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φ219 钢管的成功和顺利生产,确实是个最赚钱的产品。也正因如此,许多厂
      家,国有的和私人的,大厂小厂相继都开发了φ219 这个赚钱的产品,市场逐渐走
      向饱和。
      
          对事业的追求从不满足的王旭午又动开了脑筋。能不能在φ219 的基础上再扩
      大一些呢。比如将管子扩大到φ273 或φ325 ,而且轧管扩管在一条机组上实现。
      
          王旭午所有创新的设想都是从鲁宝的实际出发的。他这个轧扩一体化的设想也
      是如此,鲁宝的生产车间狭小是无法再扩大的,只能在这有限的空间内研究开发。
      他这一设想也是被逼出来的。
      
          “大胆设想,科学实验,谨慎决策!”是王旭午创新思路的三条原则。
      
          鲁宝的技术人员谁也没见过扩管机,看到的只是一张杂志上的照片。
      
          杨红霞、孙吉成、孙波、李学进等人,他们当中有搞电气的,有搞机械的,有
      搞工艺的。他们没钱出国考察,只好到一些大厂看看。去了上海,去了洛阳,但人
      家不让靠设备太近,更不准拍照片,只能远远地望一望,半个月就回来了。
      
          有人说应该再到国外去看看。出国,对鲁宝人来说太难了,鲁宝的技术人员出
      过国的屈指可数。但他们没有怨言,都知道鲁宝还不富裕。穷日子就得处处节省,
      一滴油,一度电,一个螺丝都要算计,但他们过得很充实。迟黎明说:“什么叫幸
      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鲁宝就能给人这种感觉。
      
          根据王旭午的工艺设想,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2年8 月开始轧扩技术
      的试验。这是一次小型试验。验证他的方案是否可行。所以虽在机械上部分改动,
      设计时也考虑到无论试验成功与否,改动的设备都不能扔掉,以后还能派上用场,
      比如上下导板和支架。为了节约费用,甚至还用了一些报废的轧辊。
      
          开始试验的是φ273.只试验了两根,没想到是这么顺利,两根钢管都顺利地通
      过了轧扩机,试验成功。
      
          此项轧扩技术鲁宝人申请了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在世界上还是第一家。
      
          当时此项技术并没有被人们认可。
      
          时间到了2004年8 月17日。
      
          宝钢股份对鲁宝班子进行调整,陈甦任董事长,张红耀为代总经理,鞠新华为
      党委书记。王旭午到宝钢钢管厂挂职副经理,期限为一年。
      
          在王旭午离开鲁宝的那天晚上,曾在一起共事过十多年的同事,到王旭午家送
      行。房间大厅里挤了满满一屋子人,一改往日的那种坦诚、无拘无束的气氛,压抑
      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怎么啦,脸拉这么长,我又不是去火葬场,我这是去学习,学习宝钢的先进
      经验。”王旭午想打破这沉闷的局面。
      
          “我们只是来看看你,看你还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的。”商锦宁想了半天才
      挤出这句话。
      
          “既然大家想来帮我,那就请各位在我走后把轧扩管这件事办好。老商,这事
      要多听听新领导的意见。我相信大家。”这是王旭午的心里话。
      
          当然,王旭午对突然宣布让他去宝钢挂职事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心里也有—
      些想法,只是不便说出来罢了,他相信党,相信组织。
      
          留在家里主持轧扩技术改造的商锦宁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加紧做轧扩管的准备
      工作。
      
          为了使工程进展更快一些,负责设备、工艺设计的迟黎明、杨为国、杨红霞、
      孙吉成开始想请外面的设计院,先后多次找到外面的正规设计院。当设计院的技术
      人员来到鲁宝现场一看:“这样小的场地,还想改造!没法设计,劝你们还是买新
      的吧。买新设备恐怕也没法安装。”一句话,不好干,不能干,不愿干!
      
