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团中央在1979年下半年,以青联名义试办了青年旅游事业,并经中央批准于1980
      年6 月成立了中国青年旅行社,简称青旅。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建的第
      一家旅行社。
      
          青旅的顶头上司是团中央,不属国旅、中旅系统,其发展历程有着更多的艰辛。
      
          殷明连是青旅第一任副总经理,可以说是青旅的创始人之一。他转到国家旅游
      局工作后,曾任国家旅游局企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今年77岁,长得很瘦很
      精神。
      
          “当初办青旅出于一个很朴素的目的,主要是想解决青年待业问题。”殷明连
      说,“搞旅游可以安排一些人就业,还可以挣外汇。”
      
          青联理事戚烈云,曾获世界蛙泳冠军,人称“蛙王”,后来去香港继承父业。
      创办旅行社的设想出自于他。时在1979年,他在全国青联会议小组讨论时提出这个
      设想。
      
          荣鸿仁与刘汉良,分别是旅澳工商业者和香港鸿图行董事,他们50年代就参加
      全国青联工作,都是全国青联的理事,当即表示拿出140 万元支持团中央搞旅游。
      团中央一时还不敢接受。最后说,算是借的,挣到钱后再归还。
      
          殷明连听了“蛙王”戚烈云的建议后,彻夜难眠。
      
          当晚,他向团中央书记处写了近2000字的报告,陈述搞旅游是个利国利民好事,
      建议以青联名义成立“旅游部”。第二天兴冲冲地把这份报告交给了团中央领导。
      
          这份报告,老殷至今保存着。30年后,我们看到报告的原件,时间是1979年4
      月20日晚。当年主管统战工作的书记刘维明在两天后批示:“设想很好,只要(团)
      中央同意是可以办起来的。”
      
          五页发黄的稿纸,透见一个老旅游工作者之心,而老殷只是其中一员。青旅的
      事业,浸透着更多人的心血。
      
          董衡先生曾任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司长,也是青旅创始人之一,今年77岁,说起
      话来嘴角挂着笑意,显得儒雅、谦恭。他说,当年是真艰难呀,许多反对意见接踵
      而来。
      
          “你们这是不务正业,瞎胡闹。”
      
          “搞青年思想工作的,搞什么旅游,吃喝玩乐像什么话?”
      
          团中央顶住压力,青联筹集资金,办理相关手续,旅游部总算架子搭起来了。
      戚烈云在香港搞了个赴国内旅游代办处,为青旅组织客源。青旅迎来了第一个自费
      旅游团——香港青少年组成的夏令营旅游团。为了接待好这个团,大家做了充分的
      准备。香港方面很满意,不少人回去后四处宣传。
      
          1979年5 月,共青团中央向党中央报送了《关于利用外资兴办青年旅游事业的
      请示报告》,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批示:“我看是件好事。”后来又在青联搞旅游
      的工作简报上批示:“我支持你们放手干。”
      
          董衡先生说,青联开始搞旅游,一无旅馆,二无汽车,三无专职导游,可以说
      是白手起家。抽出来搞旅游的人,还都是半路出家。困难确实不小。后来,为省钱,
      买了国外一批以旧翻新的旅游车,车子的外观特别,装备又差,被称为“大篷车”。
      
          80年代初,李瑞环当团中央书记,思想开放,对青旅十分支持。为解决旅游者
      食宿问题,中央团校的两幢宿舍楼改建成万年青宾馆,团中央草豆胡同招待所也改
      为宾馆,接待旅游者。
      
          草豆胡同招待所是个四合院,里面有两棵大松树,请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字时,
      启功给起了个好名字:侣松园。青旅在北京便有了两个可接待外宾的中低档宾馆,
      四百多个床位,初步解决了业务上的一个难题。
      
          “上合天时,下应人和。”1980年青旅正式成立后,实现了“三个一”:接待
      游客10000 人次,创汇1000万元,实现利润100 万元。
      
          殷明连先生讲述了青旅接待美国阳伯翰大学“青年使者”访华团的故事。阳伯
      翰大学有2 万多名学生,他们的歌舞团曾到过许多国家访问,到中国还是第一次。
      一听说美国团来演出,红塔礼堂的票一下就卖光了。
      
          演出那天,殷明连心里十分紧张。为什么?怕出事呀!
      
