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气勃发周延波(1)
      
          “我们更注重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张思源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依托交大的资源,这个可能对思源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包括考生和家长都会看重这点。
      
          周延波我们思源的领导和一些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交大在职的和退休不久的领导
      干部,到目前我还是交大机械学院的副教授。学校的管理是效仿交大的学校管理和
      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就是要学习公办学校较成熟的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
      结合民办大学的灵活机制。所以我们学院发展得很快,很稳定,很健康。学校成立
      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罢课、罢餐、非正常死亡等事件。我们的管理非常严格、到位。
      我们有交大产业集团总公司作为我们办学的后台背景,如果没有他们做担保,我们
      的贷款也成问题。其他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学校从来没
      有发生这类问题。
      
          张您刚才讲到依托交大百年名校的资源,一个是领导班子,一个是在管理方面
      把它的传统优势延伸过来。另一方面,我注意到你们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交大也是一
      脉相承。西安光上了万人的高校就有5 所, 生源的竞争也很激烈, 在这个形势下, 
      思源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不是它的专业?
      
          周延波我们的专业设置和西安其他4 所民办高校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主要是以
      文科类的管理、外语、经贸为主,我们是以工科为主,这种专业上的区分在一定程
      度上就避开了同类竞争。另外,我觉得现在的竞争还没有到白热化地步。去年(2002
      年) 全国报考大学的人数是490 万人,实际录取了330 多万,还有160 万人没有机
      会上大学。2003年报考人数是630 万,录取370 万,还有两三百万人没上大学,这
      个空间挺大的。
      
          西安学校之间的竞争固然激烈,但其他省的竞争也一样激烈,这不是简单的数
      量上的竞争,还有学校知名度、教育质量、学生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竞争。反映在
      收费上,西安要比江西明显地高出1/3 左右,江西学年收费大约4 —5 千之间,西
      安大约6 —7 千元。
      
          我们学校学费是6000元,在西安是偏低的,但比外省的还是要高。当然还有生
      源质量上的竞争,我们去年招收的计划外学生95% 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92% 都参
      加过当年高考,参加高考的学生中86% 都在陕西省的高考分数线之上。
      
          张思源的生源质量还是不错的, 是不是你们的把关意识比较强?
      
          周延波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必须要有高中毕业证书和普通
      中专毕业证书,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都不行。我们还试着去把民办高校按普通高校
      那样去做,不像有些民办大学特别注重实际动手能力,我感觉他们不是在培养大学
      生,而是在培养大学水平的技工生或技术工人。
      
          谈到学校的定位,一是从管理思路上要借鉴普通公办院校的相对成熟的教育、
      教学管理经验,也要充分发挥我们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二是我们不要什么样的人
      都培养,什么样的人都收,我们还是培养高级应用型的人才,从生源的质量上逐年
      提高生源质量,逐步缩小和公办普通高校的差距。我们是以落榜生为主,但要求至
      少是普通高中和普通中专水准,二是要求都参加过当年的高考,第三高考分数要尽
      可能地高。
      
          张我认为各个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有多元化的定位。
      
          周延波我们是从普通高校里出来的,所以既注重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始竞
      争力,更要注重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培训,包括专业基础课的扎实程度、思
      维能力的训练。我们既不是清华、北大那样培养研究性的人才,也不是培养那种蓝
      领工人,我们是介于两者之间,就是那种高级应用型的人才。
      
          就拿计算机专业来说,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能进行简单的编程,很复杂的系统级
      的编程可能不行,但针对实际岗位的能够进行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创新,比如编一
      个人事管理软件,或计算机实时控制等。所以我们在把握生源的素质和培养方式上,
      要达到在他们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有比较强的技能,两三年后他还有适应工
      作、进一步开创工作的能力。
      
          我们打算把汉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和创新性思维训练作为我们全体学生的必
      修课。计算机课程是给学生一个入职的敲门砖,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计算机都要很
      厉害;汉语言课程呢,要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的方式,要能分层次或逻辑清晰的口
      头和书面表达,一个人不学外语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很清醒的头脑,这就需要语
      言文字方面的培养。通过这门课要养成学生们喜欢阅读的习惯。这些问题本应该在
      中学就解决了,但我们的学生恰恰是高考落榜生,他们多半是语文没有学好。
      
          张您刚才提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注意到你们有一块牌子是“创新
      能力实验单位”,它是怎么落户在思源的?
      
