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慈溪南部山区盛产杨梅。每年六月,正是杨梅成熟季节,漫山满坡的杨梅林,
      绿叶凝碧流翠,枝头红得发紫的杨梅果子,让我写到杨梅这两个字就满口生津,垂
      涎欲滴。日吃杨梅三百颗,不妨长做慈溪人。郑成根爱吃杨梅,可郑成根买杨梅,
      总是买隔夜的,而不买当天采摘的、挂着露珠的新鲜杨梅。吃过杨梅的人都知道,
      杨梅过了夜,那味道跟新鲜的没法比。郑成根自然很熟稔这个常识。买隔夜杨梅的
      理由是,杨梅没坏,不会吃坏肚子,并且只要四块钱一斤,而新鲜杨梅要八块钱一
      斤。
      
          郑成根的女婿许宁庄讲起这件事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他说,为节省四块钱。
      岳父买隔夜的杨梅吃,而他接济村民,经常是成千上万,竭尽所有。岳父是他前进
      道路上永远的路标,是他人生的一面镜子。他对照岳父,反思自己,就知道自己该
      怎么做人做事了,就知道怎样去经营自己的企业了。
      
          坎墩街道一个办事员给我讲了郑成根吃烂苹果的事。
      
          那是五年前,一个六月的下午,雨不知疲倦地下着。为感谢郑成根老书记为街
      道敬老院捐款两万元,办事员特意去了一趟老书记家。刚进门,老书记正准备吃苹
      果。瞧见有客人到访,他热情地将最大最红的苹果塞到办事员手中,自己从茶几边
      拿了另外一个苹果,没想到这个苹果已经烂了一个洞。六月是坎墩的雨季,湿热,
      水果的心情烦躁,容易翻脸、变坏。接下来的一幕让这位办事员铭刻在心。郑成根
      老人用水果刀熟练地挖空苹果的腐烂部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直到老人把苹果
      吃完。办事员手中的苹果,还一口未动。老人的举动,让办事员的思维出现空白,
      半晌说不出话来。事后,这个办事员说,苹果腐烂了,会有一股让人很不舒服的酒
      味,他就闻到了,而郑成根老人却吃得那么有味,让他在感动的同时,心里酸酸的。
      
          慷慨对别人,吝啬待自己。这就是郑成根老人。五年过去了,办事员还在为郑
      成根老人和那个烂苹果感叹再三。
      
          两万元可以买多少苹果?在一切都可以秀一把的时代,随处可见沽名钓誉者在
      高谈阔论。如果有人跟你说,一个企业家吃一只烂苹果,你相信吗?
      
          你的快乐,如果和别人分享,那么,你将得到双倍的快乐。郑成根最大的快乐,
      就是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烽火连三月。少年时代的郑成根,家徒四壁,居无定所,
      朝不保夕,一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因此,他对苦难、弱势群体和耄耋老者,有一
      种天然的怜悯和关切之情,萦绕于心的,就是怎么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快乐。
      在坎墩,无数得到过郑成根帮助的人,提起他就说,他是我们一辈子遇到的最好的
      人,是我们的福气。
      
          为谁辛苦为谁忙。为了坎墩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郑成根日夜操劳,积劳成
      疾。他一生做过三次大手术。有一次到上海做手术,坎墩街道党工委书记去看望他。
      他即将被推人手术室。命悬一线,生死未卜,他却拉着党工委书记的手说,“七一”
      就要到了,他放心不下村里的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他要对他们表点心意。手术后回
      到家里,他走路都颤颤歪歪,却马上带着钱,让自己的儿子开着车送他去找党工委
      书记,兑现—个老党员的承诺。
      
          郑忠益说:父亲无论在什么时候,总像欠着别人的债似的,时刻惦记着那些需
      要帮助的人,这已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这已成为了父亲的习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亲对生活近乎苛刻的节俭,让儿女们经常想不明白。他的儿子说,别人有难,
      他慷慨解囊,从不含糊,对自己却吝啬成性,不可救药。儿女们多次建议父母多到
      外面去走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享受夕阳红的美丽和幸福。但父亲从来没有应
      承过。父亲一辈子没去过北京,没去过广州,咫尺之遥的上海,也是因为看病才去
      过几回。然而,他却多次资助村老年协会组织夕阳红旅游,让村里的老人,在外面
      的世界里,看看沧桑人生另一道迷人的风景。
      
          一套针织运动衣,十多年了,早已洗白了,分不清底色,他还经常穿着。他的
      这身打扮给坎墩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在我采访时,几乎每个人都说到他的这套针
      织运动衣。这套衣服,已成为坎墩人爱戴和怀念郑成根老人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节。
      
          一辆老式自行车,骑车的人穿着一身发白的针织运动衣。他个子小,笔挺,瘦
      削,头发斑白稀疏,脸上总是一副安然的表情,慈眉善目,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他
      的菩萨心肠。多少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走在坎墩的大街小巷,田
      间地头。他就是郑成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又让你觉得亲切可敬的郑成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