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本厂诚聘大量车工和普工,男女不限,熟手优手,工资待遇优厚,包吃包住,
      出粮准时。有意者请联系。
      
          ××制衣厂
      
          ×年×月×日
      
          像上面这类招工广告,在珠三角的大街小巷里经常出现。熟悉打工生活的人都
      知道——常在招工广告里出现的“出粮”这个词。“出粮”富有浓郁的广东话特色,
      将“发工资”叫做“出粮”,形象地反映了农耕时代人们将温饱当做了生活的最大
      目标。这个词需要大家品功夫茶一样细细品味。可以品出最深层的滋味。
      
          第一,它反映了过去农业社会的特征。在过去,粮食的丰收是最大的喜悦,这
      个用词挪到工业社会,工人们不再是田间劳作,而是在车间里劳作,镰刀和锄头被
      机床、烙铁、扳手、钳子所代替。最终的愿望,也是获得丰厚的劳动报酬。
      
          第二,反映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出粮领下来的工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温饱”是工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对于许多“月光族”而言,房租、水电费、管理
      费、交通卡、手机费、信用卡、煤气费、上网费、请客、送礼、吃饭、喝水、打球、
      唱歌统统需要花钱。快到月底时,“粮仓”就告急。某些年轻的消费群体,工资有
      多少,消费就达到多少。因此,白领一族也就真成了“白领”,每月工资都是白领。
      
          第三,“出粮”也体现了一种潜在的分配格局。为工厂打工,为老板打工,等
      的就是“出粮”,尽管付出了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劳动力,但分配的权力掌握在每
      个老板手里。员工要想获得这个“粮食”,只有依靠老板的“二次分配”。
      
          无论如何,出粮了,是值得高兴的。有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在年终还会实行双薪
      或三薪,出双份粮,对于员工长期留在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
      
          最大的麻烦在于出粮不及时甚或不出粮。每个公司的做法不一样。一般工厂扣
      压工资,当月工资,次月发放。外资企业相对及时,当月工资,次月十日或十五日
      发放。无论何时发放,固定发放周期都是工人可以容忍的现象。拖工资,是建筑行
      业中常有的事儿。作为制造行业,尤其是二OO八年金融风暴之后,也出现了部分公
      司拖欠工资的现象。这些公司为了周转有限的资金,便在员工的工资上做文章。新
      闻时常报道拖薪讨薪事件。为了讨薪,马路和高楼成了工人经常利用的险地。二OO
      五年,我曾打工的福永的一家电池厂,工厂因故倒闭,老板卷款潜逃,留下了六百
      多名员工近三个月的工资未予支付,村委会当即查封了厂里所有的固定资产。为了
      讨薪,员工们集合起来,拦截在宝安大道上,最终从村委会那里领完了三个月的基
      本工资,但是办公室的管理员就只领了一个月工资。这些管理员不服,再去马路上
      闹,也无济于事。
      
          那时我已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接到工友的电话时,虽然在意料之中,但仍有些
      吃惊。记得当初我离开那个电池厂时,其境况已经难以为继了。那老板为人还是朴
      实的,行为、言语都很低调。我在这个工厂做IPQC和车间主管时,偶尔在车间里碰
      到她巡厂,都是默默无言。有人说,不认识的人在外面碰到她,没准就以为是普通
      的打工妹,真没想到,她最后丢下六百号人不管了。
      
          为了保证工人拿到工资,如今各地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保障措施。譬如有的
      地方政府设有五道防线,保证工人能按时按量拿到工资。所谓五道防线是指:工人
      若拿不到工资,政府首先追究老板的责任;如果老板逃匿,就追究厂房业主的责任,
      业主没足够的钱垫付工人工资,就追究当地村(居)民小组的责任;村(居)民小
      组一时筹不够钱垫付工人工资,就责成当地村(居)委会掏腰包;村(居)委会也
      筹不够钱,最终由镇政府垫付工人工资。有关人士和各级政府都有责任保证工人工
      资的支付,无论工厂发生任何事情,首先要解决工人的辛苦工钱。
      
