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阶层的结构特征
      
          “双色蛋糕”模型描述了中间阶层各群体在二元性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中的分裂
      特征,形成了其内部异质化的基础。
      
          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现代市场经济的理性和政治体制封闭三种因素混合
      在一起,并产生扭曲,构成了中间阶层所特有的精神世界:扭曲的“市场知识分子”
      人格。
      
          政治选举中的消极,民主需求的“拜佛主义”,社会运动中的谨慎,对公共事
      务的关注,维权运动中前所未有的热情与主动,这些矛盾的参与取向中贯穿着中间
      阶层的理性线索。第二章中间阶层的结构特征
      
          当代的“吏阶层”:基层公务员〖1 〗一安身立命的职业北京市区不仅有市级
      机关,还驻扎着庞大的中央机关,甚至还包括外地驻京的办事机构和外地来京的政
      府人员。所以,来自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中间阶层群体,其阵容之庞大,在市民中比
      例之高,不是中国任何其他城市可比拟的。
      
          古代的官场中有“官”和“吏”的区别。官之所以为官,在于可以“管”人,
      掌握人的命运,包括“吏”的命运。“吏”是做事的,比如那些班头、文书先生、
      账簿先生、师爷等等,虽然管的事大小不同,多少不同,但都可以影响到一些事情
      能不能办、如何办、办得顺不顺利等。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公务员中间阶层群体,
      可以看做现代的“吏阶层”,是相对于“官”而言。但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
      “公务员”并不是官方文本正式表述意义上的“公务员”,而是日常百姓生活中习
      惯称呼意义上的机关基层公务员。比如,按照公务员法,国务院总理也是一级公务
      员,但他不是我们的讨论对象,我们通常把这些较高级的“公务员”称为“官员”。
      至于什么级别以下的公务员可以作为中间阶层意义上的“吏”,是个比较头痛的难
      题,因为中国的机关公务员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具体公务员的职务权力、个人影响
      力、收入(包括正式收入和隐性收入)、社会地位等很难单纯从职级上进行划分。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简单而且很容易引起争议的标准,可以把职级在正处以下(包括
      正处)的中央机关公务员都归入中间阶层,而北京市级的机关公务员职级标准可以
      降为副处(包括副处)。当然,如果到省市地方,特别是一些小城市地方,标准应
      该更低。
      
          这里所说的公务员里并不包括无公务员身份、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的机关勤杂
      人员。比如担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尤军背景见附录,下同。作者注。(23)给我
      介绍他们单位的人员构成:一共有140 多人,但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只有60多个,其
      余80多人都是各种勤杂人员。另外,这里的“机关”是广义的,不仅局限于政府行
      政部门机关,而且还包括参照公务员待遇的党务机关、人大机关、民主党派、人民
      团体、司法机关、政协机关等,甚至那些按事业单位编制、但实际行使行政机关职
      能的单位也包含在内。当然,这种复杂的机关单位格局是由当前中国的特殊国情所
      决定的,很难让一般国外学者所理解。
      
          公务员是一个比较体面的职业,在国内尤其如此,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多少带着
      一些光环。相当程度上,公务员是社会结构中资源占有的强者,他们的收益可以体
      现在职业稳定、社会保障、上升空间、社会地位、体制资源、权力寻租等综合方面,
      或者其中的几个方面。当然,这些收益空间也充满了变数。
      
          稳定是评价职业含金量的重要因素,它带来长期的职业收益和可预期的收益底
      线,并在心理上为从业人员减少了很多压力。从稳定性上看,靠近体制权力的公务
      员的工资收入无疑比更市场化职业的工资收入更有含金量。尤军(23)以前在区委
      办公室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上班时间主要看看报纸,喝喝茶水,聊聊天,“无所事
      事”。张兵(26)从军队转业的时候对企业工作更有兴趣,但为了他的“三个女人”
      (他的玩笑话,他把母亲、妻子和女儿统称为自己的“三个女人”),最终选择了
      中央机关单位。因为,女儿要上学,在机关单位工作可以为孩子选择比较好的学校
      ;太太在企业里工作,不太稳定,需要他有个稳定的收入来维持家用;另外,母亲
      需要照顾,工作不能过于劳累,不能经常出差。
      
      
      
          公务员有当前最好的社会保障,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并可以提供事业发展空
      间。张兵(26)1996年刚转业到机关上班不久,就赶上了新一届政府的中央机关机
      构改革,要精简分流。分流的条件很优厚,正如张兵(26)自己所说,“谁被分流
      谁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理应得到补偿。其中分流人员的一个去向是去国外大学或
      国内一流大学读研究生,费用全额报销,读研期间人事关系仍挂靠在机关。就是说,
      在工作保留的前提下,完全脱产读书。毕业之后,原单位还负责推荐工作。张兵
      (26)动了心,他感觉自己的教育背景和文化基础不够扎实(毕业于军队院校),
      梦寐以求的就是到正规普通大学学习。但因为当时为了“稳定军心”,分流改革方
      案没有把军队转业干部列为分流对象,张兵主动申请“下岗”的要求没有被批准。
      但张兵(26)希望读书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后来终于考上了在职硕士,培养费仍
      然是单位报销的。这种工作、读研两不误,自己还不用承担学习费用的特殊待遇,
      只有在机关里比较常见。张兵(26)还谈起过他的一个朋友,在机关里工作平平淡
      淡,但有机会出国学习两年,单位给几十万元的花费,所以至今舍不得离开机关工
      作。尤军(23)的大多数大学同学没有在行政机关工作,而是到了公司当白领或者
      自己创业做企业。我问他和那些同学相比较如何,尤军(23)的回答非常干脆:我
      觉着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在公司里风险太高,可能发财,生活比较丰富一些,但很
      难说将来会怎么样,不一定有好的预期。这里的“预期”就是职业的上升空间。许
      多公务员即使没有明显的职业收益优势,能够吸引他们继续留在机关里的,是他们
      对事业上升空间的预期。这种预期,也为公务员拥有的社会资源增添了无形的含金
      量。公务员的这种上升空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施全(29)的企业在和一个人
      民团体中央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合作,除了一些直接的经济考虑,更是为将来的发
      展提早铺路。他说,这个部门虽然本身没有“实权”,但“十几年后,他们里面很
      多人将来到了地方或者留到中央,可能都是一些政府骨干力量”。现在的合作可以
      提供很多与部门公务员的个人交往,在将来可能转化为加以利用的人脉关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