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赶走了森林里的狼群,杨华和垦荒队员们终于在萝北莽原深处“34号界桩”地
      带扎下了根。在那些日子,他们在这莽原上劳动,不顾环境荒凉和蚊虫叮咬超额地
      完成任务。杨华对这一切感到莫大安慰。嘟噜河在新来的垦荒者脚下静静地流淌着。
      
          夜晚,垦荒队员们坐在帐篷里,围着庞淑英听她读凯特玲斯卡雅的长篇小说《
      勇敢》。庞淑英开始给他们讲:“在我们黑龙江的下游一百多公里处的对岸有个城
      市哈巴罗夫斯克,从那儿向北航行三百五十公里有一个叫康索莫尔斯克的城市,这
      个城市有个叫佩尔姆斯科耶的小村落……这就是‘共青城’。以前这里只是一个村
      落,三十年前,千万个苏联共青团员,其中有工人、农民、火车司机、红军战士、
      营业员、干部、大学生,纷纷从苏联各地来到远东,在阿穆尔河畔的荒原上建设成
      共青团的城市。现在整个城市很漂亮,厚重的建筑,宽阔的街道,雄伟的工厂,宽
      敞的港口,还有有轨电车……生活在那里的人大部分是年轻的共青团员,他们朝气
      蓬勃,充满理想地建设着自己的城市。”
      
          垦荒队员们被小说《勇敢》吸引住了。他们不住地赞叹:“苏联的共青团员就
      是了不起,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荒原上建起来一座城市!他们离我们这么近,我们
      什么时候有机会去参观人家的共青城?”这时候,杨华说:“听了苏联共青城的故
      事,很羡慕人家吧?咱们也会在萝北莽原上建设一个共青城,不,是共青农庄,我
      们自己的共青农庄!”听到这里,垦荒队员们欢呼起来:“对,建设我们自己的共
      青农庄!”
      
          开荒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这是1955年9 月10日,历史在这里定格。北京青年垦
      荒队举行了垦荒仪式。在这富有历史意义的仪式上,竟然发生了一段饶有兴趣的插
      曲。
      
          那天早晨,杨华和垦荒队员们早早地起来,他们到马厩里选了八匹枣红色的蒙
      古马,又到仓库里挑了四副犁杖,然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奔向嘟噜河畔。团中央
      领导、萝北县委书记阮永胜以及萝北各级领导带领着当地的一些农民赶来了。阮永
      胜主持开垦仪式,垦荒队员们牵着八匹蒙古马,套着四副犁杖在莽原上一字排开。
      
          这时候,杨华向远方眺望着,那里正是祖国首都北京的方向,他禁不住心潮澎
      湃:“党中央、毛主席,家乡的亲人们,你们就看我们的实际行动,从今天起我们
      就是北大荒人,我们准备铲下第一犁,向千年荒原进军,为祖国多打粮食!”
      
          这时候,阮永胜喊:“垦荒开始!”杨华把胸膛一挺,大踏步地走到八匹拉犁
      的蒙古马跟前,其他垦荒队员们也跟着走到自己位置。这时候,他高高地挥了一下
      鞭子,大喊了一声“得儿”。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八匹拉犁的蒙古马却站在
      原地一动不动。他又挥了一下鞭子,喊了一声“得儿”,拉犁的蒙古马仍然站在原
      地,还是纹丝不动。原来,东北马听不懂关内人的口令,关内人让马走喊“得儿”,
      而东北人则喊“驾”。杨华不知道这些,一着急上前挥起鞭子打了蒙古马一下,不
      料蒙古马被打惊了,拖起犁杖带着人,竟然蹿出几米远。人们惊慌地喊了起来:
      “杨华,你们注意啊……”话音未落,蒙古马把扶犁杖的杨华摔在荒草地上,拉着
      犁杖在莽原上狂奔起来。杨华爬起来,顾不上浑身疼痛,带着垦荒队员急忙在后面
      紧紧地追赶。顿时,莽原上人喊马嘶,尘土飞扬。
      
          一个钟头后,大家才把受惊的蒙古马追回来重新牵到地头,安好了犁杖。杨华
      拿起鞭子,按照当地的叫法,轻轻地喊了一声“驾”,那八匹蒙古马才乖乖地拉着
      犁杖向前面走,后面翻起层层泥浪……他兴奋地甩了一个响鞭,大声地喊起来:
      “开荒啦!开荒啦!”垦荒队员们也喊了起来:“开荒啦!开荒啦!”接着又唱起
      《垦荒队员之歌》来。这时候,团中央领导、萝北县委书记阮永胜和萝北各级领导
      及当地农民欢呼着,踏着新翻的泥土跟在他们后面。在这千年荒原上,响起了欢歌
      笑语。
      
          阮永胜走上前来,紧紧地握着杨华和垦荒队员们的手,称赞道:“杨华,你们
      北京垦荒队员就是好样的,是我们萝北的人啦!希望你们永远扎根在边疆,为国家
      生产粮食!”
      
          垦荒第一天,杨华和垦荒队员们创造了当地开荒的最高纪录,一副双轮双铧犁
      日开荒一垧多地。到大雪来到莽原的时候,他们在“34号界桩地带”开垦了三十八
      公顷的土地。昔日荒草掩埋的莽原,终于被唤醒了。
      
          在垦荒的日子里,庞淑英有一天兴高采烈地从萝北县城回来了,她手里扬着一
      封信,老远就向在地里劳动的垦荒队员们喊:“快来呀,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杨华和垦荒队员们跑过来,问:“淑英,看把你高兴的,是什么好消息呀?”大伙
      把她围了起来。
      
          庞淑英说:“你们知道苏联英雄卓娅吧?这是英雄的母亲柳鲍芙·科斯莫杰米
      扬斯卡娅给我们来信啦!”
      
          庞淑英说:“英雄的母亲,她知道咱们来到了萝北莽原上,与苏联共青团员们
      一样,建设自己的祖国呢。”她念了来信,“我的黑眼睛的孩子们,你们响应祖国
      号召到边疆垦荒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我非常支持你们,妈妈等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激动得大声欢呼起来。
      
          当天夜晚,杨华与庞淑英、李炳恒、李连成、张生等在莽原上谈话。他们商量
      要给英雄母亲柳鲍芙·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回一封信。他们太激动了,有许多的话
      要对这位母亲说,却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给英雄母亲的信终于写好了。深夜,杨华躺在温暖的干草里,听着嘟噜河静静
      地流淌,幻想着在这莽原上,他们劳动的歌声在荡漾,翻滚的泥浪不断地向远方伸
      展着……接着,哈尔滨、天津、河北等地的第二批、第三批青年陆续到达萝北莽原
      上,参加垦荒队伍。这一切让他激动……
      
          一年之后,杨华和垦荒队员们还是离开了“34号界桩”地带。尽管他们很喜欢
      “34号界桩”地带,因为他们从北京来到萝北莽原上就想在这里扎根了。然而这里
      交通不便,到处是低洼河套,雨季河水上涨,人被困在山上。对于这些,垦荒队员
      们并不惧怕,但是看到这里能够垦荒的地方不多,他们需要更多等待着开垦的土地
      ……1956年4 月,他们主动迁移到认为很有发展的嘟噜河南岸……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