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郑成根是一面旗帜,一面在坎墩的大地上飘扬的旗帜。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满腔
      热血和赤诚在这面旗帜上挥洒。
      
          田野上的风吹着,那风中的旗语,为坎墩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昭示着明天的
      美好。
      
          现任的坎中村书记马志明,下午六点从南京出差回来就匆匆忙忙到我住的酒店,
      他讲了几件事情,证明了郑成根老人作为一面旗帜的榜样力量和感召力量。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为城乡一体化,优化资源,统筹发展,坎墩街道辖区的行
      政村合并。原先的坎墩村、郑家甲村、羊路头村三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并
      村之后,郑成根所在郑家甲北路需要拓宽改造,由两米拓宽到五米,由五百米延长
      到七百米。在拆迁过程中,碰到集体河道被村民占用的情况。村党总支一班人,用
      心良苦,三番五次上门给村民做了大量工作,但问题仍然无法圆满解决。
      
          路通财通,道路拓宽是好事,这道理村民都懂。但村民占用集体河道,虽然不
      合法,但肯定有一些他们认为需要得到理解和宽容的理由。长久以来,中国村民的
      很多想法和做法朴素得让人感动。他们很多时候,面对这个法那个规,还是宁愿去
      相信一个人,按这个人的指引去表达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行为。这个人,是他
      们认为信得过的人,是为他们着想的人,是让他们能得到好处和尝过甜头的人,是
      一个清官。清官出,黄河清。在中国乡村,这种情形依然普遍,这种观念依然根深
      蒂固。
      
          村干部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想到了在村民中德高望重的郑成根老书记,决定请
      他出马。郑成根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事情也三下五除二地得到了解决。村民的道
      理很简单,也很实在。郑成根老人几十年来全心全意为村民,他为村民做了无数好
      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让村民得实惠,听他的,不会错,不会吃亏。
      
          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旗帜的力量。
      
          无论是当村支部书记,还是做企业,做公益事业,其实都是做人,做良心。这
      是郑成根老人一生坚守的信条。退休以后,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
      己该承担的职责,时时处处关心着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村里的发展添砖加瓦,出谋
      划策。在他逝世前半个月,正值正月初一,坎中村村书记马志明去看望他。此时,
      病魔已剥夺郑成根老人下地行走的机会,身体极度虚弱,像一根风中的稻草。依靠
      不间断的输液,他与马志明推心置腹地聊了很长时间,根据自己一辈子的经验,为
      村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村经济发展、扶贫济困提出了许多建议。看着输液管里一
      滴滴药水,听着老书记一句句语重心长的话,马志明止不住热泪长流。
      
          这是郑成根老人一生中最后一次长谈。人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日思夜想的仍
      然是别人,是群众,是民间疾苦,这是什么精神?他靠什么支撑?马志明书记问我,
      眼里噙满泪花。
      
          我无语。
      
          悬壶济世。慈悲为怀。造福黎民。积德行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回到房间后,在采访笔记
      本上写下的一些词句。
      
          用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一个共产党员,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妥。但我认为,一
      个共产党员,应该从传统的普世价值吸取精华,因为这也是人的普世价值。正是这
      些,使救助困难群众,支持慈善事业成了郑成根老人的生活方式。在他的生活中。
      没有什么事比帮难助困更重要的了。这是他生活的氧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郑成根老人的影响下,坎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
      加入了爱心队伍,他们像郑成根老人一样,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及慈善公益事业。
      二〇〇五年,郑成根开始为坎中村六百多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缴纳全年医疗保险费。
      在他的带动下,闻长庆等三位企业老板也纷纷加盟,每位老人每月的补助金也提高
      到二十元。
      
          四位企业老总敬老助老的事迹甫一传开,社会反响空前强烈,许多企业家争先
      恐后,汇成一股爱的暖流,在坎墩的大地上流淌。宁波新发化纤有限公司董事长马
      坚婷与慈溪市中发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锋等五位老总为新潮塘村二百二十五位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三十元。慈溪市大昌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建华为四塘
      村一百四十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十五元。如今,给老人发补助金已成为这
      些企业家的日常行为。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
      决。而在坎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最美不过夕阳红。在坎墩,做一个老人是幸福的。这都是托郑成根老人的福。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郑成根老人最为欣慰的是,他的儿女们已接过这根爱心
      接力棒。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