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对企业及其产品有一种感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
      茅台之于袁仁国,却是一种命运。他十八岁进厂,从一个普通的煮酒工人,到位高
      权重的总经理、董事长,几十年光景,茅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可谓一波三折。茅
      台兴,他笑在脸上;茅台衰,他哭在心中。他相信冥冥的主宰的安排,这就是与茅
      台的厮守。怕离开茅台,他打消了上大学的念头。但邹开良书记一句话:你去,你
      这一回是为茅台读书。他于是高高兴兴地到了大学,学的就是茅台急需的企业管理。
      他脸皮薄、心气高,宁输脑壳不输耳朵。但只要为了茅台,他走南闯北,拜圣贤,
      求高人,不抖不颤,潇洒自如,俨然纵横捭阖的说客,亦如技高艺精的演员。他有
      一个诀窍,这就是心头想着茅台。他说:“茅台一百年前把酒瓶摔碎在地上才引起
      世界的注意,我有幸生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茅台除了独特过硬的品质,还积淀了那
      么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贵的品牌价值,我如今用不着摔酒瓶,人家就会格外看重。”
      的确,有如此强大的背景,袁仁国还有什么可惧怕的?这就像古希腊英雄安泰,只
      要立足大地、站稳脚跟,就能够战无不胜。
      
          因为命运的关联,袁仁国对国酒的感情是那样真挚,对茅台的爱是那样厚重。
      
          众所周知,计划向市场转轨期间,造假之风猖獗,作为国酒的茅台难逃厄运。
      
          有一次,他到香港,途经广州。一位高级酒店的老板听说茅台的老总到广州,
      便一定要邀请他吃一顿饭。袁仁国脚踏四方,茅台装在心中,也挂在嘴边,可以说
      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他有一个观点,造假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消费者对茅
      台的知识缺乏了解。从国酒生产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复杂的生产工艺,它的不可
      仿制性,到假冒产品的识别,只要一有机会,哪怕说得唇干舌躁,他也要一直说到
      消费者明白为止。他把这叫作“插红旗”,“扫国酒的盲”,或“口碑效应”。想
      来也是,只要国酒知识普及,由神秘而大白于天下,畏畏缩缩的冒牌货还敢露脸么。
      酒店老总请吃饭,袁仁国欣然前往。而酒店老总也有自己的算盘。那时候,茅台刚
      从计划经济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上技改扩大生产规模,而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状况
      却一时难以改变。作为一家高级酒店,尤其中国酒店,自然要搭上国酒这条线,仿
      佛也才符其名而合其实。酒店老总可谓用心良苦。宾主入座。桔黄色的灯光下,服
      务小姐托上来两瓶人头马。袁仁国一愣,也不管东道主怎地说明那酒是多少年的,
      就要求换茅台酒,而且非茅台不喝。
      
          “你挖苦我是不是!老总。”袁仁国说,“你请我这个茅台酒厂的人吃饭,却
      要喝洋酒。”
      
          酒店老总是地道的“老广”,不懂“挖苦”的含义,经旁边人翻译,这才笑扯
      扯地说:“袁总不要见外,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提醒,像我们这样的酒店不
      能够直接跟茅台打交道,应该说不只是遗憾,还是一个缺陷哪!”
      
          善解人意的袁仁国听着笑了,挥一挥手,带几分幽默地说,“老总真是高水平,
      这种批评还真叫人忘不了啊!”
      
          但真正刺痛袁仁国的还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酒店老总不知从哪里弄来几瓶茅台酒,声明并不知道真伪,只是要表明心意。
      而袁仁国一望而知那是冒牌货。他克制住内心的愤懑,从容地把酒拿在手上,作为
      教具,现场示范,从包装到内容,启封,开瓶,让大家仔细看、认真品。一次看来
      尴尬的场面,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普及国酒知识的讲座。
      
          最后,袁仁国从座位上站起来,“香港那边,我决定推迟去。”恳切地说,
      “我作为茅台的领导人,在这里跟各位喝假茅台酒,心里流血。我们茅台有句话,
      ‘打掉牙齿往肚里吞’。为了洗雪这一耻辱,我发誓,我要不惜代价,在广州端掉
      这个假酒窝点,这一点,还请在座各位配合、协助。同时,我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
      各位都能够喝到我们直接供应的茅台,我们下决心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片区,建茅
      台专卖店……”
      
