回答令人尴尬:“我决不会驾驶齐柏林飞艇冒这个险,”他对一
      个晚报记者说。尽管如此,一九三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钢铁工人还是冒着浓雾,
      不辞劳苦地在大厦顶上安装了二百英尺降落台的最后一个螺母。 
      
          当脚手架终于从降落台上落下来时,对飞艇系泊计划不断增长的保留态度似乎
      显得无足重轻了,正是这一计划促使建筑师威廉姆·兰姆完善了他伟大的作品。这
      是威廉姆·兰姆为曼哈顿献上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大厦的桅杆好像是被铸铝的巨翼
      支撑着,在霞光辉映之下闪闪发亮光彩耀目。从动工之日算起,经过一年零四十五
      天, 帝国大厦终于竣工了。由于恰逢经济危机,建造整座大厦所花费的成本还不到
      四千二百万美元。假如阿尔弗莱德  ·  史密斯及其合伙人对大厦的经济前景有任
      何不祥的预感的话,他们也不会让它来破坏这欢庆的时刻。 
      
          一九三一年五月一日是一个天气凉爽,晴朗无云的日子。这天,在位于第五个
      大街的入口处的帝国大厦门前,阿尔弗莱德·史密斯的孙子、孙女——玛丽·  华
      纳和亚瑟·  阿尔弗莱德·  史密斯合力为大厦剪彩。阿尔弗莱德·史密斯上前一
      把将剪断的饰带拉下来,随后几百个受到邀请的客人涌入大厦大厅,众多维持秩序
      的警察将数以千计的旁观者挡在了门外。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结束阿尔弗莱德·
      史密斯政治生涯的人物——赫伯特·胡佛总统走进白宫的电报室按下按钮,一时间
      帝国大厦的大理石大厅里闪光灯闪耀不停。阿尔弗莱德·史密斯邀请客人们到八十
      六层的瞭望台欣赏风景。 
      
          瞭望台的护栏内挤满了男男女女, 他们为眼前的风景所震惊——纽约的全景象
      一张地毯一样在他们脚下铺开,一览无余:布鲁克林的工厂,史坦顿岛的绿色丘陵,
      纽约市最北端布朗克斯区的公寓和奎恩大街两旁的树木全部尽收眼底,大大小小的
      船只像虫子一样在水面上爬行,向南可以看到费雷泽诺桥的纽约湾海峡以及所有出
      海口。透过栏杆的间隙向下俯瞰,在第五大街和百老汇上行驶的小轿车和卡车就好
      像在一条条带子上一寸一寸地缓缓移动。鸟瞰都市的其他摩天楼使人们平日对它们
      所怀的敬畏之情顿减。“从如此的高度看去,几乎所有人都会因为感到人类本身及
      其创造物的微小而惊呼,”一个记者这样描述道。 
      
          当晚,夜幕降临, 万灯璀璨之时, 史密斯通过无线电波满怀感慨地表达了他对
      纽约这一变化的体会。“我母亲出生时,帝国大厦所在地还是一片农场, ”史密斯
      说,“而现在这块土地的价值是两千万美元,不过从大厦的顶层你还能看到长岛残
      留的菜园中生长着的卷心菜。怀想旧日的感觉真是美好,那时的纽约显得拥挤破旧,
      三层的上流人士住宅,安静柔和的汽灯光芒,马铃阵阵的街头……让我们再看看今
      晚这座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还有那环绕曼哈顿岛的璀璨灯火,急
      速奔驰的汽车,这些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从旧纽约一步跨入了新纽约—
      —这个作为世界中心和产业中心的人间仙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