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问“南一增”在哪儿?
      
          放羊倌用鞭杆子指一指远处的高山,那高山上有一堆云彩,云彩的下面,呼啦
      啦迎风飘扬着一面红旗。在红旗的下面,“南一增”就像被一浪一浪的山峦簇拥到
      高处的一座精神的庙堂!
      
          “南一增”地处陕西北部靖边县马崾岘村的一个高岗子上。站在“南一增”的
      门前,你能感觉到,周围的荒山秃岭逼视着你。在“南一增”的院墙外面,隔着一
      道沟,坐落着一所土砖土瓦的院落,院落的上空也飘扬着一面红旗。这就是马崾岘
      世纪希望小学,莽莽沟壑里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希望小学。
      
          在“南一增”和马崾岘小学之间,有一条弯曲的小路,被往来的人踩踏得那样
      结实。路边开着寂寞的花,只把清香暗暗地散发开来。
      
          2002年5 月的一天,两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抬着水桶进了“南一增”的大门,
      他俩胆怯地向石油女工们提出了接一桶自来水的要求。石油女工们爽快地答应了。
      女工们望着小哥俩问:你们是对面学校的?老师怎么不来提水?
      
          小男孩儿说话了:学校原来两个老师,昨天走了一个,嫌咱们山沟里的日子太
      苦,到城里打工去了!
      
          石油女工说话了:这是什么话?山沟里的娃娃们就不需要老师了吗?
      
          石油女工王艳帮着两个小男孩儿接满了水,并且亲自把他们送到学校。
      
          看着在风雨里颤抖的一孔破窑洞改建成的马崾岘世纪希望小学,王艳难禁内心
      里的酸涩。
      
          这是一孔破窑改建的乡村小学,桌椅是土砌的,上面搭了木板,窑窗上的窗纸
      早已被风撕扯,就连墙上的黑板也是由一块床板改做的。窑洞里坐着四十多个土衣
      土貌的小学生,孩子们都用眼睛盯着王艳。充满了惊诧、恐慌、渴盼。老师是个憨
      头土脑的当地人,看到王艳,他赶忙上前招呼。
      
          王艳痛惜地问:天寒地冻,这么多孩子在一孔窑洞里上学,不冷吗?
      
          老师说:他们从小吃得苦!课间的时候,他们跑动跑动就不冷了!
      
          王艳关切地问:这是几个年级的学生,怎么在一个教室里上课?
      
          老师笑道:这是四个年级的学生,就这一间破窑!
      
          王艳问:我们那边怎么没有听到学生们唱歌的声音,没有音乐课吗?
      
          老师憨笑道:我们就两门课:一门语文,一门算术。
      
          在走回“南一增”的路上,孩子们在破窑洞里上课的情境,一幕幕地在王艳眼
      前浮现,王艳哭了。她在内心问沟壑:山里的孩子咋就这样苦?她问天上的太阳:
      山里人的后代,长大了是否还是要放羊?
      
          回到“南一增”,一向喜欢热闹的王艳,陷入了沉默。沉默之后,她对其他几
      个工友说:对面小学校的学生太可怜了,我们要伸出手帮他们呀。说完,王艳的眼
      睛里蓄满了泪水。队友们听了王艳对小学校的描述,也都唏嘘不已。队友梁文娟、
      孙宁莉、夏文娟说话了:是啊,我们没有不帮他们的道理呀!山大沟深,一穷二白,
      不是他们的罪过,不能由他们承担呀!从此,这所小学校的事情就像一块石头,压
      在了“南一增”女子采油班的心底。她们牵挂着沟对面那群朗朗读书的小孩子,牵
      挂着在风雨里的小学校。
      
          这天,王艳提出和牛金丹谈心。
      
          那天,王艳和牛金丹两个人在房子里吵了起来,吵得很厉害!牛金丹说:我不
      是反对爱心助学,我只是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我们没有教学经验,我们给孩子们
      教些什么;其次生产任务这样重,万一影响了生产,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古话说
      “厚德载物”,教书育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要慎之又慎!
      
          王艳说:我仔细分析了,我们“南一增”每个员工都是有特长的,有懂绘画的,
      有学过音乐的,还有喜欢体育的,我们完全有能力给小学校增加这些音乐、体育和
      美术课程,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最后,队长牛金丹说话了:我们分两步走,在请示上级领导的同时,深度调研
      小学校的各方面需要,把工作做细做深,无愧于我们石油工人的名誉!
      
          那一天,“南一增”女子班的五个石油工人,走下沟底。朝着小学校走去。他
      们拿着扫帚、黑板、抹布和玻璃,仔细地打扫了破旧的土窑,并且给教室换上了崭
      新的黑板,给窗户安装了玻璃。
      
          队长牛金丹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
      
          那天,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麻雀一样地噪闹着:我们要唱歌!我们要跳舞!
      
          那天,学校的那个憨头土脑的老师,拉着石油女工的手说:学校太需要你们了!
      
          就在这时,传来了上级单位郭书记对“南一僧”爱心助学的肯定:你们爱心助
      学行为,是高尚的、纯粹的,它不仅体现了你们博大的爱心,也对油田与地方的和
      谐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消息传到采油三厂,杨玉祥厂长高兴地说:坚决支持“南一增”女子们爱心助
      学的举措,让她们排除困难,把爱心助学当做石油生产之后的第一件大事,需要帮
      助请直接向厂部汇报!我们怎么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呀!
      
          女石油工人们登上了小学校的讲堂。第一堂课由牛金丹给孩子们讲音乐课,她
      教孩子们的第一首歌是《快乐的节日》。那天,学生们对女老师们恋恋不舍。下课
      了,学生们用依依不舍的眼光看着牛金丹离开教室,又一呼啦地涌出教室把牛金丹
      送出了校门。他们眼巴巴地看着老师走进沟底,齐声喊道:老师你好!老师你辛苦
      了!
      
          那天,牛金丹在沟底哭了许久,哭红了眼睛!她铁了心要把小学校的事,做得
      实在,做得扎实!
      
          第二天,不等天亮,村民们就自发地扛着农具进了沟底,他们在杂草丛生的莽
      野,为采油女工们铲出了一条通向小学校的道路。
      
          就在这条两沟之间的道路上,采油女工们不顾风吹雨淋、烈日酷寒,整整走过
      了五个年头。“南一增”的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们爱心助学却一天也没有停
      止。女工们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生,如今已经上了初中,有的已经考上了重点学校。
      她们提起石油老师都说:我们是她们的孩子,她们是我们永远的亲人!
      
          如今,采油三厂已将马崾岘世纪希望小学,搬进了崭新的校舍。并且在两道沟
      之间铺筑了水管和供暖管道,还给学生们订做了校服,配备了各种体育设施。如今
      的马崾岘小校,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幸福愉快地成长着。
      
          这里我有必要写下“南一增”第一代爱心助学者的名字,她们是:王艳、牛金
      丹、梁文娟、孟宁莉和夏文娟,紧随她们走向“南一增”、走进小学校的还有杨艳
      华、李红、摆丽以及现任站长张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