          鲁宝人只能自己干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鲁宝人谁也没见过扩管机什么样,何况轧管和扩管放在
      一条机组上。
      
          用王旭午的话说,是听说有个螃蟹,自己画了个螃蟹,再自己做出了个螃蟹,
      又自己吃了个螃蟹。
      
          鲁宝人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有设备狭窄的厂房,设计院不愿设计,没有现成的图纸,缺乏改造的资金,
      只能是靠鲁宝人自己,只能边学、边干、边设计、边制造、边修改了。
      
          好在鲁宝有一批敬业爱岗,懂技术,敢创新,肯吃苦,无私心的技术人员。不
      妨我们把他们的名单列出来:迟黎明,商锦宁,杨为国,杨红霞,李学进,杨晓东,
      刘桂春,孙波,孙吉成,张英江,宁寿陈,郝建光,王建荣,顾建东等等,当然还
      有带头人王旭午。
      
          他们中有领导干部,有部门负责人,有一般技术人员,有工人技师,有男有女,
      有正规大学毕业的,也有自学成才的,有学轧钢的也有半路出家的。就钢管这一专
      业来说,开始谁也不是专家,但他们敬业,他们把参与鲁宝的改造开发自主创新视
      为鲁宝的生命,视为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有付出,从未考虑和计较付出后自己能得
      到多少报酬。这就是鲁宝的知识分子,这就是鲁宝的精英。
      
          十多年来,鲁宝就是靠这些人解决了生产中的一道道难题,研发创新了数十项
      科技成果,光荣获省一级科技进步奖的就有14项之多。
      
          轧扩管项目开始试车,指挥此项工作的总经理助理商锦宁下达了扩管试车的命
      令。
      
          第一根管子卡住了,有人嘘出声来。
      
          第二根转了一下又卡住了。
      
          扩管机光转就是出不来管子。
      
          扩管机停了下来。
      
          技术人员观察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再试,扩管机仍然是只卡不出管。
      
          一支,又一支。每支扩管机都处在空转状态。
      
          试车只好暂时中断。
      
          商锦宁拿起电话打到了上海,打给身在宝钢的鲁宝董事长陈甦. 扩管机有问题,
      商锦宁首先想到的是王旭午,扩管技术是王旭午搞的专利,如果他在现场该有多好。
      
          可是王旭午现在上海宝钢挂职,时间是一年,这才过了不到半年啊!
      
          为了鲁宝,为了事业,他必须要请王旭午厂长回来。商锦宁把自己的这个想法
      报告了董事长陈甦. 陈甦表示同意。
      
          在王旭午离开鲁宝的这一段时间里,厂里也有一些议论。也有一些说法。
      
          一些人认为是去锻炼,是去学习宝钢的先进经验。一些人认为扩管技术还没进
      入正常生产,这个时期不应该去。这些人都认为王旭午总是会回到鲁宝的。
      
          但也有另外的一种声音,一种议论,说王旭午不会再回鲁宝了,甚至也不会再
      是总经理了。对王旭午的一些缺点、毛病甚至还有什么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添油加
      醋似是而非的传播不少。
      
          王旭午是有缺点毛病,他性子急个性强,自己认准的事不大会被别人左右,批
      评过一些人,当然其中也有批评错的,有些人对他有意见,有看法,甚至记恨也是
      难免的。也不乏有的人出于个人目的不愿王旭午回到厂里继续当总经理。
      
          尽管王旭午不管鲁宝的事,但上述这些议论还是或多或少地能传到他的耳朵里。
      对此,他很坦荡,他没做过亏心的事,他也知道自身的缺点,他也在改进。他相信
      绝大多数鲁宝人能够理解他,因为毕竟在一起同甘共苦了十几年啊。
      
          为了鲁宝为了宝钢,他爽快地答应马上回烟台。
      
          他首先到现场,仔细对设备进行检查并询问了一些操作人员。
      
          然后,他让夏克东、李学进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首先声明:他是奉
      董事长陈甦的指示回来的,他不是以总经理的身份,也不是进行指挥,他作为一名
      技术人员和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扩管技术是他最早提出来的,他有这个责任,
      更重要的是鲁宝的事业。他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议开得很好。会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了共识。
      从图纸上发现滑板的安装有误差,工模具孔型不太合理,顶头的设计小了点,王旭
      午还提出将导盘换成导板。
      
          经改动后的扩管机,重新再进行试车。
      
          一次试车成功,一根根钢管顺利通过。
      
          试车圆满成功,现场人无不拍手称快。
      
          在一台机组上既能轧管又能扩管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家。
      
          有人说这是一匹马和一匹驴子交配生了一个大骡子。可不是吗,原来只是φ114
      的小驴现在居然生了一个可扩φ273 、φ325 的大骡子。
      
          好一个大骡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