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Tue.Dec.26 2006
      
        写完标题发现很有歧义,书信也是信,信任也是信。而我想说的是后者。
      
        今天看了两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师》、《墨攻》。看似毫不相关的两部电
      影,却被我联系起来。前者是西方故事、儿童片、魔幻片,后者是东方故事、战争片、
      古装片,但都在讲道理,以不同的形式借不同人物的嘴讲述着类似的人生哲学。
      
        信或不信,在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引发代理之争。股东们一方面希望通过授权
      有效激励发挥职业经理人的特长,另一方面却又担心着职业经理人会心存二心,谋图
      私利。说到底,职业经理人也不过是个“外人”。
      
        信或不信,在执政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
      天下,那得天下之后呢?会一如既往,还是过河拆桥?世上的故事似乎永远经不起追
      问,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绝对理性,在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至少现在还不行。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对称
      的结果是,人不可能作出最佳决策,因为风险不确定,未来不确定。我们不知道这一
      刻自己的所为他人在下一刻会如何看待,如何反应,造成怎样后果,甚至连自己下一
      刻的行为都难以预料,又如何准确计算利益得失?于是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
      判断都是短视的。当然也不排除某些状况下某些人的幸运,恰好估算了主要决定因素,
      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大多数时候,人只能站在自己立场上去思考,为维护自己利
      益最大化而有所行动。作为观众,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剧中人物的盲目,嘲笑着他们的
      急功近利;但在生活这出大戏的舞台上,没有谁能孤立于主观情绪之外,冷静客观评
      判遭遇,预测未来。
      
        又或许,生活原本就不需如此的算计,如此的“绝对理性”。总是做着应该做的
      事情,似乎是很难享受到快乐的。更甚者,我们被应不应该束缚住手脚,忘记去寻找
      心底那最深切的渴望。有个词叫“机关算尽”,到头来很可能大部分的状况都是自以
      为是而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者戴着有色眼镜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接受信息。这么
      辛苦又为哪般?用排他法永远只能试图模拟真相,对于真相我们只能无限接近而已。
      还不如简单的相信,对他人的话、他人的举动,而不去大费周章“挖掘”那言语行为
      背后的潜台词。
      
        于是有人选择相信。
      
        相信上帝创造万物,相信上帝无所不能。相信自由、平等、博爱,相信世界和平、
      美好。相信亲情友情爱情,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相信祝福可以赐予人力量,祈祷
      能够改善现状。
      
        信,简单的快乐。不信,繁琐的痛苦。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选择。
      
        其实一切取决于立场如何,假设、前提如何。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世界可认知?
      只可感知?自私乃人性之根本?后天养成?
      
        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为人处事方式。很难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因
      为标准本身也是不同时代不同主流群体的价值取向体现而已。
      
        只是信任是太过脆弱的东西,易毁不易结。于是最初选择相信追求简单的快乐的
      人在受挫之后很可能转而不信。
      
        而一旦陷入繁琐的痛苦,往往不能自拔,只会持续甚至加固这样的负面循环。
      
        小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简单的相信,相信人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而小
      孩子终究会长大,遭遇到欺骗之后,他们能否继续那简单的幸福?又或者,在一次次
      挫折之后,变得敏感、脆弱、神经质。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