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边刚刚现出黎明的微光,北京青年垦荒队就出发了,沿着依稀可辨的小路向
      萝北莽原深处的“34号界桩”地带行进。他们年轻的脸上现在变得十分好奇与严肃,
      眼睛向前眺望着,那个要去的地方真是那么遥远和荒凉吗?莽原无边无际,到处是
      灌木丛,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沼塘,野草长得有一人多高,总是看不见头,沉寂得能
      听见自己的心跳。在他们身边,不时闪现出狍子、野鸭和野鸡惊慌逃走的身影。垦
      荒队员们不时就惊喜地喊叫起来。
      
          走了整整一个上午,垦荒队离“34号界桩”地带还很远,仿佛永远走不到似的。
      杨华仍然擎着垦荒队的大旗,在前面不知疲倦地走着。他身上斜挎着书包,里面装
      着凯特玲斯卡雅的长篇小说《勇敢》。他还没有告诉其他的垦荒队员这本书,如果
      他们问起来,那个苏联“共青城”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他怎么回答呢?这时候,他
      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书包,好像怕丢了它似的。他这个动作被庞淑英无意中看见了。
      
          庞淑英问:“队长,你的书包装的是什么宝贝吧?”
      
          这时候,有一个垦荒队员凑了上来,说:“队长,你有什么宝贝呀,是嫂子的
      照片吧,快让我们看看!”
      
          庞淑英说:“没出息,刚来萝北就想娶媳妇啦?”
      
          那个垦荒队员说:“人家队长把媳妇放在家里,他当然可以不看,我们没有媳
      妇看看还不行?不然你们姑娘们怎么往外嫁啊?”
      
          庞淑英的脸“腾”地红了起来。
      
          杨华这时候板起面孔,严肃地说:“你们说什么哪,咱们来萝北是垦荒种粮的,
      不是来娶媳妇的,没出息!跟我向‘34号界桩’前进!”
      
          那个垦荒队员嘻嘻哈哈地笑着,朝后面的人喊起来:“大家注意啦,队长说了
      跟着他向‘34号界桩’前进,到时每人奖一个媳妇!”说着,他捂着嘴溜跑了。队
      伍顿时活跃起来了。当踏过了沼泽地,又穿出了白桦林时,举着红旗哼着歌儿的杨
      华停了下来。原来在他们前面出现了一条潺潺小河。这就是嘟噜河,对岸山坡上面
      杂草丛生,中间有一根孤零零的柱子。
      
          垦荒队员们说:“队长,怎么不走啦?”
      
          杨华仔细地观察着那片山坡,突然喊了起来:“同志们,这就是‘34号界桩’,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啦!”
      
          这是一个很大的山岗,方圆几里,前面是蜿蜒起伏的白云岩山,左边是一片沼
      泽地,右边是静静流淌的嘟噜河,远处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据说这座山岗当年是日
      本开拓团的宿营地,现在除了那根孤伶伶的柱子挺立着,上面刻有“34”的阿拉伯
      数字外,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到处是漫漫蒿草。难道这里就是人迹罕至、虎狼
      出没的莽原的“34号界桩”吗?
      
          杨华把大旗交给庞淑英,围着这根孤零零的柱子转了一圈,突然跑向大车那里
      拿来一把板斧,又奔回柱子跟前,双手握紧板斧,高高地举起来,大吼一声向下猛
      地劈去,那根孤零零的柱子竟轰然倒下。垦荒队员们好奇地纷纷围了上来。那根柱
      子躺在地上,已经断成了几截。
      
          杨华笑着对垦荒队员们说:“我还以为它多么结实呢,就这么一下它就倒下啦。”
      他从庞淑英手里拿过垦荒队大旗,使劲地往地上一插。这时候,他的面孔变得肃穆
      起来,缓缓地抬起头来,望着在天空猎猎飞扬的旗帜,神情激动地说:“垦荒队员
      们,从今天起,这里就不是日本开拓团留下的‘34号界桩’了,而是我们北京青年
      垦荒队的家……”
      
          一切安排好后,六十一名垦荒队员面对茫茫莽原,站在高高飘扬的垦荒大旗下,
      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荒仪式。
      
          杨华庄严地举起了右拳,垦荒队员们也纷纷举起了右拳:“我是一个青年垦荒
      队的队员,志愿来到萝北垦荒。我宣誓:第一,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做
      家乡。第二,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第三,服从领导遵守纪律,
      决不玷污垦荒队的旗帜。第四,完成计划,争取丰收,为后来的青年们开辟道路。
      倘若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辜负了党的领导,我愿受集体的制裁。我一定要全心全
      意立志实现我的誓言。”
      
          周围是无边的寂静,秋风带来了阵阵寒意。垦荒队员们肃立在杨华周围,望着
      垦荒队的大旗,心潮澎湃。男垦荒队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庞淑英和其他女
      队员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把这里建成祖国的粮仓。
      
          垦荒队员们回到帐篷里,虽然疲惫不堪,但心情很愉快,那刚过去的一天成为
      他们饶有兴趣的话题。杨华望着垦荒队员们,心里非常感动。这时候,他拿出了那
      本凯特玲斯卡雅的长篇小说《勇敢》,对庞淑英说:“淑英,这是阮书记送给咱们
      的书,写苏联共青城建设的故事,你给大家读读。”庞淑英接过书,惊奇地说:
      “啊,《勇敢》,我知道这本书,太好啦,我现在给大伙读读。”
      
          这是1955年9 月4 日,一个充满了阳光的日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