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阶层的行动取向(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理念,这是最正式、最普遍,也是惟一的具有低成本和可接近性的政治参与渠
      道。也就是说,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惟有人民代表大会与社会
      的距离最近,社会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参见杨凤春:《中国政府概要》,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对于中间阶层来说同样如此。因此,我们首先选择
      人大代表的选举作为中间阶层政治参与的研究对象。
      
          五年一次的北京市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在2003年9 月铺开,至2004年1 
      月结束。具体安排如下:①准备工作。9 月上旬召开会议动员部署;②选民登记。
      11月15日前完成选民登记和名单核对工作,20日公布选民名单和投票日期;③确定
      代表候选人。11月中旬至12月初;④投票选举。各区县统一安排在12月10日前后;
      ⑤召开新一届区县人大一次会议。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的两个月内召开。
      参见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http://wwwbjrdgov cn/ 。
      
          非常幸运的是,这次选举在时间安排上正好和本研究的访谈调查有些重合。所
      以,在和被访者讨论民主与民主选举的话题时,许多人结合自己的这次选举经历和
      感受谈了民主选举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本研究的素材。
      
          整体来看,中间阶层对于民主选举投入的热情和期望都不够高,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本部分主要讨论其中两个受关注比较多的问题,一个是对候选人的宣传不够,
      关系到民主选举的公开原则;一个是正式候选人的产生过程不合理,关系到民主选
      举的公平原则。
      
          一模糊的候选人面孔
      
          中国传统上是单位社会,这种特征延续到现在,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北京这次区县人大换届选举的选区划分和组织依托主要仍然是单位,而
      不是社区,就反映了单位社会的持续影响。在事业单位上班的王慧(19)参加的就
      是单位组织的选举。她对选举的程序和过程有些懵懵懂懂,只是听通知让去投票就
      去投票了。至于要不要投票、为什么一定要投票、民主选举的意义,她从来没有想
      过。她感觉好像不参加投票是“不允许的”,就是不到现场也要“委托人代填”,
      所以大家都去了。由于单位组织、领导打招呼,才不得不去投票,表现得更多是被
      动去投票。这也可能是投票率相当高的原因之一。
      
          《北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第三十九
      条规定了候选人向选民宣传、介绍自己的义务: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
      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
      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区可以根据选民的意见,安排候选人和选民的见面
      活动。但许多被访者都提到了对候选人的宣传不够,所以在投票的时候比较盲目。
      其实,对候选人的宣传应该从正式候选人确定之前的初步候选人之前就开始。正式
      候选人是从大量初步候选人中筛选出来的,而程序上安排的是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
      面,不安排初步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谈起这次选举的感受,王慧(19)说不错,因为她发现三个候选人里有一个是
      她同学的婆婆,非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投了同学婆婆一票。我认识她,人挺好的,
      平时就有参政议政的意识,经常提一些意见,向上面反映一下。我对选她挺满意的。
      但王慧(19)也承认,对于其他候选人,有的只是知道名字,有的则闻所未闻,更
      谈不上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按照要求打了些勾,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选的。
      
      
      
          在外企工作的蒋丽(02)同样埋怨对候选人的陌生。但她似乎比王慧(19)要
      “负责任”一些,因为她不是按顺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选的,而是对候选人进行
      了挑选。不过,她的挑选方式也比较有趣:现在老说民主、民主的,要投票,给几
      个人名,我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呀,瞎投呗。我被拉去参加投票了,可我根本不知道
      你是谁,你也没有演讲,说你做过什么,你到底具备什么样的quality (素质)。
      我就看哪个人名顺眼就投那个呗。本来一直很关心政治的华林(21),对这次民主
      选举也投入了关注。但他最后发现对自己选区的三名正式候选人都不熟悉,也没有
      看到比较充分的候选人宣传活动,让他有些失望:我的理解是代表候选人应该到选
      区里了解大家的要求、看法,首先不是要大家选你,而应该是先宣传你,让大家了
      解你,当选之后你准备做哪些事,看选民是否支持你。参与选举的人数之多可以解
      释为参与热情,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绝大多数被访问者对选举的态度
      并不是很积极。对于个人来讲,这种参政方式几乎没有多少参政能力要求和成本要
      求。而中间阶层之所以态度消极,是他们没有感觉到选举结果对他们社会生活所能
      产生的实质影响。所以,他们的投票行为大多不是来自内源性的动机,而是来自外
      界的推动。我看到许多人都说“去选举、去选举啦”,好像个“乐”似的。行使权
      利、履行义务什么的,我都懂,但就是感觉离自己比较远。看来,参政素质不是关
      键问题。其实,对于大部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公民来说,宪法中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就已经成为常识了。这些都写在教科书里面,并且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上通过
      不同的课程不断强调,大部分中间阶层的教育背景基本保证了对这些条文的烂熟于
      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