          周延波我们从2002年初提出要注意教育创新,从创新的角度全面审视我们的教
      学、管理及其模式。创新思维课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也包括动手方面
      的。我们专门有几个老师负责这事,这不但要教思维方法,还要留作业,做得好的
      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老师还会给予辅导,帮助他们把设想变成一种方案,再
      变成一种实物或一种设计。就在我们2002年考虑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
      时候,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有一个培养计划,就是在全国的大中专学生中间推广一
      整套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它有专门教材,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和一级、二级考试,
      可以获取创新能力培养证书。2002年我们学校有7000多人参加培训,可见学生对这
      个课的喜欢程度。除了这个课程外,我们最近还出台了鼓励师生进行科技发明的一
      系列文件,其中有一条规定,学生申请专利如果缺乏资金的话,可以由学校来提供
      ;如果专利能转化为产品,学校可以和他分成。
      
      
      
          张我注意到1999年,也就是思源成立的第二年,正赶上全国高校以20% 的速度
      扩招,大部分民办学校都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思源当时是怎么面对这个形势的?
      
          周延波我们在1999年非但没有放缓发展的脚步,还开始了我们新校园的建设。
      1998年我们是租用校园,从1999年底开始搞新校园的建设,到2000年7 月第一期工
      程结束,这期间国家宣布了连年扩招。我们分析应该是有我们这类学校的生存空间,
      再扩招也赶不上高中生的毕业数量,实际看来我们当初的分析判断没有错。一般省
      市的录取率都徘徊在60% 左右,很少有超过70% 的,2003年对我们有了更大的契机,
      因为全国各个省的录取率都低于60% ,还有40% 多的人没学上呀!240多万!1999 年
      倒掉了很多民办学校,都是没有规模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独立校园,学校管理存在
      很多的问题,在加上扩招带来的冲击。从1998年后民办学校的竞争就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了,那些寄居在一些中小学里的培训学院恐怕就不行了。到2003年绝大部分办
      得好的学校都有几个亿的资产。
      
          “我们的‘千人教授库’很管用”
      
          张西安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但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另外还有一个江西。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很多人也在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西安民办教育的
      突起?
      
          周延波我想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陕西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是蛮强的,
      曾经一度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二,现在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是排在第三。这给民
      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们几个校长在一起的时候也常说,在西安最不发愁的
      是请教师。在其他地方象郑州、济南不但别的方面困难,教师也很困难。至少请不
      到很优秀的教师。在西安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再有5 所万人的民办高校也没问题。
      西安很优厚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西安民办高教发展很重要的成因。
      
          另外,西安民办高教能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厅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前
      段时间,陕西省教育厅厅长跟我说,陕西的高教综合实力比较大,唯一拿得出手的、
      在全国能够称雄的还是民办教育这一块。陕西民办高校有今天的成绩,和教育厅领
      导多少年来的悉心爱护、倍加培植是分不开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它创造了政策
      上的、教育环境上的基础。从我一加入这个行业我就感觉到教育厅的领导永远都是
      开绿灯的,对民办高校尽量给予支持和帮助。
      
          张我听说思源学院建立了一个“千人教授库”?
      
          周延波对,我们把那些在我们这里教学的和准备到我们这里来教学的教师情况
      都输入到师资库里,分门别类。比如一个老师教过高等数学课,那么教学时间、情
      况、学生和班主任的评价,都以数据库的方式存起来。以后不管哪个系请老师,就
      可以到师资库里去调。这个好处很多,比如给老师付费问题,你就有个参考,以前
      某个老师每节课是多少钱,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教课老师的付费就统一起来了,以前
      他们是分属两个科管理的,资源不共享,容易引起矛盾。当然我们也有一套确定老
      师讲课费的办法,比如根据学生的人数,老师讲课的质量和知名度等,当然还是有
      可自由调配的部分。所以没有数据库,可能差了几块钱,老师会不舒服。这个东西
      很管用。前一段时间防非典,有的民办学校老师不敢来授课,他们有10% —15% 的
      课就开不出来了。那么我在开会的时候就说你们哪门课开不出来你跟我说,我们的
      “千人教授库”里人很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