          各地政府下辖有劳动服务站,配了专职人员,化解基层劳动纠纷。近年来,因
      工厂拖欠工资而到镇政府上访的事件有所减少。=OO 五年,深圳恶意欠薪案件频发,
      引发的集体上访达二百七十五批、八千四百四十三人次,占全市集体上访总次数的
      三分之一(《深圳特区报》二O 一O 年一月十二日A 十三版)。二OO六年政府出台
      了利用刑拘等手段打击恶意欠薪的政策。二OO六年一月十二日上午十点,“深圳打
      击恶意逃薪公开处理大会”,现场座无虚席,公安部门公开宣布,八名恶意逃薪的
      深圳企业老板,涉嫌经济犯罪被刑事拘留。刑拘恶意欠薪老板,深圳开了全国之先
      河。
      
          南粤的夜空是不寂寞的,灯光、歌舞音响、汽车噪声、夜市嘈杂充斥着夜空,
      还有夜以继日的机器在车间里低吟,偶尔一声刺耳的警笛或一串急促的警报,让人
      的神经为之一紧,出事了!巨大无边的夜晚在某个地方,又出现了一个急需填补的
      窟窿。
      
          但是对于多数打工者来说,夜空还是寂寞的。喧嚣是外面的,寂寞是内心的。
      业余的时间如何打发呢?看投影、溜冰、跳舞、诈金花、斗地主、买码(买六合彩)、
      买彩票,都是工友们通常的选择。
      
          网络普及之前,投影厅或电影院是工友们常去的地方。下班时间,街上会开来
      一辆四轮小货车,就像站街女在路口张望,上面贴出影片广告,录音喇叭里在唱歌,
      预报当晚的电影节目。这种影片宣传车的出现让单调的打工生活有了世俗的惊奇。
      每条街道隔五十步开外就有一个投影厅,上面悬着一个方形音箱或挂着一只喇叭,
      每个夜晚那喇叭里都是砰砰的枪响或撞车声,间或是女人的惨呼声,大家都熟悉这
      种声音,想象着那影片里发生着什么。每个夜晚都有命案发生,在这里。投影厅门
      口每天摆出不同的影片广告,画面上总是血淋淋的场景,色情、暴力或乱伦成为投
      影厅老板宣传的主要看点。
      
          影响我们工友生活最普遍、最深刻的事物就是投影厅。在这些港产影片的长期
      刺激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
      人们可以如此说话、消费,穿衣、泡妞、赌博和发财。人们从中学会许多新的词汇,
      称呼上司为“老大”,称呼“男人”为“老公”,也学会了“Cheers”、“Happy ”,
      工友们的嘴里经常吐出“帅哥、靓妹、酷”等词语。还有些不良分子也模仿着港产
      片的黑社会行事。香港成了想象西方的一个替代品。
      
          二OOO 年之后,尤其是二OO三年之后,广东的网吧遍地开花,网络进入了普通
      人的生活,伸入了工友们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如今人们抛弃了投影,选择了网络。
      投影厅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网吧却像网络病毒一样沿着城中村、沿着街道蔓延。
      当公交车经过“龙华影剧院”或“石岩影剧院”站台时,这些影剧院早已退出历史
      舞台,只是留下那个残骸般的符号。是的,站台名称还保留着,但是那些影剧院已
      经多年没有放过电影了。几乎所有镇上的影剧院都在衰败、倒闭、整修和租让。有
      的影剧院借给一些走穴的歌舞团,每到夜晚,影剧院门口就排一队穿着白羽毛的窈
      窕女郎,个个描得绿眼红嘴,摆弄着肢体招徕观众们入场。由于票价低廉,节目低
      俗或通俗,颇有些“大家乐”的味道。
      
          网络的力量更是生龙活虎,这种力量干脆、锐利,是一把利剑,将一切繁杂的
      传统娱乐节目斩断,或归拢在一根网线上。众多年轻一代的打工族,在校园时代就
      已经懂得上网,来到工厂独自谋生时,无人管束,且有些余资闲钱,上网更是通宵
      达旦、无拘无束,网游、聊天成了业余生活的最大寄托。每次进入烟雾腾腾的网吧,
      看到每个显示屏上的游戏,或传奇或反恐,或星际或魔兽,或大话或斗地主,不免
      令人唏嘘。欲望被编程进入自由而开阔的空间可以自己主宰和放纵,这也是科技发
      达的利剑双刃吧。
      