          袁仁国神情肃穆,眼里闪着泪光,一番话不仅在情理中,更见一种赤胆忠心。
      
          袁仁国说到做到,散席后,他坐阵广州,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依靠广州公安和
      工商,一举端掉了这个售假窝点,并顺藤摸瓜,还打掉了一个制假窝点。这个充分
      体现袁仁国风范和忠诚的故事,在广州各大酒店广为传扬。
      
          那以后,袁仁国一个省一个城市地跑,建立茅台销售片区,设立茅台专卖店。
      在销售环节上,真正对假冒产品釜底抽薪,全力维护了国酒的神圣与尊严。如今,
      茅台直销网络已在中国大地铺开,茅台专卖成了茅台销售的主渠道。而从事茅台专
      卖的人员,都是厂里经过认真考察,忠于茅台的精兵强将,他们跟袁仁国一样,那
      种对茅台的情感和忠诚是直接跟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从我们的手里销售一瓶假酒出去,就是对祖宗的背叛,对妻室儿女的背
      叛!”
      
          这是他们的保证,也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对国酒茅台的浓情深爱,还是袁仁国智慧的源泉。现代科学证明,人的智慧其
      实是由情商和智商组成的。长期以来,我们多重智商而轻情商。事实上,一个人只
      有爱得真、爱得深,才可能对所学的东西举一反三,有透彻的掌握。学术有专攻,
      亦然。历史上“江郎才尽”,很多学者认为是一个谜。现在想来,其实是情商的干
      枯,最后导致智商的贫乏。只有活力与青春,才能激情再现。情商应该是智商发挥
      的润滑剂,是智商提高的营养剂。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袁仁国一次精彩的演讲。
      
          羊年岁尾。北京一家高级酒店。贵州茅台集团与所有驻京部队的管理处举行联
      欢活动,共贺即将到来的猴年春节。袁仁国在中央党校研究生班一边学习,一边用
      手机跟家里联系,运转着茅台这个国有特大型企业,一派决胜千里的气概。这种情
      景,他自嘲为“半脱产干部”。那几天,袁仁国应《人民日报》之约撰写的一篇谈
      企业文化的文章刚刚在“海外版”发出来。报纸一天一版,连续登了两天。文章洋
      洋洒洒,两万余言,他着实累了好几天。还没有缓过劲来,毕业论文又逼近跟前,
      他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搜集资料、数据,埋头案前,准备答卷。
      
          晚宴即将开始。联欢活动的主持人急了,不停地向茅台驻北京办事处的同志打
      听袁仁国什么时候到来。而回答总是慢慢吞吞的一句话:袁总不会误时的。果然,
      最后一分钟,袁仁国出现在宴会厅门前。一边走,他一边与老朋友们点着头。接过
      秘书递过来的稿子,他站在了台上麦克风前。这时候,大家才看清楚,他的额头在
      灯光下透着一种青灰,显着几分倦意……
      
          袁仁国开始致辞。他声音不大,开初,大家听着,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而一
      番彬彬有礼的辞令过去,介绍到茅台,麦克风里的声音却一下高扬起来加快了语速,
      充满了一种激情。这时候,大家看到,袁仁国把一沓稿子扔在了一边,真正即兴演
      讲起来。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使很多人都离开餐桌站了起来。袁仁国如数家珍、一
      气呵成介绍着茅台,从政治酒到外交酒,从文化酒到环保酒,连故事带理念,有记
      忆,也有发挥,既严密贯通,又生动活跃。他来往纵横,穿梭在语辞的时空,先前
      那几分倦色已无影无踪,一张脸因为澎湃的激情而红扑扑的……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演讲,几百人的宴会厅静静悄悄,大家都仿佛忘记饥饿,莫
      名地被一种东西抓住,是崇高,是神秘,还是一种野性十足的生命力。直到袁仁国
      用一个很大的动作结束演讲,端着一杯酒向各位拜年,恭贺新禧,宴会厅才响起一
      片热烈的掌声。看着人们纷纷走向袁仁国表示祝贺,笔者知道他曾经很喜欢诗,也
      忍不住凑近去诌了一句:“你就像赤水河的瀑布,遇到落差,总要激情地歌唱。”
      