          他看见公安局也来了不少便衣,在场内走动。
      
          演出开始,随着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二楼刷一下挂下来两条大标语:“热烈欢
      迎阳伯翰大学演出团!”“中美青年友好万岁!”
      
          阳伯翰演出的歌舞节目有印第安人的《火刀舞》、《圈舞》和《驱蚊舞》等。
      表演方式新颖,民族特色浓郁,充满青春活力,每个节目谢幕时,场下都爆出热烈
      的掌声。
      
          演出结束,观众还久久不愿离去。
      
          有些会英语的大学生,跑进后台围着演员亲切交谈。
      
          第二天,殷明连一位老领导打电话来了:“你要小心呀,听说你把罗门教搞进
      来了。”殷明连说,“他是关心我,怕我犯错误。毕竟我们是第一次与美国人打交
      道。”
      
          殷明连说,后来青旅越来越壮大,条件越来越好,思想也更解放了。几千人的
      大团也敢接。1981年7 月,万里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说:“青
      年团不要国家投资,积极性发挥得不错,要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巩固提高。”
      
          受青旅影响,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也开始搞旅游。
      
          中国青旅成为朝气、活力的象征。
      
          李瑞环曾诙谐地说,青旅刚开创时是“几个假内行加几间破平房”。国旅、中
      旅两家旅游业“老大”,也没有很在意青旅的介入。谁能料到,当初在石头缝中求
      生存的小旅行社,10年后居然发展成一个集团军。
      
          时任青旅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的胡焕章,在青旅成立10周年大会上曾高兴地介绍
      :青旅拥有49个成员单位,在全国及海外拥有五十多个分社和支社,职工超过万人,
      有英、日、法、德、西等十几个语种的外联和导游人员千余人,形成了全国性的网
      络化、多元化、多功能的旅游企业集团,与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个旅行社
      建立了相互信赖的业务联系。
      
          有人评论,青旅继国旅、中旅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家旅游骨干企业,全国开始
      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局面。
      
          青旅为国家创汇达数亿元,我们更应当看到青旅的社会效应。青旅的服务对象
      主要是青年。旅游加强中国青年同各国青年的友好往来,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交
      流,还安置了数量可观的青年就业。
      
          十年来,青旅每年都举办港澳青少年旅行夏令营。一位香港大学生说:“踏上
      祖国的大地,我才真正认识到中国的伟大,我才感到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他的
      话代表了数千万港澳同胞的心声。
      
          从三足鼎立到千帆竞发
      
          1981年10月,国务院有关文件曾明确规定,旅游对外联络工作统一由中国国际
      旅行社总社和中国旅行社总社(华侨旅行社总社)直接进行。各省、市、自治区不
      搞对外联络工作,不直接对外招徕旅客。不允许外商以任何形式在我国国内经营旅
      游业务。
      
          青旅成立后,业务范围虽然限定在海外“青年”,但毕竟有不受国旅、中旅制
      约的外联权。全国由此形成国旅、中旅、青旅垄断局面,各省市旅行分社无权直接
      与国外旅行商联络,处于“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
      
          国外旅行商只能找国旅、中旅联系。然后国旅和中旅每个月用传真机把下个月
      的接团计划传给各地分社。分社下个月效益怎么样,就看这个计划了。如果下个月
      接待任务多,而且是大团、豪华团,那效益就高;如果下个月没几个团,那就谈不
      上什么效益了。分社从总社分到的“口粮”愈来愈少,出现“吃不好”、“吃不饱”
      的现象,淡季时一些分社连一个团都没摊上。
      
          这种国旅、中旅、青旅“三足鼎立”的垄断局面,显然制约了旅游业发展的步
      伐。
      
          国家旅游局注意到这个问题,1985年在呈送国务院的《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
      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建议:向省级下放外联权和下放签证通知权,以增加招徕渠道。
      
