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果你从上海市中心坐车出发,往西北方向前行50公里,就会驶入长江口南岸
      一片古老文明的土地,看到一个充满魅力的新兴港口城市——江苏省太仓市。这是
      600 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这里有长江第一港——国家一类口岸太仓港。沿
      着宽敞平坦的郑和路进入太仓市区,映入你眼帘最显著的宣传广告语,就是太仓的
      城市精神:精致、和谐、务实、创新。近几年来,太仓市积极发挥沿江沿沪的独特
      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太仓,2005年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各项指标;2006年实现人均GDP 超1 万美元,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9 位;2007年获
      “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第5 名。
      
          太仓在中国版图上并不显眼。因为太仓很小,面积823 平方公里,人口46万,
      这在全国县市中确是个小弟弟。
      
          但太仓的区位优势明显,东临长江,南接上海,沿江又沿沪,处于发达的长三
      角经济带前沿。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龙,那么太仓就是巨龙脖颈上的一块美玉。
      
          这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土地,被称为“插根杆子能发芽”的地方,历年风调雨顺,
      稻棉高产,享有“皇帝的粮仓”、“人间天堂”中“金太仓”的美誉。
      
          太仓建制于春秋时代,曾是州府所在地。自元代起,奠定了“东南之富域”、
      “天下之良港”的地位。当时,从刘家港(今浏河镇)出口,将江南一带的粮食运
      往燕京,在太仓建有百万石的粮食仓库和规模庞大的水运码头,曾有“六国码头”、
      “天下第一码头”之称。明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都从刘家港出发,
      远航亚非30多个国家,成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创举,也为太仓后人留下了敢为人先、
      对外开放、和平使者的美名。
      
          奔腾不息的长江以她源源不尽的乳汁。哺育出一代代英才人杰。悠悠两千多年
      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必列数太仓历代出过的314 名进士、3 名状元,
      仅明清两代,就有文学大家王世贞、复社领袖张溥、大诗人吴梅村、统治清代画坛
      的娄东画派。到现当代,又有世界物理女杰吴健雄、中国新舞蹈宗师吴晓邦、诺贝
      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以及11名“两院”院士,都是名倾中外的太仓籍骄子。
      
          然而,太仓仅仅拥有曾经的辉煌是不够的,太仓后人只是陶醉在前人的功劳簿
      上是没有出息的。
      
          滋润肥沃的江南大地孕育了太仓儿女勤劳聪慧、精致温婉的特质,小桥流水的
      优美环境造就了太仓后代安逸内敛的性格。在部分太仓人身上,感到什么地方都不
      如太仓生活得好。因此,满足现状,缺乏闯劲,小富则安、小胜则满的“两小”传
      统思想,曾成为困扰太仓发展的落后观念。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长三角地区,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风口浪尖,满足就会丧失机遇,满足就意味着落后。环顾周边快速发展的兄弟县市,
      太仓既有同步发展的经验,也有错失机遇的教训。
      
          因此,太仓有了破除“两小”观念的大讨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
      迅速崛起”的工作要求,发展完善了“科教兴市、以港兴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
      发展和接轨上海”的五大战略,有了“加快繁荣太仓港、全方位接轨上海、加快产
      业结构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构建和谐太仓”的新目标,有了“加快发展”、
      “跨越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有了太仓城市精神“精致、和谐、务
      实、创新”的大宣传。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太仓不满足人均经济指标的领
      先,而且要在经济总量上争先进位,做接轨上海的排头兵,当苏州发展的生力军。
      
          太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经过
      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年前,太仓的工业企业数量只有3000多家,现在达到了7000多家,规模企业
      的占比原来只有54%,现在达到了77.4%。年销售5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从2002
      年的630 家扩容为746 家。出现了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资产、年销售达数十
      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如雅鹿集团、香塘集团等在本土成长起来的大型民营企业。
      而在太仓土地上创业才5 年的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跻身全国500 强民营企业第
      171 位,以2006年销售收入41.32 亿元的实绩,摘取了太仓民营企业的金牌。
      
          太仓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达26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有13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太仓投资了22个项目。
      
          太仓港区面貌日新月异,临江工业5 年扩4 倍。2003年港区工业总产值为82.29
      亿元,2006年达244.19亿元,2007年将超300 亿元。目前已开辟国内国际航线达52
      条。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5 年涨20倍,2006年达60万标箱,2007年将超100 万标箱。
      
          新区经济发展迅猛,工业产值5 年翻了4 番。2002年末,新区的工业总产值为
      56亿元,2006年达216 亿元,2007年将突破250 亿元。短短五年间,新区工业巨轮
      破浪前行,以每年超过30%的增幅快速前进。
      
          太仓七镇经济各具特色,各显神通,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可喜态势。
      
          从2001年到2006年,太仓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5%,2004、2005、2006年
      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1.76 亿元、45.18 亿元、60.99 亿元,2007年将达到80亿元。
      仅有46万人口的太仓县级市,近三年的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领先全国的苏州市五
      (县)市中增幅名列第一,创太仓历史之最,被列为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
      元的“八强”之一,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