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元2007年秋天,我受命奔赴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调查和研究长庆采油三厂
      37年来的发展变化。我由衷地感谢这个机会的到来。许久了,总想拿起我手中的这
      支笔来,写点激励人心、鼓舞时代的作品,写点感动人心的平常人的故事。我想拿
      起手中的笔,记写所看到的沸腾的劳动场面,所见到的平常人物,所听到的感人故
      事,所嗅到的生产和劳动的气息。我是怀揣着寻找真诚的人们,寻找沸腾的生活,
      奔向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我打心底里愿意和石油工人们一起,像一株白
      杨树,挺立在茫茫风沙线上!
      
          这样,我在接到奔赴采油三厂采访的任务时,心里除了激动,还或多或少有一
      些胆怯,有一些怅惘。深夜,我在想,面对着中国石油思想最先锋、最前沿的这支
      时代劲旅,我该如何地歌唱?面对着长庆采油三厂这支扎根在风沙线上的旗帜,我
      该如何讴歌?我该如何发现石油工人对当代中国的启发和影响?我该如何准确地报
      道采油三厂石油工人的思想定位、准则定位和行为定位?我怎样才能发现蕴藏在石
      油工人胸怀中那种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忠诚?我该如何让默默无言的戈壁滩唱响
      人类的英雄颂歌?
      
          深夜,我在网络上搜索与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有关的记载,仅仅是那些地名就足
      以令我陶醉:大水坑、摆宴井、盘古梁——我陷入了由这些地名引发的一种澎湃激
      越的诗情里,彻夜难眠。多年来,我沉浸在都城生活的享乐里,却把目光朝向更为
      宏大、更为豪迈的地方。那一夜,我再读诗人郭小川《祝酒歌》、《林区三唱》,
      再读李季《玉门诗抄》、《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等到天光放亮的时候,我胸膛
      里充满了诗情,满腔热情地踏上了奔赴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道路。
      
          我在地图上注目着长庆采油三厂横跨陕西、宁夏、内蒙,油区达3 万多平方公
      里的广袤疆域,注目着采油三厂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黄河与泰
      山不屈不挠的形象!在采访本上,我奋笔‘疾书写下两行老戏里的唱词:泰山大的
      一块玉,黄河长的一锭金!
      
          我试探着以一种“牧歌”的调式,谱写当代石油工人的颂歌。奋战在这片广袤
      土地上的当代中国石油工人,除了具有理智与思考的特点外,还具有着显著的情感
      特征。戈壁赋予他们坚韧,大漠赋予他们情怀,驼铃赋予他们响的,塞北的风烟赋
      予他们一种阳光一般清新明快的舒放感与享乐感。他们赋予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劳动
      生活,一种诗化意味和崇高的境界之美。当代石油工人,是具有充沛的英雄思想、
      理想精神和现实主义生活态度的一支劲旅!他们奋战在远离城市的荒田,奋战在人
      迹罕至的沟壑;他们把对祖国的忠诚誓词,托付给北飞的大雁。另外,我选择“牧
      歌”这种形式,也是为着纪念已逝的石油诗人李季和闻捷。早在1945年,诗人李季
      就在今天采油三厂人奋战的盐池地区,蜷缩在一家小客店里,谱写了中国诗歌史上
      的不朽篇章《王贵与李香香》;早在50年代初,诗人闻捷就将戈壁大漠之上天然牧
      歌的韵味与曲调,赋予石油颂歌。
      
          是戈壁大漠,勾勒出了中国石油人的性格和轮廓!只有牧歌,更接近石油工人
      兄弟的情状,也只有牧歌,更接近石油姐妹的情怀!牧歌唱响在采油三厂的井站,
      牧歌伴着钻机的轰鸣,伴着抽油机如梦如幻的喃哝!
      
          一台抽油机就是一个圣人,它耸立在太阳面前,起落着,起落着——风沙线上,
      驼铃叮咚。在驼铃响过的地方,天地是铺盖,白杨圈院墙,长庆采油三厂的石油人,
      本着“三高两新”的理念,本着“三优两先”的姿态,高唱着“跳出大水坑,奔向
      大靖安”的口号,在天地之间,唱响了一阕惊动天地的正气之歌!
      
          长庆采油三厂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神话。
      
          这是一个被封闭、被雪藏了的神话。这个神话之所以被长期“雪藏”,完全由
      于它地处“封闭”。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这就是采油三厂从上到下,
      从厂长、书记到普通工人所奉行的“低调”原则。
      
          采油三厂企业发展的事迹是极其感人的,是足以惊天泣鬼的!在习惯了大轰大
      嗡的广告宣传与媒体操作的当下中国,要想寻找一家像采油三厂这样奉行低调的国
      有企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长庆采油三厂的信念支撑是朴素而豪华的,他们的信念支撑是强烈的爱
      国主义情操,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朴素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宏大理想。正因为有
      这两点牢固的支撑,采油三厂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才能在数次的逼上梁山、数次的
      峰回路转、数次的命运维艰之后,绝处逢生似的创造一个企业的生命奇迹!
      
          在采访采油三厂的日日夜夜里,我时刻怀抱着感恩与激动。我在遍访了采油三
      厂各井队、作业区之后,深深地感到:坚守在祖国大西北的石油工人,是我们中华
      民族飞速发展的依据,是国家强大强盛的证据!可以说,奋战在中国千里风沙线上
      的石油人,是我们这个轰轰烈烈大时代里最可爱的人!
      
          我有责任、有信心表现他们生龙活虎的冲天精神。这是我的义务,也可以说是
      我生命和灵魂的需要。我想,只要良知尚存,我们就不会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我想,
      只要我们胸膛里还沸腾着血液,就不会停止对卓越者的礼赞、讴歌与颂扬!
      
          好了,让我们进入采油三厂,回顾它艰难跋涉、举步维艰的37年历程;让我们
      进人时空隧道,聆听来自西北高原的石油放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