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政治发展
      
          从现代冲突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推出,社会冲突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背景、过程和条件。而社会冲突是多种多样的,那些社会冲突是构建和谐
      社会中的主要方面?或者说,我们需要找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其社会背景是社会阶层分化,要解决的是伴随社会阶层分
      化而来的社会冲突。根据作者的理解,社会冲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冲突,主要是社会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利益分配格局冲突;一个是社会文化规范
      的冲突,主要是社会转型中破除旧文化类型与建立新文化类型之间的冲突;另一个
      是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原有政治秩序不适应新社会体系所引发
      的冲突。概括地说,就是社会结构转型问题、文化转型问题以及政治转型问题。
      
          每个社会在不同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主要社会冲突是不同的。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所要解决的就是社会结构冲突问题,对象是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阶级之间难以调和的经济关系本质。但在我国当前社会中,社会结构冲突
      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说,农民这里不是指户籍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指真正
      谋生手段意义上的农民。和进城农民工处境艰难,但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阶层
      与城市阶层的冲突,农民也没有痛恨城市市民。工人阶层(特别是下岗工人群体)
      处境艰难,但他们也不会将怨气归结到“老板”的剥削,和管理人员的不仁不义。
      中间阶层面临各种职业维持与发展上的压力,但他们也不会把罪过归结为雇主没有
      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职业机遇。即使社会结构冲突成为主要矛盾,也是在社会进一步
      分化的未来,而不是当前。
      
          文化规范冲突也不是当前社会分化中的主要矛盾。西方社会一度面临着现代性
      和后现代性的社会文化规范冲突,而我们在文化规范上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实现现代
      性。在有些社会中一些文化规范可能成为冲突的主要内容,如宗教信仰冲突,但这
      并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冲突。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中普遍面临着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但这种文化规范的冲突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具有附属性,
      是根植于其他结构性的社会冲突之中的。而且,这种文化规范冲突的消解一般要靠
      社会的自我调节,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才能有所改变。比如,市场信用缺失、人
      际关系冷漠问题等都是影响深远的社会矛盾,但我们不能就这些问题本身而依靠强
      力宣传或其他运动来解决,因为这些问题背后有更复杂、更深刻的社会根源。
      
          而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的冲突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矛盾。
      政治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横向上,政治体系体现了社会多
      元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权力关系,政治秩序是渗透在社会各阶层之中的;纵向上,
      政治体系体现了对整个社会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利益与权力关系,政治秩序是超越社
      会各阶层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这种政治秩序与社会体系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政
      治民主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分歧的逻辑起点。传统上,我国政治体系与社会体
      系的纵向关系始终成为主导。至今,这种情形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协调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的矛盾,主要是政治体系自身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社
      会结构变化,容纳新兴的社会阶层。这种政治体系的自身变革,就是政治发展。从
      而,政治发展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着力点。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论断,即构建和谐社会与执政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角度。和谐社会是作为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提
      出来的。逻辑上,这里的和谐社会是客体,政治体制或公共权力是主体,论述的是
      政治体制或公共权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能动性。正如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的,在
      构建和谐社会时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4 页。这种对社会深刻变化的适
      应,体现在执政体制上,就是政治发展的问题。
      
      
      
          政治发展的核心是以公民政治参与为特征的民主政治建设,它与经济建设、道
      德建设联系紧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
      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
      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参见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
      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载《人民日报》,2005年2 月20日第1 版。在论及构建和
      谐社会时,我们头脑中最先浮现出的往往是政治体系的秩序性或政治稳定。然而,
      政治秩序与政治发展并不矛盾。政治秩序本身是个中性词,可能意味着良性的政治
      秩序,也可能意味着保守、滞后、不公平、酝酿着危机的政治秩序。非秩序也是一
      个中性词,可以体现为负面的社会动荡,也可以体现为打破不合理秩序、推动社会
      变革的过程,而不仅指贬义的破坏。与政治发展相对的不是政治秩序或政治稳定,
      而是政治守旧或政治保守。保守是对现有政治秩序的一味维护,对良性变革的一味
      阻碍。表面的稳定可能在为更大的动荡和激烈的变革酝酿爆发力,而良性、持续的
      政治发展才为政治稳定提供长治久安的活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