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兴啤挂牌不久,一位“有识之士”用哲人的舌头向着社会耳语,给人以侵占国
      有资产的警示,宣传家们卖弄风情地跟着絮叨。此时的翟文梓正在闹心,银行对几
      千万元的债务,上门讨要;原料销售单位不信任地上门索款;翟文梓正为启动资金
      着急,四处奔波弄得焦头烂额。公司财务反馈出的一条消息,更让他坐卧不宁;一
      千万的巨大潜亏,是在核定存量资产时发现的。改制时账面上的库存是个虚无的数
      字,仓库里的啤酒箱全是报废品。翟文梓惊呆了,对于这个后遗症,他不申诉,不
      想去找后账,不能向国家发难,疼痛只能自己咽下。
      
          擅长灰色传播的小报记者无孔不入地来到这里,他们把私企设定在“私”的衡
      器上,用压扁的目光从门缝处寻找翟文梓背逆诺言的迹象。
      
          但是,当他们在近距离窥视时,发现传说与存在,虚妄与真实是那么大相径庭。
      翟文梓的私企让他们大感迷惑,局外人也在真正的生活之外发愣。记者在公司的走
      廊里踱了十几个来回,硬是找不到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他索性敲开党委书记的房
      门。
      
          “您知道董事长在哪儿?”
      
          “我就是。”
      
          记者疑惑地问:“你是?”
      
          “我叫翟文梓,也是这个公司的党委书记。”
      
          记者恍然,笑了笑,又似有诸多不解,摇摇头,又点点头。
      
          党委副书记常德贵带记者到各生产车间进行采访调查,记者更是一头雾水。车
      间办的门牌由一色的数字排列组合:1 、2 、3 、4 ……13,13个党支部,简直是
      共产党的天下。视觉的冲击,使这位记者野性的揣摩被一刀封住。这里的一切远离
      了悖论,春的气息处在创生状态,工人们像打擂,用不着谁去吆喝,自觉地开展着
      劳动竞赛。每个车间,确切地说,每个党支部都作为一个生长单元,体现着蓬勃的
      过程。更抢眼的是一些机台上挂着明显的标牌“我是共产党员,大家向我看齐!”
      这是一个极其透明、极有磁性、极具感召力的口号,分明是兴啤共产党员的一种自
      信。
      
          私企的概念在这里产生了流变,融入物化的勃发,弥漫在造访者的心头。一种
      新的企业观念在朦胧中生成,并越来越清晰,上升到观念的主体位置,带着挑剔到
      此的造访者成了目击者、见证者,这里真正是主人翁的集聚地。
      
          兴啤不到一年时间便从困境走出,经济发生着跨越式的变化,但参观访问的人,
      谁也没去注意企业的变化过程,都被兴啤的企业思维、企业文化迷住。有人目睹一
      切后大发感慨:“翟文梓的私企模式是‘私企不私,世上仅有’。”
      
          他们翻阅会议记录,看到翟文梓在一次党员大会上的发言,有这样一句话,经
      典地点出了他的内心世界,他说:“谁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忘记党的使命,就
      意味着背叛。”
      
          翟文梓自己写了一篇条幅挂在墙上:“共产党员的心里通则就是一个‘公’字。”
      
          对此,曾有人怀疑是一种乔装的组合,但资本的分配方式是最有力的证言。在
      “功利”二字上,任谁都会否定那种假设。
      
          兴啤公司采取全员工薪制,工资表上翟文梓在高层管理人员层属于居中的那种,
      财会人员说:“翟董从不动公司一分钱,他动用资金要由总经理签批,经财务部门
      审核。”
      
          工人们说:“翟董多次在职工大会上请大家监督。他说他个人花公司一分钱就
      算贪污。”正像翟文梓自己说的,兴啤不是我翟文梓的,它是全体员工的,是社会
      的,是国家的。
      
          公司成立不久正赶上春节,翟文梓的老伴乘小车去商场购物,翟文梓得知消息,
      派人立即截回,妻子气得含着眼泪嘟囔说:“小题大做,不就是坐一回车吗?有什
      么了不起。”翟文梓声严厉色地说:“小车不是翟氏家族的,是公家的,非工作用
      车,谁都没有权力动用,包括自己。”他告诉办公室主任,“这是一条铁的纪律,
      是一项制度。”
      
          他曾用制度“清理门户”。他清楚,特权是一种贵族病,是腐朽的大本营。在
      党的机关、在一些国有企业,特权像一把锈蚀的刀,切割着生动的肌体。他挂在嘴
      边的一句话是“兴啤是私企,但不是私有,在兴啤必须先打倒特权。”翟文梓的外
      甥女原是这个公司的一名操作工,负责污水处理,一次上夜班时间躺在泵房睡觉。
      翟文梓夜查时发现了,当场告诉他外甥女“大会除名没商量”,同班组的人说情:
      “打一会儿盹,又没出啥事,警告一次算了”。翟的姐姐闻讯赶来,翟文梓说:
      “企业不是弟弟个人的,这事连工人都知道。我是公司的头,自己的刀就得削自己
      的把。有困难我可以帮,但工作出毛病,不处理的事我作不了主。”后来外甥女在
      古城南关开了一家食品批发部。翟文梓的弟弟负责销售,政绩平平被革职,弟媳因
      验质不能严格把关,出了
      
          兴啤公司的财务是,阳光管理,翟文梓要求财务部门精打细算,严格审批,并
      定期组织审计。现在社会有一种怪现象,一些法权单位和个人,硬是充当化缘的和
      尚,不时到公司拉赞助,至少也要餐一顿,翟文梓总是给他们吃软钉子,有一套对
      付的“损招”。有个执法人员到公司,先是敲山震虎,后提出私人要求,翟文梓最
      看不起这样的人,告诉办公室让他等董事长回来再安排。那人左等右等,从早等到
      晚,也没见董事长的影子,那人三番五次地问办公室,工作人员只得撒谎说:“董
      事长出门了,没跟办公室打招呼。”此时翟文梓正在一个窗口看着暗暗发笑。那个
      执法者的一个熟人告诉他,你在老翟那揩油,没门。翟文梓的“抠门儿”便也出了
      名。
      
