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据称,“高州”的地名由“高凉郡”演化而来,寓意为“高高的凉爽的山冈”。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这“高高的凉爽的山冈”上崛起了一座古城
      池——曰:“高州城”,遂为历代州、郡、路、府、道、专区之治所,历史上曾长
      时期占据粤西经济、军事、文化之要津。
      
          公元二○○○年,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仆仆风尘来到千年文化古郡高州,读史
      籍,栽荔枝,沐春风;又一路兴致勃勃巡视深圳、顺德、广州,纵览珠三角大地风
      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此刻,他也许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谷牧同志一道
      考察初创的深圳经济特区时,两人的套靴里全都灌满了泥沙和污水的艰辛而又开心
      的情景……
      
          浮想联翩。二十年前,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江泽民,
      曾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个考察外国经济特区代表团团长。率领国务院有关部委
      和广东、福建两省,深圳和厦门两个特区负责干部组成的九人小组,一路马不停蹄
      访问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墨西哥、爱尔兰等六国,实地考察
      了九个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借途经日内瓦的机会,还专门邀请了联合国组织
      的十多位专家举行了两天的论证会。正是这次出访和考察,就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
      政策性建言。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江泽
      民以满腔热情向常委们推介“蛇口模式”——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杆风向标,
      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第一个在全国搞工程招标,第一个搞职工聘任制,第一
      个搞住宅商品化改革……江泽民指出:蛇口的管理方式,为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提
      供了有益的经验。
      
          时序演进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已进入到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
      配套的“深水区”。显然,以前的改革若“破”字当头,则此后的探索以“立”字
      为先。
      
          一九九二年的深圳,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深圳市政府代表团飞渡重洋赴美国招聘中国留学生,成为全国以政府名义
      赴海外招聘留学生的创举。
      
          ——率先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
      为日后全国普遍推行从城镇到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开了先河。
      
          ——一九九二年七月一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做出了一个庄
      严的决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
      
          这一决定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决定明确规定,特区立
      法可依照宪法条文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在具体规定上根据实际有所突破。
      
          有专家甚至把深圳的特区立法权,与深圳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并称为深圳最
      重要的“两大优势”。
      
          ——一九九二年八月八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科技成果拍卖会在深圳举行,
      成为以市场原则为科技成果“定价”的“破冰”之举。
      
          在随后的日子里,深圳经济特区以国际惯例为坐标,连续打出不断深入改革的
      “组合拳”: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使企业成为无行政上级的独立法人;取消
      企业内部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行企业内部员工持股制
      度,持股比例可高达企业总股本的百分之三十;建立全国首个产权交易所,为全国
      各地企业的兼并、转让、拍卖、处置闲置资产提供了规范、透明的媒介;建立深圳
      外汇交易中心;将企业设立的政府审批制改为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核准登记制,进而
      又将企业登记的行政审批制也改为依法核准登记制,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注册官”
      制度,实行“一站式”注册。
      
          改革的成果是: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四年,深圳共新诞生了二万六千三百家企
      业。相当于特区成立前十二年注册企业的总和……
      
          在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国家体改委在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深
      圳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城市和经济特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起点较高,
      新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提供了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范例,值得借鉴学习。”
      
          正当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在珠江两岸高歌猛进之时,又一场关于经济特区的争论
      却不期而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区还要不要继续“特”下
      去?
      
          这一尖锐的诘问,无疑引起了深圳从高层到民间的强烈反弹……
      
          在这个历史关口,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江泽民总书记又一次来
      到深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郑重提出著名的“三个不变”:“中央对发展经济特
      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整个过程,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要搞多久,经济特区就要搞多久”。他还特别强
      调,“变了,不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人民群众也不答应”……
      
          抚今追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制高点,新觉醒、新思想的鼓点又一
      次从珠江畔擂响,回荡在新世纪的天幕——江泽民向全党郑重提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
      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人和邓小平在新时期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觉醒,精辟分析和把握天下
      大势,洞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之主题,从而确立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
      科学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无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的征程中,
      又一次新的伟大的觉醒:确立了党的历史方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回答了新时
      期应该建设怎么样的党。同时表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心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在广州视察期间,江泽民还参观了著名的珠江钢琴厂,并欣喜地坐在这个民族
      品牌的钢琴前,弹奏了一曲。珠江钢琴厂今天已经在世界钢琴制造行业位居第二,
      也就是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可以听到中国民族品牌奏响的琴音了。
      
          一九九八年三月,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对
      广东特别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
      
