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办学初,人们对陈集珍是用两种眼光来审度的。
      
          一种是钦佩:一个退休的老同志,为老百姓解忧,创办学校,有胆识、有气魄、
      敢想敢干敢闯。一种是担忧:陈集珍自己也没读多少书,更没有办教育的经验,加
      上资金不足,学校能办下去吗?
      
          追溯陈集珍的足迹,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陈集珍:他善于学习:几十年来,他
      从不间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办学后,他又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理论作
      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实践中的问题,从报刊、电视中找答案,在书本中找启迪,
      向行家求方法。他还博览群书,从中国古典名著到当今名人传记,从自然科学到社
      会科学都是他涉猎的内容。这一切,使他厚积而薄发,实现了由基层行政干部到教
      育行家的转变。
      
          陈集珍能办好光明学校,还得益于他的爱人诸莲泰的鼎力相助。诸莲泰不仅是
      他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在“光明”路上的助手和战友!
      
          在陈集珍的心目中有几位教育界的挚友和兄弟,一位是已故的原广东省副省长、
      原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会长王屏山。1996年,在全国民办教育管理工作年会上两人一
      见如故,从那时起,王老先后3 次到光明学校视察。王老病重期间仍然关注着光明
      学校的发展,提醒陈集珍积极应对“普九免费义务教育”和“普职”、“普高”的
      新形势,陈集珍从中得到了启发,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学校在“冲击”面前保持了
      稳定和发展。
      
          吴木、魏邕宏是博学多识的河源市教育前辈,对教育的衷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陈集珍不耻下问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还聘请了刘
      鹤翘将军为名誉校长,蒋超文、骆鉴华、廖开鉴、吴全然等知名人士为学校顾问。
      
          13年的办学实践中,陈集珍和他的“光明人”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执
      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低收费、平民化、成本办学、滚动发展”
      的办学思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宗旨:
      “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办学的灵魂、可靠的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高素质的教师队
      伍是办学的保证、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办学的关键、创新特色教育是办学的活力”的
      办学准则。
      
          陈集珍认为:民办教育虽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但不能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学
      校就没有积累、不能发展、不能前进!他说:“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997
      年10月,陈集珍参加了“全国民办教育立法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大民办学
      校的办学者对《民办教育法草案》进行了讨论,陈集珍发言道:“《民办教育法》
      应当成为民办教育的”尚方宝剑“,推动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而不能成为民办
      教育的桎梏,束缚民办教育的发展……”他的话,道出了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
      声!
      
          虽然光明学校教师的工资不及经济发达地区那么高,但是在“光明”旗帜下聚
      集了全国16个省市的教育精英,因为教师们看重光明学校办学者的人格和学校长期
      稳定的发展趋势!一位外省教师曾认为光明学校工资偏低,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
      了其他学校,后来他先后到5 所民办学校任教。3 年后,他又请求回到“光明”,
      他深有感触地说:“走遍大江南北,我最爱的还是‘光明’!”——好马也吃回头
      草1 1999年元月,因硬件建设投入较大,学校经济运作比较紧张,银行方面又因这
      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放贷款,一时间学校工资发放面临困难。陈集珍决定:董事会成
      员工资暂缓发放,保证全体老师工资和奖金的足额发放。
      
          范建勋是199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那年9 月,范建勋加入了“光明”
      的行列。他工作努力,勤奋好学,在陈集珍慈父般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关爱下,逐渐
      成长起来。8 年的时间,他从初出茅庐的愣头小伙,成为骨干教师,入了党并提拔
      到领导岗位上。这几年,他买了新房,找到了如意的妻子。他说:“‘光明’就是
      我的家呀!”是的,“光明”是每个“光明人”温暖的家!
      
          “光明旗帜”之所以能海纳百川、群英荟萃,其奥秘就在于陈集珍对“以人为
      本”思想的延伸和弘扬。在“光明”这个团队里,融汇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融
      汇着团结协作,共创辉煌的团队精神!
      
          陈集珍有一句话,“命长吃的饭多”。运用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上,就是稳步
      前进、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后,不少民办学校应运而生,有些甚至红极一时,“高
      档次、高收费、高工资”,陈集珍料定这是“短命”的行为,只不过是“海市蜃楼”
      而已,他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只有扎实的管理和过硬的质量才是
      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
      
          2003年,光明学校荣获“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学校”,2005年被广东省政府评
      为“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人民日报》、广东电视台、河源市电视台、《河源
      日报》先后发表和播出17篇文章和节目,对光明学校和陈集珍进行报道,《人民日
      报》2004年10月在《闯山区民办教育之路》的报道中认为:“光明学校历史虽短,
      成绩辉煌;特色办学,经验鲜明;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国家、省有关部门、河源市、源城区领导多次到校视察,充分肯定光明学校的
      办学方向和成果。全国民办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郭鑫同志到校视察时,认为
      “光明学校为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例证和宝贵
      经验”;广东省民办教育委员会主任、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同志说:“低收费、
      大教育,面向群众的‘普九’学校,为政府分忧,是光明学校的一大特色,代表了
      我省民办教育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回首“光明”,学生从49人发展到5000余人,占地面积从200 平方米发展到6.5
      万平方米,教师从3 名增加到288 名,建筑面积从200 平方米增加到3.6 万平方米,
      分别比办学初增加了100 倍、325 倍、96倍、180 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