          但有人不那么认为,说翟文梓慷慨得很,说他是《水浒》里的“及时雨”。中
      国政法大学的学生王静、重庆大学的吴晓军永远不会忘记翟文梓的恩德。一次翟文
      梓在《葫芦岛日报》上看到那两个学生考上大学,都无力念书。翟文梓把几年攒下
      的万元工资分别给了这两名素不相识的青年,而且没留下自己的姓名。当他们千方
      百计打听到是谁的时候,感激涕零,王静跪在自己已逝的爸爸坟前,声泪俱下,发
      誓要努力学习,像恩人翟文梓一样,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
      
          翟文梓从不乱花一分钱,把钱都用在刀刃上,但对待有困难的人,他常用的是
      换位思考。他忘不了小时候家庭的窘境,上小学时,吃的很少见着粮食粒,早晚是
      菜粥,午饭带一个地瓜充饥。有一回他的一个同学掰给他半个玉米面饼子,他感动
      的泪水在眼眶里直转。他握着那半块饼子说:“将来我要有钱了,大伙分着花。”
      真不知道,翟文梓是不是对孩童时代所说的话做着今天的兑现。
      
          翟文梓的思想从小就打下了党的烙印。一次天下大雨,山洪滚滚奔涌下来。放
      学回家的路上,他们必经漫水桥,可是桥已和周围连成一片汪洋。看到同学们着急
      的样子,翟文梓告诉大家:“你们别动,我先趟过去,瞧准了你们再过。”结果在
      桥上刚走不远一脚踩空,他被急流冲走,在不到50米处,被一小树挂住才没出事,
      当大家把他救上来时,他顽皮地学着一位英雄的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是
      共产党员。”
      
          翟文梓从一个山村孩子成长为乡团委书记、市工业局干部、党委书记,他念念
      不忘党的培养,念念不忘入党的誓词。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他轻易不说什么,说了就算数,不放空炮。翟文梓在揭牌仪式上的话,早已钉在他
      的心中,他没有改变,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敢公示他的态度。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
      经验交流会上,翟文梓作典型发言时说:“我向党保证,兴啤有限公司‘三个不变
      ’是我永远的誓言。”
      
          有人总结兴啤有“三最”:一是对国家和社会贡献最大。兴啤每年上缴利税是
      全市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市财政局说,这是—个什么样的数字?它顶起了兴城经
      济的一片蓝天。翟文梓还投资社会公益事业数百万元,仅治理市区内河一项,在企
      业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二十万元。扶贫、救困、帮教、助残,哪一项都有
      兴啤的一份隆情厚谊。二是兴啤职工的工资在全市最高。在待遇方面,公司为员工
      包打天下。企业为工人上了养老、医疗、工伤、意外伤害、家庭财产、计划生育等
      十项保险,直至养老送终。对职工及其家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了全方位的封堵。
      翟文梓说,公司的钱是大家挣的就要还原给大家,公司挣钱,职工发财,这是天经
      地义的事。什么是以人为本?翟文梓的解释最实在,就是职工的利益第一。公司员
      工,节有礼品、困有补助,好有奖金,婚丧嫁娶,公司都有所表示。为保证职工健
      康,根据季节、工种发放保健品,食堂每年都要补助二十万元,以改善职工生活。
      翟文梓的心全放在工人身上,改制前的老厂退休职工,兴啤也包了下来,工资照开,
      待遇照有,即便职工的遗属生活补助也是照发不误。三是谋略最远,但翟文梓不满
      足现状,说我最好能成为比尔·盖茨,当个亿万富翁。翟文梓想的是为国家、为社
      会作出更多的贡献,让公司职工向着更高的生活水准迈进。党委和董事会决定除上
      述几项支出外,剩余价值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实现规模效益。经过努力,现在兴
      啤已由改制前的二万吨生产能力,提升到十万吨,不多时将达到二十万吨。兴啤一
      个小型制酒厂,一跃成为中型啤酒企业。
      
          当人们从公司的每个细节中走出来,发现阳光和空气都带着公有的气息,机器
      的轰鸣充满着物的质的,但不含一丝势利、伪装、偏见和功科,你会感觉到紧张繁
      忙中像是在享受音节、音程的连续重复、对位,而在节奏的旋律变化中,倾听着最
      动人的乐章。
      
          现在兴啤公司董事长翟文梓的铁算盘。正谋划着新的五年规划。他从公司想到
      全市乃至全国。他以富民强市为己任,却很少想到自己。你见过这样的私企老板吗?
      私用公司一分钱就是贪污,动用经费必须经财务核准,由总经理签批。你知道吗,
      一个全国三百强的啤酒企业董事长,身上没有一件超百元的衣服,他坐的仍是原来
      的老爷车,也是出丑的车,一个外地单位经理曾讲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翟董到他那
      儿搞外联,事后留他吃饭却怎么也留不住,屁股着火的样子。没办法送他,几乎是
      全员出动。翟文梓上了车,车不打火,启动不了,主人们七手八脚硬是把车推出百
      米,算是发动起来。翟文梓上车告别时打招呼,一副坦然的样子。
      
          翟文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兴啤这家独具特色的私企也吸引了中央及各级领
      导到这视察的兴趣,无不为之称赞和欣赏,辽宁省委副书记张行湘画龙点睛地说:
      “兴啤是共产党的私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