          二○○○年二月,江泽民又再次强调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开
      放务必要:“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显然,对于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珠江三角洲来说,“引进来”与“走出去”一
      直是交相辉映的。代表着当今时代财富与科技实力的世界五百强跨国公司,已有二
      百五十多家进驻珠三角地区投资设厂,并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扎根型拓展。不
      少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三星、索尼、希捷等,不但大幅增资,而且纷纷建立起自
      己的研发中心,他们不再视珠三角这片热土只是“世界加工厂”,而是能够驰骋国
      际市场的重要基地。
      
          显然,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使广东一大批企业走出了国门,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大
      展雄风,并已培育出一批“粤字号”的世界级名牌。广东的华为、中兴、万科、中
      集、TCL 、康佳、乐华,以及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盐田港集团等,已成为享誉世
      界的明星企业。
      
          一九九九年十月五日,由国家外经贸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
      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隆重
      开幕。
      
          与此同时,“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
      会”、“惠州国际数码节”等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高端会展也相继在珠江三角洲举
      办,并迅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从广交会一枝独秀到“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举办,生动表明了广东产业升
      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轨迹;珠江三角洲迅速从原来的加工制造基地成
      功转型,从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出口总额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此时的广东,随着浦东开发带来的全国改革开放格局的改变,先发优势正在弱
      化,面临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广东省委审时度势,在深刻总结改
      革开放二十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全面实施外向带动,科技兴粤人才
      兴粤,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新战略,争创开放、产业、科技、体制、环
      境五大新优势,把广东推向发展新阶段,同时也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起飞的坚实
      基础。
      
          深圳骄傲地把“自主创新”写在了特区发展的旗帜上……
      
          共和国也正在把“自主创新”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上……
      
          江泽民一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
      
          如果说十九世纪是帝国的时代,二十世纪是战争的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则是
      金融的时代。银行、投资公司、共有基金……共同构建起了今日全球经济之大格局。
      
          珠江三角洲既见证了历史,又开启了时代——承担起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潮
      的先遣团的使命。历史总是格外眷顾珠江流域这一片沃土。
      
          二○○三年四月,又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春天。
      
          癸末新岁,“非典”肆虐,阴霾漫天。刚刚履任总书记新职不久而日理万机的
      胡锦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心系人民生命健康,毅然决然亲临广东抗“非典”第
      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局势,胡锦涛的心情是极不平静的,从湛江到深圳,从东
      莞到广州,他一路考察一路思索。他要求广东人民注重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
      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强调“科学发展”的战略新思维孕育而生。
      
          显然,纵览改革之艰难曲折,廓清丛生之歧路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来
      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和历史性飞跃。
      
          二○○三年六月,胡锦涛代表全党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
      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
      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敏锐的英国著名学者彼得·诺兰惊喜地发现:“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渐进
      式改革取得了杰出成果。到了二○○二年十一月‘十六大’之际,中国已经明确地
      离开了河的‘此岸’……然而,‘彼岸’尚只能依稀可辨……为了寻找前进的道路,
      中国领导人正在审视中国的过去,并吸取他国的教训,以寻找到一条能建设稳定、
      团结和繁荣的社会道路。”
      
          珠江滔滔,万古长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上溯至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从
      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珠江流域、南粤大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机缘巧合地成
      为新思想、新观念宣扬、发布的历史舞台。
      
          追求天人合一、社会和谐共生,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
      
          珠海——因其珍珠般散落在珠江人海口的一百四十六个大小岛屿而得名。
      
          珠海行政区划可一直追溯至公元前二二一年,自宋以降盐业和银矿业勃兴;明
      末筑堀设寨,遂成军事要冲,兼管理澳门外交事务;近代更成为南中国门户,为抗
      击外来入侵者而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一九七九年珠海建市,一九八○年创办珠海经济特区,自此经济社会实现和谐、
      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条依傍着海岸线曲折延伸二十八公里长的著名的“情侣路”,将浩瀚妩媚的
      南海与柔情蜜意的珠江扭结在一起,奔放的海风撩动一岸的浪漫,更是把人们带入
      一个如梦如幻曼妙神奇的海滨世界。
      
          道路、绿地、山坡、公园、庭院、宾馆……密匝匝盛开着花朵大而艳红的三角
      梅(市花:簕杜鹃);满城绿树婆娑婀娜多姿摇曳万种风情(市树:红花紫荆);
      海滩、海港、渔场……成群结队的海鸥(市鸟:海鸥)欢腾雀跃,或戏水于海边,
      或漂浮于水面,觅食、飞翔,突然又似离弦之箭直矢海鱼;依山而筑,错落有致,
      鳞次栉比红墙绿瓦的高校群落……所有这一切。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为珠海特区赢
      得了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浪漫城市、生态环保模范城市、人类居住最
      佳城市等一顶顶桂冠。
      