          年纪偏大的工友们限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对网络倒没有陷入迷恋的境地。
      但是另一个游戏是亘古不变的,那便是赌博。首先是打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各
      地打牌的规则也是五花八门,有两个牌类游戏倒是高度统一:一是斗地主,二是诈
      金花。在男人们当中,判断小屁孩或愣头青是否成熟,且看他是否学会了赌博。
      “牌也不会打,你还是个嫩家伙。”老家伙经常会这样嘲笑小家伙。“呵呵,前天
      输了三百块,昨天又赢了二百块。”小伙子自豪地说起这些熬夜的战绩,尽管输了。
      那是他在向人们表示,他成熟了。仿佛只有一掷千金,方显男子汉的气度,也只有
      一博输赢,才是成人的游戏。
      
          还有一个更成人化的游戏,那就是买码。临街的小铺子里一方面向外卖些日常
      杂货,另一方面暗中销售着六合彩。工友们一下班,就朝这些老地方涌去。上班的
      时候,大家有空凑在一起,反复琢磨哪个号中奖几率最大。有的同事还用专业软件
      去推算。清洁工阿姨则说,昨夜我在梦中忽然梦到十五这个数字,今天肯定会出十
      五号。搬运工踩在叉车上说,哈哈,我买了一张二百块钱的码报,这张码报不是一
      般的码报,是内幕透露出来的。上面说特号要买七号。大家相互合计、讨论该买羊
      还是买猪,买大还是买小。六合彩为了扩大销售,将中奖项目分了多种,可以买大
      买小,买单买双,也可以买特码,买十二生肖。上至经理,下至清洁工,人人都陷
      入了六合彩中。六合彩的魅力不在干发财,而在于生活的一种寄托和盼头。大家也
      知道“白小姐”、“曾道长”都是随意拆解和牵强附会所谓的中奖玄机,但是任何
      一种游戏其魅力的根本,就在于它的随机性和刺激性。没有任何风险的游戏,也是
      索然寡味的。随着游戏档次的提升,有些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买码、买福利彩票,而
      是投入了股市和期货。
      
          说到夜生活,有些人会联想到那些声色犬马的场所,休闲中心、桑拿洗浴、美
      容按摩。黑暗中的印钞机,给小镇和街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在福永一家工厂上
      班时,有些同事们经常相约去“松骨”,回来后会吹嘘战绩。同事L 曾跟着去了几
      回,玩成了老流氓。晚上,口袋里揣着纸团,见到路上的女孩,就暗中跟在后面向
      她们抛纸团。有一次我跟他出去散步,见到前面三五个女孩子,身穿邻厂的厂服,
      L 就从口袋里摸出纸张,揉成小团向她们中间的一个抛去。没反应,再抛一个。那
      个被击中的女孩感觉不对劲,回过头来,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L.L 只是讪笑着向她
      点头。
      
          “神经病!”我听到一声娇滴滴的斥骂。
      
          那群女孩子就走了。前面又碰到另外两个女孩,L 又故伎重施,继续抛纸团。
      我实在看不下去,对L 说,真是佩服你。然后就跑了。L 以前跟我做IPQC可不这样,
      为人还是温和谦让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世界要人变,人是不得不变啊。有
      些工友夜晚寂寞时,通常选择轧马路,沿着闹市走一圈,四处瞅瞅热闹,心里似乎
      也装满了可驱寂寞的声音。装两袋喧嚣之声回去,就可以暂时挨过这个寂寞之夜。
      
          只要是人群集聚的地方,人们从来不缺打发寂寞的手段,也最怕寂寞,夜晚的
      天空下,大家在各自的黑暗里睁大了眼睛,瞳孔在放大,真的不寂寞吗?夜晚下班
      的路上,我经过工厂的食堂,一只细瘦的黄猫,瘦得令人恐惧,大约猫界也流行骨
      感美,它缓缓地走在屋顶上呦呦地叫唤,它的眼睛放出来夜明珠的光,晶莹地射向
      深夜。那叫声像婴儿啼哭,哇哇地呜咽,叫得让人心惊胆战。大概这只猫也成了寂
      寞的化身。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