          2001年,是贵州茅台集团公司继2000年确立的“改革年”的主题之后,终于成
      功争取股票上市的一年。股票上市,意味着企业传统产品经营向现代资本运营的提
      升,意味着企业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意味着企业从封闭式经营向开放式经营的转轨,
      也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机遇增加而风险也增加……这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春节期间,中共贵州省委钱运录书记来到茅台,为袁仁国他们鼓劲:“茅台集
      团始终要在整个贵州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名牌效应,发挥名牌优势,起带头作用、示
      范作用、辐射作用。”钱运录书记说,“希望发展得更快一点,形成规模效益,提
      高市场份额。”袁仁国深感省委领导的关怀与厚爱。他在这一年的董事会工作报告
      中,还激情满怀地写下了两句诗。
      
          开发涛声催人急
      
          茅台腾飞正逢时
      
          一年一度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董事会工作报告,都是袁仁国自己动手写的。这几
      年的董事会工作报告,少则两万来字,多则三万来字,都是袁仁国一个字一个字抠
      出来的。他有秘书,而且秘书的文笔也相当不错。 但袁仁国觉得事情是他跟董事
      会的同人们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而思路也装在自己脑子里,秘书代笔,始终隔
      着一层。可以说,董事会工作报告是袁仁国激情和思想最真实、也最集中的体现。
      
          平常,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的报纸,袁仁国都是要翻一翻的。尤其听说哪里
      有一本产生影响的书,他都要叫秘书找来读一读。甚至手机这种纯粹个人空间的东
      西,他除了作为股份公司董事长必须关注的股市信息要定制外,还特别定制了每天
      的新闻信息。这些年,茅台没少来文化人,有作家、艺术家,也有专家、学者,袁
      仁国只要在公司,都要抽空陪一陪、聊一聊。除了那种煮酒论英雄的感觉,他更多
      是倾听。他对语言的敏悟是超乎常人的。有时候,别人一句漫不经意的话,就能够
      激发他的神思。当然,他的这种状态也时常招来一些误解,人家仿佛觉得他有一点
      心不在焉,而完全不知道他此时已然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袁仁国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孔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
      就是要“用”,他认为总的是对的。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太
      快,文化选择丰富多样,却更多地要求人们根据“用”来“修”,在实践中去丰富
      和完善。僵化的知识、过时的文化、陈旧的观念,只能造就“蠢才”和“庸才”。
      为此,他对孔夫子“敏于行,讷于言”的处世哲学也提出了置疑。一个众声喧哗的
      时代,他认为“讷于言”,不管是大智若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会丧失先机,
      而铸成大错。会做事,还擅长修辞,具有演说家一样的能力,这才是完美的人才。
      而且很多事情,尤其大事情,并不单是动手做出来的,也需要以极大的热情和智慧
      去说。这一点,作为一个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掌舵人,袁仁国是深有体会的。所以,
      他在一年一度的董事会报告中,说到人才资源的开发问题时,都明确地强调人才的
      综合能力,要挖掘员工的“潜能”,使之转化为“显能”贡献社会,并鼓励每一个
      员工每年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而对管理人员,袁仁国则要求他们“加强终身学习的
      力度”,“健脑”和“借脑”并举,“集智”和“借力”结合。显然,这里的“健
      脑”,指的就是知识的更新。而“借脑”、“集智”、“借力”,则是面向世界,
      吸引有识之士参与茅台的发展,共同为茅台献计出力。
      
          正是因了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袁仁国周围凝聚了一大批高人、能人、强人。
      他们中有思想活跃、才艺超群的文化人,也有学术前沿和尖端的科学家,也有底力
      雄厚八方发财的实业家。这些人共同营建了一种理性而又激情的时代氛围,袁仁国
      身处其中,真正耳聪目明,这为他后来直接影响茅台发展前途的很多理念的形成提
      供了很好的土壤。比如“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比如“中国最好的酒
      要嫁接中国最好的营销网络”;比如“做市场就是做终端,得终端者得天下”;…
      …
      