          一条“情侣路”、一座海滨城、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特区……足见珠海市
      一届又一届的执政者们具有何等宽广的谋事胸襟、人本思想与人道情怀——从而书
      写出一篇又一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锦绣文章。
      
          深圳这个以“一夜城”的美誉崛起于中国南海边的荒僻小镇,几乎是在一夜之
      间完成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型,崛起之快捷发展之神速令全世界为
      之震惊。
      
          毋庸置疑,深圳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骤风暴雨般的改革与发展之后,同样面临土
      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消耗难以为继的困局。
      
          深圳经济特区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显然是摆在深圳人面前
      的新挑战、新考验。
      
          “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很快确立了新的发展路
      径。
      
          二○○三年四月十一日下午。深圳中兴通讯总部人声鼎沸,欢呼雀跃,总书记
      胡锦涛专程前来中兴视察。尤令中兴员工们欣喜与感动的是,两年前胡锦涛访问塞
      浦路斯时,曾抽暇出席中兴通讯与塞浦路斯电信总局智能网项目合作签字仪式,他
      记忆犹新,还专门向总裁侯为贵详细询问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
      
          胡锦涛听了汇报当即表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兴通讯应充分利用自
      身的科技与人才优势,紧紧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坚定地进军国际高科
      技市场。
      
          中兴通讯不负总书记的嘱托,海外市场捷报频传:为罗马尼亚构建全球第一个
      全国性NGM 网络,ADSL规模服务于二○○四年雅典奥运会,承建香港OADM城域骨干
      网,交换机中标美国国际汇结局,担纲越南第一个铁路专用通信网……
      
          中兴通讯作为国内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在通讯系
      统设备和个人终端设备研发生产上所具备的领先优势,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与准确
      的国际市场定位,这已成为中兴通讯快速增长和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
      
          走进深圳华为公司,穿梭于一个又一个不同型号的通信交换机、光网络产品以
      及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之间,耳畔回响着此起彼伏的优雅的声音:“华为是一个开
      放性组织,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搞研发与生产,宽广的世界等待着中国……”
      
          这家成立于一九八八年,一九九三年即开始实施员工持股产权改革的高科技民
      营企业,创办之初即把目光瞄准世界。近二十年在国际电信市场的击风搏浪,华为
      已在全球建立起三十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
      摩、俄罗斯莫斯科等均设有研究所。华为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德国、西班牙、巴西、
      俄罗斯、埃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四十多个国家。
      
          华为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实施开放性合作战略,已与IT、摩托罗拉、英
      特尔、AT二○○七年,深圳华为合同销售额高达一千亿元,其中出口超过百亿美元,
      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面旗帜。
      
          一九八五年,深圳即开始创办“科技工业园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科研与生
      产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体制。
      
          一九九二年以来,深圳先后制定实施了五十多个鼓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的政策。
      
          到二○○七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PCT 国际专利申请占全
      国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九点八,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目前在深圳设立的创业投资机
      构已从二○○○年的四十多家增至一百三十多家,创业资本总规模达一百一十五亿
      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一九九二年以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四十六点五,从一
      九九二年的三十二亿元,发展到二○○七年的七千五百九十八点八亿元;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八。
      
          回望二十多年历史,深圳经济特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以及创新科技体
      制的道路上大步奋进——深圳“科技之树”已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改到深处是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今日,当我们漫步在蛇口,你会发
      现当年以“工业”命名的工业大道、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已分别更名为:南海
      大道、蛇口一路、蛇口二路一显然,“工业”悄然告别蛇口,彰显出蛇口发展战略
      一次脱胎换骨的大转型。
      
          南海之滨,深圳湾畔,蛇口这块犄角之地又创造出了新传奇:率先进行产业升
      级,由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区向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港口小镇、创意产业基地、
      国际化人文社区等多重角色演变——最终将打造成为香港高端服务的空间外溢区与
      珠三角地域外向型金融、娱乐、航运服务中心。
      
          这对于蛇口这个当年中国改革的“试管婴儿”,无疑是更高层次的新一轮改革
      冲刺。
      
          “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大城市不仅仅意味着金钱和金融,同
      时是各种文化和人才交汇之地;深圳经济特区努力将经济、政治、文化各项社会事
      业全面推向进步。
      