          这个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
      
          于是,国家旅游局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成立一个一
      类旅行社,并给予招徕海外游客的外联权。文件下达,各省市旅游系统欢欣鼓舞,
      捆绑的手脚终于被放开,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了。
      
          其实,在此之前,国旅、中旅的一些“不安分”的分社,就有“小动作”,利
      用接待机会直接与国外旅行商联系,引客人到当地旅游,得到可观的效益。但“偷”
      着干总没有那么理直气壮。
      
          1985年,中国北京五洲国际旅行社率先成立,接待世界各国和港澳地区的旅游
      者,并且承办国内旅游业务。于是,国旅、中旅在接待旅游者的内外分工界限被打
      破了,不管是“洋人”还是华人,也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只要有业务,统统都接
      揽,“国、中、青”垄断局面由此被冲开一个缺口。
      
          以前人们也说,下河方知水深浅。
      
          如今,一个千帆竞发的时代正在出现。
      
          简政放权,国家旅游局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
      
          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旅已于1984年与
      国家旅游局分离,成为自负盈亏的大型旅游企业。从“局社分家”再到“政企分离”,
      国旅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王尔康正是在这时被推为国旅总经理。新班子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三人。
      这四人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熟悉专业,平均年龄比前任领导班子年轻了十多岁。
      国旅大胆地接纳了英国“伊丽莎白皇后二号”游船来华旅游。
      
          这“伊丽莎白皇后二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游船,可运载两千多名游客。船
      舱豪华、宽阔高大,有13个甲板供游客们休息、娱乐、跳舞等,俨然像一座雄伟的
      海上城市。这也是国旅第一次接待如此庞大的旅游团。
      
          两千多名客人从天津到北京,分住十几个饭店,要合理安排游览线路,还要同
      一时间去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参加欢迎晚宴,其中食宿、交通车辆、导游安排等等,
      都有许多细致具体事务。国旅经受了这次考验,整个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受到外
      宾们的赞扬。
      
          1985年6 月,国旅总社率先引进使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TMIS)》,国旅外
      联、计划、接待、财务等大部分日常业务,都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中旅系统也大发展。从原来的小小华侨服务社,发展成集团,成员遍及内地、
      延伸海外,共有三百多家旅行社,饭店170 座,侨汇公司、免税商场、汽车服务公
      司、车队,从业人员三万多人。同亚洲、欧洲、北美十多个国家的几十家旅行社建
      立了业务联系,有英、日、德、法、西、泰、印尼等外语翻译导游人员,还有闽、
      粤、海南、潮州等地方话翻译导游人员。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旅游市场原有“三个八”的优势:800 万海外华侨,
      80万福建籍港澳同胞,占台湾人口80%的是福建人。但这些特殊优势原来难以得到
      发挥。福建省旅游公司,简称“闽旅”。这是个白手起家的国有旅行社,原来只能
      搞国内游,经历过一段曲折、辛酸的创业过程。当晋升为一级社,拥有外联权后,
      情况大为改观。加上1988年台湾当局放宽台胞回大陆探亲限制条件,台胞回大陆探
      亲掀起高潮,犹如一股旋风,刮进了大陆旅游市场。
      
          闽旅抓住商机,每个月都可接待几十个台胞旅行团,旺季一个月多达一百多个
      台胞团,为国家和地方挣取了可观的外汇。此外,闽旅还把眼光扩展到当时还不被
      人注意的,但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的东南亚市场。多次组织人员到新、马、菲、泰、
      印尼等国搞促销活动,使东南亚旅游团很快成为福建的另一支主要客源,与台胞团、
      港澳侨团形成闽旅境外客源的主要构架。
      
          厦门中旅建社时仅有五六名员工,是个小小的华侨服务社,上升为一类社后,
      发展步伐更加迅速,成为有900 名员工,集食、住、行、游、购等多种服务项目为
      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机构。
      
          湖南古属荆楚之地。“唯楚有材,于斯为盛。”
      