          这些理念既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又充满时代创新精神。
      
          袁仁国为这些理念的提出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从十八岁进厂,袁仁国就知道茅台酒是好东西。那是计划经济,每年,上头都
      要下指标,要有一批特别监制的酒调拨到北京。整个过程严肃而又神秘。好奇是年
      青人的天性。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袁仁国与老书记走在一起,禁不住刨根究底。
      老书记看小伙子憋得慌,便凑着他的耳朵,“我看你是一个共青团员,”认真地说,
      “实话告诉你,这是毛主席跟周总理他们这些中央领导喝的酒啊!”那以后,茅台
      酒在袁仁国心目中就格外有了一种神圣,而袁仁国对自己亲手酿造出来的茅台酒也
      就格外多了一份心思。袁仁国现在无论走到哪里,也不管怎样的场合,都只喝茅台
      酒。这中间不仅仅有对自己产品的偏爱,也蕴含了袁仁国当年对茅台酒的那样一种
      深厚情结。
      
          袁仁国还听到过许多广为流传的茅台酒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说法:周恩来总理、
      许世友将军把茅台酒当作感冒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总理在宴请尼克松总
      统时说“长征路上,茅台酒是我们包医百病的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
      冒……”后来,周总理对来访的新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生再次介绍:茅台酒比伏
      特加好喝!邓颖超同志对于周总理饮用茅台酒也很支持,她曾给总理身边工作人员
      高振普同志留过一张便条:“今晚总理回来后或吃夜餐时,建议他吃点茅台酒”。
      可见邓颖超同志对茅台酒十分了解,也十分信任。邓小平同志也以茅台酒健身。据
      小平同志长女邓林回忆:小平同志“每餐饭前都要喝两小杯茅台酒。”英女王访华
      时,时年82岁的小平同志一口气还喝了5 杯茅台酒……
      
          “最具说服力的,是贵州省遵义地区(现遵义市)有关专家1993年在茅台酒厂
      开展的一次专项体检得出的结论。" 袁仁国说。
      
          在茅台酒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每天饮酒量都在半斤以上,酒龄短的
      有10多年,长的有30多年,最长的有5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这个特殊的人群,身
      体都非常健康。按传统的医学理论,一次过量酗酒或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有害,每
      天饮酒80-150克持续10年以上,可导致肝脏病变,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
      肝硬化是其发展的四部曲。1993年,茅台酒厂这个特殊的人群引起了贵州遵义医学
      院的注意,他们对全厂每天饮酒150 克以上,饮用茅台酒10年以上的职工,进行全
      面的肝脏检查。当时检查了236 位职工,其中只有一位职工因为患肝炎后在恢复期
      继续饮酒而引起肝脏出现问题,其他职工肝脏一切正常,这一现象得到了新华社的
      重视,1993年5 月28日,新华社发文《国酒茅台新发现,天天饮用不伤肝》。这篇
      报道引起了肝病专家、博士生导师程明亮教授的注意。在他的观念里,酒都是伤肝
      的,由于茅台国酒的特殊地位,他有了研究茅台酒的想法,于是做了《贵州茅台酒
      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的课题。
      
          2001年,程明亮教授等肝病专家自行研究有了初步结果。其论著《茅台酒与肝
      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组织学研究》和《茅台酒诱导金属硫蛋白质的作用及
      其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先后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上发表。2003年《中
      华医学杂志》第一期又发表了程明亮教授等专家的《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
      的实验研究》。
      
          茅台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相关科学研究,近年广为舆论关注。袁仁国表示,此
      项研究,完全是科研人员的自发、自主行为,茅台集团从未参与赞助,不仅与所谓
      " 学术商业化" 毫不搭界,相反,恰恰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于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宝贵
      的探索精神。
      
          袁仁国提出,茅台酒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需要探索和研究,如茅台酒的微生
      物环境、微生物数量和品种及量比关系、工艺、香气成份物质及可能存在的对人体
      有益的具体物质及作用原理。为此,2004年,茅台集团首批出资1000万元面向海内
      外设立" 国酒茅台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以推动海内外专家学者揭开国酒茅台神秘
      面纱的科研探索深入进行。
      
          随着赤水河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茅台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绿色茅台”
      的故事还在继续演绎着。早在上个世纪,周恩来总理还健在时,为保证国酒品质,
      国家就明令禁止在赤水河上游修建任何工厂。而袁仁国下一步要在赤水河两岸栽上
      树,为茅台培育一个绿色长廊。笔者已经在袁仁国的董事会报告中看到了“有机茅
      台”这样的词句。“有机茅台”,这一新的理念,也正是袁仁国和国酒人下一步正
      不懈努力的方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