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请设想一下。深夜你远道出差回来跨入家门,刚刚放下行囊就接到了上司的问
      候电话:“到家了吗?一路辛苦了!”你会是什么感觉?当你在某一天,忽然接到
      一束鲜花或者二个花篮,上面飘着的红绸带上写着几个金色的小字:“祝你生日快
      乐!”你才猛然想起,原来岁月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圈儿,你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孙新华的工作头绪众多,但是他不会忘记诸如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出差
      日期、生日等等这些细微小事。他知道,芜湖港的腾飞,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企业
      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经提出一个假设:假如法国损失了50名物理学家、50名化
      学家、50名诗人和作家、50名工程师,那么,法国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
      因为这些人对祖国最有用处,而要重新培植这样一批人,至少需要整整一代的时间。
      列宁很欣赏圣西门这一精彩的假设,不仅在笔记本上作了摘抄,还重重地标上“圣
      西门的名言”六个字。
      
          孙新华同样对圣西门的这段名言推崇备至。因此他不惜花重金送港口的骨干到
      大学学习,建立港口单身大中专毕业生专项生活补贴制度,对港口的技术人员和工
      人进行多层面的培训。一个企业要想人才辈出,必须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想在激
      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孙新华深知这一点,他身
      体力行,每月于紧张的工作中雷打不动地抽出三天时间飞抵上海,参加清华大学主
      办的企业总裁学习班,进行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旦通过实践检验,
      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出现,孙新华就大胆提拔任用。现在他的一个副总,就是他上任
      之初在办公室看到的已废弃的干部任职文件上被划掉名字的那个干部。
      
          孙新华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他对普通职工的关爱上。
      
          谁都知道,孙新华是一个很抠门儿的人,干部们最不愿意和他出差,馋虫能从
      肚子里爬出来,因为每餐他不是盒饭就是面条,以致有一次到北京跑项目,几个干
      部实在忍不住了,说:“局长,今天晚上我们自己花钱,要两个炒菜,几瓶啤酒如
      何?”可是职工食堂打报告要买一台空调,孙新华大笔一挥就是两台:工人们够辛
      苦的了,要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裕溪口分公司4800平方职工住宅项目,因
      几百万资金缺口,拖了几年不能完工,孙新华得知后,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完了工。
      当年春节,裕溪口分公司百户职工搬进了新居。而孙新华自己还窝在原公安局分配
      的三十几平方的住房里。他到裕溪口码头检查工作,见港口的农民工工作强度大,
      又舍不得吃喝,就对裕溪口分公司的老总说,你们每周给农民工兄弟送点鱼肉,一
      周一次,记住,肉要稍肥一点的,他们的肚子里油水少啊!老总说,要不给他们补
      助点钱?孙新华摇摇头,补钱他们会存起来,还是送些鱼肉吧,这些钱你们公司紧
      一紧就挤出来了!
      
          一般企业改革,富余的劳动力买断工龄一离岗便万事大吉,芜湖港在进行股份
      制改造时,孙新华却提出不动员一个职工买断工龄。他动情地对干部们说,码头是
      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都是父子两代在码头干,500 元一年买断了工龄我们是省事
      了,可是他们怎么办?一无技能,二无年龄优势,日子过起来就难了!芜湖港实行
      股份制改造,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富余人员男的52岁,女的42岁可提前退
      休,由企业花钱养起来;不够年龄又无法消化的,组织他们进行转岗培训,使企业
      内部不断有人处于学习状态。不少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上访者众,可芜湖港企业
      改制,竟无一人上访告状!
      
          这一天,孙新华又到港口的木材储运分公司检查工作,一位女职工听到消息早
      早便在厂门口等候,见到孙新华,双膝一弯就要跪下。孙新华忙抢上一步双手扶住
      女职工女职工为什么要给孙新华下跪呢7.事情还要从收购裕溪口贮木场说起。这家
      单位直属省林业厅,由于连年亏损,濒临倒闭,2004年被芜湖港收购。收购之初,
      孙新华就在局务会上明确收购原则:贮木场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知识文化水平
      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缺乏自我生存能力。要根据需要按不同层次实现重组;一部
      分人留岗,一部分人培训,一部分人退养,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工人下岗。
      
          收购初期,为了使工作顺利推进,孙新华三天两头往贮木场跑,有两次他都碰
      见一位妇女坐在办公室里。多年从事公安工作的职业敏感告诉他:这个妇女看人的
      眼神不对劲儿。一问才知道,她有轻度神经病,但还不够病退条件;竞争上岗,也
      没有班组愿意接收她。她希望退养,但年龄不到42岁。丈夫前几年因工伤死亡,她
      靠每月180 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拉扯一个孩子,生活很是窘迫。
      
          孙新华问新任的场领导:“你们打算怎么处理她的问题?”
      
          无人回答。
      
          孙新华有些生气,他的眉峰蹩了起来:“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如果她是你们
      的姐妹,你们还会这样麻木吗?”
      
          有人嘀咕:“她不符合政策,难办啊!”
      
          孙新华一挥手:“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政策的执行,都可能存在特例嘛!”
      
          在孙新华的过问下,这位女工顺利办理了退养手续,每月拿到了480 元的退养
      费。
      
          她知道了事情经过,对孙新华感激不尽,才有了刚才说到的一幕。
      
          表面上看去,孙新华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可是谁能想到,这个从不轻意掉
      泪的八尺男儿在收购贮木场合同签字的当天,就掉下了心酸的泪水呢?
      