          湖南是个人才荟萃之地,搞旅游也不甘人后。
      
          放权后,湖南省旅游部门开始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业务联系。主要客源
      国有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设计出以人文景观为主、
      自然景观相配套的长沙、韶山、岳阳洞庭湖、南岳衡山等旅游区。还有以奇特自然
      景观为主、辅以民情风俗的武陵源(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永顺猛洞河、吉
      首凤凰旅游区等。
      
          湖南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从1986年以来,入境人数、外汇收入、来湘旅游
      人均消费等,都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橘子洲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一个下放通联权的决定,把全国旅游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由此,我们再次体
      会到政策的重要。
      
          十年磨一剑
      
          忙忙碌碌中走过10年历程。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88年已形成
      大局面,实现了四大转变:从旅游接待,转变为开发旅游资源与接待并举。
      
          从抓入境旅游,转变为入境游与国内游一起抓。
      
          从以国家投资为主转变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一起上,集内资与利
      用外资一起上。
      
          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经营。
      
          数字有些枯燥,却很能说明问题。
      
          10年间,综合开发景区已硕果累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464 处,国家级旅游景
      观区113 处,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长城、故宫、泰山、敦煌莫高窟、秦
      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六家首批获“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仅180.9 万人次,198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猛增到3169
      万人次,平均每年递增33.2%。
      
          10年间,旅游业为国家累计创汇116 亿美元,成为我国非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
      之一。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在世界上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41位,跃升到1988年的第20
      位。
      
          10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各类旅行社一千四百多家,其
      中一类社六十余家。旅游业从业人数达157 万,其中涉外旅游员工达44万。全国共
      有旅游涉外饭店1496家,是1978年的10倍。旅游业调动许多部门的积极性。特别是
      农民的积极性,不少农村集资在城近郊区建起了旅游饭店,据初步统计,仅广东、
      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就有农民投资的饭店99个,拥有客房15000 间。
      
          当我们获得“煮酒论英雄”的良辰,不单看到旅游业做了些什么,还可以看看
      旅游业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系列作用。这意义在于——有助于认识这个新
      兴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既要依托相关行业,又对相关行业有明显的带动和促
      进作用,从而有益于实现资源共享。
      
          不妨看看一下李白的这首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千年前李白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现
      在还是这个状况,除少数探险者外,谁敢前往?
      
          今天游客乘着飞机“上青天”,转眼间就入蜀。
      
          10年间,我国交通业大发展。民航、铁道、公路部门为旅游业发展做出极大贡
      献。已有国际航线39条,通航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国内航线280 条。铁路部门
      近年来也积极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在全国新辟了多条旅游专列。
      
          旅游推动了各地引进外资的步伐。广西桂林市利用外资项目达63项,在广西五
      个城市中名列榜首,其中有26项属兴建宾馆,投资总额达8 亿元。到1988年底,全
      国共建成合资饭店207 座,吸收外资达50亿美元。
      
          要让外商坐下来谈判,投资办厂,没有饭店在哪儿谈?
      
          如果连吃住都不安心,又怎么谈?
      
          豪华饭店已经成为各地对外合作、交流的基地,是政府与外商谈判的一个平台,
      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引资和发展。
      
          在传统意识形态中,旅游似乎总是与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因此,抓旅游总觉
      得心虚气短。10年后,“旅游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口号已经深植人心。不少地
      区在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都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到一个重要位置。
      
          旅游还推动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待海外华人为主的
      中旅,开放以来接待了许多海外政界、科技界、学术界的名人学者和海外华人学术
      团体,为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引进技术和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河北承德市通过旅游这一窗口,接待专家、学者两万多人次,引进先进技术22
      项。与全国四百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旅游业发展培养了人才,并由输入干部到输出干部,仅从北京饭店出去的干部
      任司局长级以上的就有十多个,有的成了副部长和驻外大使。北京地区许多饭店都
      有北京饭店的干部当经理。
      
          全国已建有四所旅游高校,并在近40所高校中建有旅游系或相应的专业。此外,
      建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14所,10年来共为全国输送了各级专门人才2.8 万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