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就在给本书作结之际,一眼就瞥见母亲正拿着放大镜,认真地逐字阅读那本刚
      刚出版不久的《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当下不觉有几分感触。
      
          准确地说,这本访谈录是《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意外的衍生品。2003年的
      我,南来北往,一头扎进中国民办学校的群落间,一门心思想完成一个记者对于中
      国民办教育的记录和思考。当然,在既定的采写提纲中,民办中小学、民办高校都
      是我采访的对象。其中,民办高校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部分,它的市场化特征凸显
      的运作、迥异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模式,实在很难将两者“融于一炉”地一言以概
      之。而在《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有限的容量中,想极尽其形地反映出民办高校
      真实、完整的面目,以及我在采访十多位民办高校校长时的感受,显然并不容易。
      于是,我萌生了写作《中国十大民办大学校长访谈录》的念头。
      
          现阶段的民办高校承担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吸纳的生源主要是广大的落
      榜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读的民办高校,成为每年广大落榜生颇感困惑的事。一
      方面民办高校的社会评估机构发育尚不健全,不能给他们择校提供权威可信的信息,
      另一方面弥漫于网路、媒体的信息过于泛滥、芜杂,令学生及其家长感到无所适从。
      而一本相当个性化的新闻访谈作品,展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民办大学的办
      学理念、学校特色、竞争策略以及发展障碍,包括校长的个性风格等等,对于广大
      意欲进入民办大学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本相对客观、真实且生动的“择校指南”。
      当然,访谈录中对目前民办高教界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竞争……格局的演化、《促
      进法》对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意义等都有所涉及,相信这些代表中国民办大学最优秀
      的声音必将引起民办高教同行的关注兴趣。
      
          由此,便有了这本书的成熟构思。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对十大民办大学的选择依据是,2002年4 月由中青择校俱
      乐部、新浪网、择校网、厦门大学高教所民办高教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中国十
      大万人民办高校形象展示”活动。经中青择校俱乐部历时半年对国内优秀民办大学
      (共50 所) 的在校生人数统计调查,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的民办大学有西安翻译学
      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西安思源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湖
      南涉外经济学院、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大宇学院、
      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及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等12所民办高校。这个评选结果因为依
      据的是当时的在校生人数,因而相对客观。纳入本书采写的“十大校长”基本依托
      此次评选结果而产生。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这本访谈录采取的是对话体,因此文本中尽可能多地保留
      了校长本人的语言风格,具有口语化、可读性的特点。
      
          “十大校长”的采访主要于2003年5 月到7 月间陆续完成,正值“非典”肆虐
      期间。那段日子现在想来十分难忘,在过了重重“填报健康卡”和“量体温”的关
      卡后,我甚感欣慰的是,校长们“冒险”面对我这个来自疫区的记者,欣然、从容
      地接受了我的访谈。同时,也十分感谢他们为我的采访提供的种种便利。
      
          在此特别感谢中青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总经理的吴卫东对于本书的采
      访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和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亦感谢北京宝利嘉公司,以独到
      的眼光出版了拙作《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以及这本访谈录。
      
          张立勤
      
          2004年7 月15日于羊城无忧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