          那是签完字的当天下午,孙新华来到贮木场,工人热情地为他倒了一杯水。孙
      新华端起水杯随便看了一眼,有沉淀物。他问:“贮木厂的水是不是咱们裕溪口分
      公司供的水?”回答:不是。他们自己有个小自来水厂。孙新华喝了一口,味道不
      对,聊天中又听说场里的场长和书记都得了膀胱癌!他心头不由一沉,站起来说:
      “走,带我到水厂去看看!”
      
          水厂离办公区不是太远,孙新华随贮木场的场长和党委书记走不多远,便见到
      前边耸立着一座二层楼高的水塔。孙新华走近一看,水塔外面已经长满了绿色的苔
      藓,有些地方还有裂口,不断有水汩汩地向外渗透。孙新华皱着眉头继续往里走,
      赫然发现储水池里面竟然还有蟑螂和老鼠!问了一下水厂负责人,才知道水是从长
      江里直接抽出来的,因为没有资金购置必要的设备,只是简单过滤一下就饮用了。
      孙新华在水厂转悠了足足有一个小时,他把犄角旮旯都看了一遍,心头一酸,便有
      泪花在眼眶打转:“怎么能让贮木场的工人兄弟喝这样的水!”他扭头对身后具体
      负责收购工作的港务局干部说:“你们任何事情都可以先不做,必须把水厂修好!
      在这件事上,我要求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记住,喝水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死,
      你们要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心上!”一旁的场长和党委书记听到这话当时就落泪了
      ……
      
          贮木场家属区在芜湖被人称为“小西伯利亚”,孙新华实地转了一圈儿才感同
      身受:缺水没电,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吝啬的孙新华在这里很是“奢侈”了一把:
      斥巨资彻底解决了缺水断电的问题,仅为了改善居民区的环境卫生条件,将家属区
      的旱厕全部变为水冲,就拨款一千万元!本来这应该是当地政府解决的问题,收购
      合同上也没有对芜湖港提出这样的要求,可是,孙新华和他的同事们无怨无悔地做
      了。
      
          孙新华说:“企业兼并不光要用钱,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对接。”那么,芜湖港
      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孙新华告诉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所有的经
      营和生产活动中,人不是手段,而是最终的目的。”
      
          这句话如果出自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口中,我们并不觉得奇怪;但出自一个企业
      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就感到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的实施,可以直接影响到几
      千乃至上万人的生活品质!
      
          好一个孙新华!
      
          采访芜湖港的短短几天里,我们听到了对孙新华太多的赞扬和信任,这种赞扬
      和信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了崇拜:“没什么可以阻挡住芜湖港前进的脚步,
      因为我们有孙局长!”
      
          所以,当听说市里要调孙新华离开时,领导班子集体写信请求留下孙新华,市
      委尊重了孙新华的意愿和大家的呼声。
      
          芜湖港走到今天是一个奇迹,孙新华有理由面对这些赞扬。然而,崇拜是盲从
      的影子,被崇拜者往往因此而迷失自我。几经犹豫,我们还是在离开芜湖港时向孙
      新华道出了心中的忧虑:“你以前的决策几乎都是对的,因为那时候常常伴有反对
      的声音,它可以使你认真地进行自我审视。现在,只要是你说的话,或者是你提议
      做出的决策,反对的声音已经很难听到了,你还能保证你以后的决策仍然正确吗?
      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你的一个错误决策或许就能造成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
      损失,这你想到过吗?”
      
          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孙新华望着我们,目光中流淌着真诚与睿智的光芒:
      “我已经感觉到了。为了防止决策失误,我们的信息渠道是畅通的。在各个工作区
      设有局长信箱,每一个港口职工都可以直接给我写信,而每一封群众来信我都要亲
      自阅读,亲自处理;在芜湖港的网站上还设有论坛,大家更是可以畅所欲言。另外,
      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我们提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要有两个以上的方
      案供大家讨论,重大决策还要请中介机构进行论证与评估!”
      
          我们点点头,为一个奇迹创造者的清醒而振奋。
      
          说到以后的发展,孙新华一言以蔽之:彻底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型企
      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从传统的中转港口向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然
      后,他谈及了一系列的项目和设想,那些名词和数据太显枯燥,原谅我们不在这里
      一一列举,但是几天来在芜湖港的所闻所见,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具有运输、
      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市场交易及产品展示功能的现代化港口
      企业,必将耸立在美丽的八百里浣江之畔!
      
          市场拷问企业的生存能力,如大浪淘沙。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顺应时代
      并发展下去?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应该留下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背影?有什
      么样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非但不朽,而且永恒?
      
          孙新华不懈地追索着。
      
          长河落日,碧水东流。蒹葭轻抚着天边的夕阳和晚霞,夕阳看着这世界,无限
      留恋。孙新华那种只有工作没有家庭的生活态度,使他对家庭欠了很多很多……也
      许,这就是这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在已逝岁月中最大的遗憾吧!
      
          离开芜湖港的那天早晨,孙新华坚持为我们送行。“过上两年,欢迎你们再来
      芜湖港!”那语气充满着自信。汽车开出很远,我们还能看见他挥手的身影。
      
          他的身后,大江东去,彩霞满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