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阶层分化与冲突(3)
      
          但这并不表示社会各阶层都能在感情上对“有钱人”一致认同。
      
          由于社会结构层次的差别,中间阶层与社会上层直接接触仍然比较少。如中间
      阶层与社会下层一样,在中间阶层与“有钱人”之间也存在疏远与隔阂。不可否认,
      媒体除了对富人的成功进行宣扬,还对“富人”的“为富不仁”进行了大量负面报
      道,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使得“有钱人”的形象受到损害不佳。丈夫卫成(01)
      极力称道企业主的社会贡献与义举,蒋丽(02)却不以为然,认为有钱人往往能够
      素质不高:即使有些人再有钱,素质也不是很高,……也许这和中国的社会发展过
      程有关系。其实我是很讨厌这些人的。不是因为他有钱什么的就讨厌他、嫉妒他,
      是因为他们素质高的人还是少。好像这些人有了钱,反倒丧失了什么。不太愿意和
      这些有钱人接触。谈到现在的仇富心理,卫成(01)认为“有钱人”应该回报社会
      :有些老板不一定为富不仁,现在的问题是要建立有钱人回报社会的机制,消除对
      有钱人的隔阂。“有钱人”形象不佳的另一原因是富人阶层的“原罪”问题,也就
      是“富人”在原始积累阶段并不都是正当的。自己的企业正蒸蒸日上的许刚(28)
      认为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一些说法代表了企业主群体的立场,有为富人
      群体进行辩护的味道,容易引起争议。他说:对富人负面的舆论其实很多的。比如
      刘某某(女电影演员,成名后进入商界),被抓起来,又被放出来。那一段的讨论
      其实很不利于企业主,就是对原始积累时期的原罪问题,逃税之类,这是事实嘛。
      
          我不相信哪一个私营企业没有逃过税,特别是起步的时候。但它的价值在于它
      发展起来之后可以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可以为国家多缴税。非得倒旧账,是把他
      们都抓了、都判了刑好,还是放过他们让他们纳更多的税好处多?哪个更有利?他
      们在监狱里只是一个劳动力的价值,但在外面是个企业家的价值。
      
      
      
          关键是富人成功之后要有回报社会的态度,争取社会大众的认可,而不是大众
      的仇视。在访谈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直接接触过上层群体的人往往会在
      态度上发生一些变化。疏远导致隔阂,而交往使得隔阂减少。更重要的是,对于一
      个群体的感情是抽象的、激烈的,而对于直接接触到的一个群体中的个体,这种态
      度往往被“软化”,特别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因此,当中间阶层与社会上层有
      相互接触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对于社会上层的态度会更宽容一些。与社会接触较多
      的研究生吴芳(30)描述了这种态度变化的感受:上层拥有不劳而获的资源,感觉
      不平等,恨他们。有这种想法只是出于一种良知,其实他们并没有触动我的利益。
      如果从新闻上看到那些恶性案件,就会觉着十分愤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里头,和
      这种人有实际的接触的话,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甚至当这些人对你
      有所帮助的时候,你还会感激他。对于他所拥有的东西呢,也不那么反感了。每一
      个人都有自己的宽容。(笑)就是说,(我)抽象上不喜欢这些人,但实际上要比
      想象的容忍度要大。综上,如中间阶层对社会下层一样,他们对社会上层的感情也
      是复杂的。在和社会上层距离较疏远的情况下,中间阶层的态度容易受到媒体舆论
      的引导,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负面印象多过正面印象。在和社会上层的接触中,
      这种印象可能会有所转变。也就是说,抽象的社会上层比具体的社会上层要更“可
      恶”一些。对于“有权的人”,印象大多是贪污腐化;对于“有钱的人”,艳羡、
      敬佩、疏远和厌恶等各种情绪都存在,相对多元化。相比较而言,中间阶层(特别
      是白领群体)对于商业精英比政府官员有更多的敬意。也许,如果研究一下社会基
      层对中间阶层的感情认同,也会得到与上述复杂情绪类似的结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