          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
      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
      会),始终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办展方向,突出
      提升文博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突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突出和催生有实力、有
      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以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
      出口——显然,已成为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文化会展的“龙头品牌”,
      为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树起了一面旗帜。
      
          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从二○○四年举办首届深圳文博会,国内外参展企业六
      百多家,观众总人数四十七点七万人;二○○五年第二届文博会参展企业一千零七
      十一家,观众总人数九十点六三万人;到二○○七年第三届文博会,观众总人数攀
      升至一百七十万人,合同成交额、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文化产品交易额分别达到
      二百零七亿元、一百五十一亿元和五十六亿元……规模越办越扩大,人气越办越红
      火,影响越来越深广,当之无愧地成了深圳鲜亮的城市文化符号,与“读书月”和
      “市民文化大讲堂”并列为深圳三大文化名片。
      
          借助于文博会的强大驱动力,深圳正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深圳文化产业园
      区也在筹划打造全国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中心”、“动漫游戏开发中心”、“文
      化产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区域文化市场消费中心”,进而把深圳打造成中国文化
      产品出口基地。
      
          激活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无疑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出了新路子。
      
          从创办经济特区之日起,“发展与和谐”始终是深圳无时无刻必须面对的社会
      大课题。
      
          已拥有一千七百万人口堪称国际大都市的深圳,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城市
      了。深圳的移民人口已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远远超出了美国纽约百分之四十七的
      移民比例。
      
          深圳还容纳了七百万的外来劳务工,他们的背后站着七百万个家庭,同时辐射
      全国二千多个县、市。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的社会和谐,直接牵动着全国的社会
      神经。
      
          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劳务工医疗保险体系的城市;第一个制订《献血法》的城市
      ;第一个自己制作血源库、也是第一个血源不仅供应自己还输向全国的城市——
      “一夜城”的深圳二十多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
      把最大的移民城市建成了最具归属感的城市,同时也就升华为一个和谐的城市。
      
          二○○七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称:追求城市经
      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依据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评选出深圳、东莞、北京为全国地级以上大城市中科学发展水平前三名的
      城市。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自降生之日起即置身于社会变革、社会转
      型之风暴中心,风云际会,风起云涌,风动中华——从摸着石头过河、一路突破禁
      区,到创立新经济模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始终领跑于前沿。
      
          今日之深圳,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调整路向,协调发展,尤以在大力开拓高
      科技产业全面进军国际市场、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倾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创
      建国际大都市等方面,又闯出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二○○五年八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出台《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调控
      指标体系》,四十一项考核指标向各级党政干部清晰表明了每个部门在每个时间段
      的工作要求。
      
          二○○六年底,深圳市委四届五次全会通过《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
      涉及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水
      平等的二十一项指标,以民生为标尺,对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向、官员为老百姓办实
      事的效果进行严格考核。
      
          以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考核政府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
      
          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科技深圳、人才深圳、生态深圳、文化深圳、和谐深圳
      ……成为深圳经济特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词。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时,曾特别要求广东加快发
      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方
      面为全国做出表率。
      
          毫无疑问,深圳经济特区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新世纪、新气象——珠三角大地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展现一派异彩纷呈的绚丽
      风光。
      
          从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启动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到后来CEPA的实施;从珠
      三角到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再到包括珠江流域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
      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在内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俗称“九加二”
      战略),珠江掀起的改革开放大潮,正一浪高过一浪。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强劲发展,陆地面积只占全国百分之一点八五的广东,贡献
      了占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七分之一的财税收人、四分之一的外资总额、三分
      之一的对外贸易金额。然而,在这一串闪亮的数据背后,广东也有很多难言之隐。
      作为移民大省,广东人口激增数十倍,人均可耕地面积急剧萎缩。包括珠江三角洲
      在内的广东中心地带,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临界点。
      
          德国学者康拉德·赛茨在他的新著《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二○○
      七年中文版前言)中以坚定的口吻预言:“中国由此之后走上了其重登世界经济之
      巅的道路,一条持续奔向前方之路。”康氏还分析说:邓小平几乎把经济增长的所
      有优势发挥至淋漓尽致,其时代的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新一代领导
      人(胡锦涛)此刻面临的将是更为艰辛的任务,给予高速度发展的经济添充上社会
      保障的能量和环境保护政策,今天的新口号已是:“社会和谐发展”和“环境可承
      受的持续发展”。
      
          滚滚珠江,正承载着世人惊奇与赞叹的目光,以大气磅礴之势在南中国这片沃
      土上奔湍飞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